文 | 水岸
8月以來,滬指等指數繼續強勢突破,連創新高,很多板塊與個股都紛紛走出牛市行情。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踏準牛市的節奏?又怎么把握龍頭股的低位起漲點?圍繞上述話題,筆者時隔多日再度與邊惠宗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邊惠宗,知名投資人,精研股市數十年,擅長技術分析和系統化交易,大資金實盤交易經驗豐富,對市場有獨到、深入的分析與研判。精準在去年“9·24”前、今年“4·7”后等多個關鍵位置提示了市場的重大拐點,并前瞻性地捕捉到AI、算力、人形機器人、創新藥、軍工?等主流題材的啟動點機會。那么,邊惠宗是如何做到的?在今天的內容里,其就最新“劇透”了獨家的低位選牛股秘籍,可見文中“彩蛋”~?
無需擔心市場行情
結構性輪動行情還將延續
主持人:先聊聊最近的市場吧,在咱們6月初的對話中您提到“新一輪大級別行情,有望在下半年重啟”,后面的市場也非常配合,6月下旬~7月底隨即就迎來了一輪強勢上漲?,F在,怎么再來看這個市場???
邊惠宗:4月7日,我的“市場廣度”讀數測試下限,這是抄底的信號,屢試不爽。隨后就是震蕩上行,到目前總市值已經突破了去年10月8日的水平了,總市值過高,但量能沒過,說明當前的籌碼穩定性顯著強于去年“9·24”那輪,因為大家都認同牛市行情了,尤其是機構,不是總想著高位兌現了。10年周期架構的循環,包括當前的“AI+”都可以類比10年前的“互聯網+”,宏觀和產業迭代升級背景都比較相似。所以,你用2015年的行情去類比當前是可以的,只不過結構性要比10年前更明顯,因為5000多只個股和2000只的時代并不能相提并論。?
這輪科技我定義為新質生產力牛,旗幟是產業趨勢+自主可控趨勢下的科技成長,最有利的因素就是“國運”來了,除了卡脖子的半導體環節在逐漸跑通,同時你可以通過DeepSeek、軍貿、新質生產力等都能體會到“國運”確實來了,這是最大的有利因素。如果“反內卷”落地起效后,盈利環境則會整體改觀,行情自然能反饋這些而上行。?
主持人:從技術上說,現在的指數稍微一調整就很快收回是牛市的一個重要特征。怎么通過量價關系的配合來研判這輪行情的持續性或強度??
邊惠宗:量和價本身也遵循反身性原理,價漲了資金就更愿意做多追買,所以有時就出現量滾量(量增價漲)的上漲。但前提是場外得有足夠多的資金。我們可以通過“9·24”行情探測到場外有足夠的潛在買盤(儲蓄搬家),但這輪行情爆發性不夠,是因為“賺錢效應—增量進場—更大的賺錢效應”這個正反饋不顯著,這段時間機構增量比較有限,未來更多是要新來一輪儲蓄搬家。而信號就是要等美聯儲降息開啟,屆時一輪“水?!毙星榫腿菀渍归_。?
市場廣度和強度往往是一體兩面的,行情強度(動量)強,往往市場廣度也大。事實上,很多個股包括北交所的還在3200點的位置,所以不用擔心行情的問題,結構性輪動是要延續行情的。北交所行情不來,小池水都沒有,說明“水牛”還在路上,不用擔心行情的持續性或者潛力。?
主持人:滬指最近一直連創新高,接下來還有2024年10月的3674.40點、2021年多次觸頂回落的3730點附近等幾個錨定點位。除了“降息”,還有哪些因素會推動指數突破前高???
邊惠宗:目前上證主要是搭臺的作用,進攻的還是看科創和北證,這些不發力,那就是震蕩。當前全A的盈利驅動還不夠,增量也不顯著,所以只能是結構性的,各個板塊輪番完成突破,這是存量資金發揮最大效率的最優解。等新一輪賺錢效應上來后,價值風格尤其是非銀和中字頭補漲發力,才能使大盤再上一臺階,有效完成對3730點的突破。?
鎖定底部起爆點與“水牛”超額機會
主持人:您用低位起爆點的模式挖掘了很多牛股,像創新藥中的熱景生物、益方生物等;算力股仕佳光子等,它們總是在新高后還有新高。您是怎么挖掘的?又怎么來研判這類標的會繼續創新高,或已經觸頂了???
