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耀
在一群“80后”帶領下,節卡股份已成長為協作機器人賽道的第一梯隊企業。?
節卡股份的IPO被上交所科創板受理已兩年有余,在即將上會前夕,突踩“剎車”。
據上交所公告,上市審核委員會將于2025年8月8日召開2025年第30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節卡股份)首發上市申請。可就在節卡股份上會前一天(8月7日),上交所發布補充公告稱,“鑒于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按照相關規則和程序,決定取消本次審議會議。”?
作