邊惠宗:創新藥的牛股都是在《邊學邊做》低位起爆模式中發掘的。業績驅動+高彈性的仕佳光子是在【交流會】底部發掘的,在業績斷層信號時確認起爆進入主升,所謂主升就是階段或中期強趨勢,從反轉交易進入趨勢交易那就簡單了,趨勢跟蹤就可以了。當然了,跟蹤策略有多種,最好的是基于波動率軌道的跟蹤。所以,趨勢交易我很好預測它,不如機械式的讓行情自己去發展它自己。有些趨勢為了防止被短期噪音觸發離場信號,我往往參考周線級別的波動率跟蹤策略,比如到目前為止,仕佳光子、慧辰股份等都很好的維持在周線級別的趨勢跟蹤范圍內。?
反轉交易難因為你不好把握勝率,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操,我發現結合“雙重動量”及波動率突破等算法的模式勝率最高。反正交易的優勢是賠率高,尤其是基于產業和公司強邏輯的,而這類公司在啟動早期都有明顯的異動和相對動量特征,所以我研究的反轉交易案例很多都發展成了大牛股。?
主持人:又怎么研判一個板塊的相對高位或低位??
邊惠宗:高與低既有主觀的一面,也有客觀的一面。比如,一季度的光通信經過中期腰斬的下跌后,加之估值匹配度非常好,很顯然是低位!但那時候資金都抱團機器人了,光通信無人問津。?
高與低的量化標準中,我有一個是交易擁擠度,說白了就是該買的都買了,這時候就是高了。比如2月底、3月初的人形機器人,如果用板塊廣度的角度看,也同樣可以得出高低的答案,當板塊的市場廣度到達上限閾值并且后續背離不能站上上限了,這就是板塊見頂了。我的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有量化的指標可以直接定義。?
有些趨勢你看著高,但如果交易擁擠度還沒到觸及高的閾值,那你說它高就是主觀的,這時候往往我會用回檔策略來跟蹤。?
主持人:對于賠率(潛在回報與潛在虧損比例)和概率,怎么才能找到這類兩者兼顧的機會??
邊惠宗:這是高賠率和高勝率最優解的問題,有沒有最優,一定是有最優的。經過我多年的經驗,最優解出現在低位(底部)起爆點—經過充分下跌、調整、整固后的特定攻擊時刻。這個時刻有些是悄悄展開的,舉個例子,去年挖熱景生物、三生國健時,當時創新藥還沒成為熱點,這屬于穿越型的起爆。有些是伴隨催化(產業、公司面)的,比如4月業績催化的仕佳光子,還有6月的軍貿股長城軍工等。?
最優解并非只存在于起爆點策略中,回檔策略同樣也是一種最優解。因為回檔策略的止損(賠率)很好設定,也就是你事先能規劃好虧損幅度,因為你買在的是支撐位,如果漲上去,甚至能延續之前的突破和主升結構,那么盈利空間也是比較大的,回檔策略一般的盈虧比也要在3:1之上。?
從板塊角度講,如果板塊的勝率很高,這時候你不要做大市值個股了,要做高賠率的中小市值。這也是兼顧勝率和賠率的例子。?
在配置上,從因子角度看,玩杠鈴策略(低波紅利+高波小市值)在當前這個階段我認為就不是最優解,微盤+中盤(價值&成長)才能在牛市中體現賠率的進攻性,因為有牛市這個大環境提供了勝率的保護,就不要總玩紅利避險了。很多非AI中盤像之前的賽道股,只要“反內卷”起效,那么就是困境反轉,從當前“腳脖子”的位置看,同樣有較高的賠率。?
“彩蛋”來了,下一只低位起爆點的牛股機會怎么捕捉??
今天(8月11日)盤后,邊惠宗對此有最新全面的視頻內容講解,并“劇透”了捕捉起爆點牛股的核心啟動信號,且重點分析了接下來仍具有高彈性機會的幾大核心主題。
牛市中關注
?“產業趨勢+政策支持”核心邏輯
主持人:下面咱接著聊機會。您最近重點聊的AI走勢非常強,提到的很多案例都成了牛股。但很多朋友經常抓不住龍頭股。能給大家聊聊,投資AI有哪些訣竅嗎???
邊惠宗:炒作都是從辨識度高的平臺到細分龍頭,然后再不斷深挖有預期的,因為市場認知是不斷提升的,所以2年之前剛炒AI時,海天瑞聲、科大訊飛這些標桿股最先炒。算力從光通信、GPU開始炒,我在去年5月【交流會】研究寒武紀時,是先從走勢異動發現的,那時候市面還沒有什么訂單預期,但走勢上出現了“雙重動量”特征,這說明有資金提前埋伏進去了。也就是說,我的投資交易體系,往往是自下而上,最先從走勢模式上鎖定一個齒輪,然后再去進行邏輯匹配和驗證另一個基本面齒輪,如果這兩個齒輪能咬合上,那就確定勝率了。因為位置低,所以只要漲,這些都是能獲得很大賠率空間的。?
主持人:之前很強的創新藥最近有些分化,怎么看后面的機會???
邊惠宗:創新藥熱門靶點都炒了,BD潛力股也基本都兌現了,后續要看中報后業績動能的驗證情況。重點我想去看相對低位的醫療器械、AI醫藥醫療以及北交所一些醫藥標的,總之我認為創新藥靠情緒驅動的階段過去了。
主持人:軍工的熱度一直在線,咱之前也聊了很多次了。軍工板塊的β機會是跨年級別的嗎???
邊惠宗:軍工不像其它產業,景氣與否是很好通過訂單、合同負債等其它端倪發現的。我在【交流會】跟大家研究過一個遠火慣導龍頭,當時還是ST,但我通過訂單和產業補量邏輯,基本確認能摘帽,回頭看確實是這么回事。我在今年初,就說過軍工的三個核心邏輯:“十四五”補量+軍貿+“十五五”增量,當然后來又有了“9·3”閱兵催化,軍工今年業績大反轉,加之軍工本身又有高β屬性,所以行情就比較大也有持續性。如果從跨年的角度看,一方面是2025年業績是逐季向好,這保證了每個財報窗口期都有行情。另外,后續還會炒“十五五”增量邏輯,總體看到2026年初(2025年年報窗口),這些因素能保證軍工行情的持續。?
主持人:業績驅動是您的一個重要選股邏輯。能聊聊怎么從業績項挖掘有更高確定性的強勢股嗎???
邊惠宗:除了看業績增長的動量,更要看業績增長的質量和增長的持續性。業績拐點,有些股可從環比數據時序變動來找先行信號。由于我研究成長股較多,所以特別重視營收增速,在成長早期尤為重要。業績增長質量,你要看哪些業務在貢獻動能,最好是要那些毛利更高的新品業務貢獻業績的,也就說盈利結構改善好的。還要結合產業趨勢、競爭壁壘,有的還要從自主可控空間等方面去考量。?
我比較重視一季報,一季報基本能預測中報了。三季報距離年報的空檔期比較長,所以主題交易有比較大發揮的空間。哪個財報窗口都有業績驅動的牛股出來,還是重點要看產業邏輯和市場情緒。?
主持人:現在的市場中既有長線機會也有短線效應。那么,在這種環境下怎么做到長期機會與中短期輪動機會的結合??
邊惠宗:每輪牛市都有主旋律,都有旗幟,但一般跑不出“產業趨勢+政策支持”這個范疇。最大的產業趨勢是AI,AI的業績排頭兵是在算力,這個在前兩年我就堅定錨定了這塊,因為算力是指數型增長的。未來應用落地、智能體爆發,會反推新一輪飛輪效應,算力還會再上一個量級,算力的業績能見度高,也是我在一季度機構砍倉光通信時,在【交流會】跟大家強調的仕佳光子、源杰科技等。所以你不要在紛雜的輪動中迷失主要方向,不要撿芝麻丟西瓜。AI最大的硬件落地在人形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我想如果想在輪動中動態均衡化,可以通過AI算力、AI應用、人形機器人這三方面輪動,甚至AI應用又可以在智能體和垂類應用(偏軟件方面)與端側硬件(比如AI眼鏡、AI手機等)間進行動態均衡。?
主持人:最后,也給咱們的粉絲讀者朋友一點投資建議唄。?
邊惠宗:首先,不要盲目上杠桿,尤其是高擁擠熱門方面不要盲目上倉位,要保證不出現大的牛災。其次,要有高景氣AI尤其是AI算力的配置倉,這是貫穿牛市的主基調,也要有牛市進攻品種,不要總想繞開這些去埋伏一些冷門。再次,業績驅動頭寸要高于純題材頭寸。最后,不要總玩追漲和趨勢,學會逆向思考??傊?,順應大趨勢(錨定產業趨勢和牛市進攻),系好安全帶(配置和風控/資管),坐到站(牛市頂)。?
主持人:聊的非常透徹,感謝邊惠宗,咱們擇期再見。?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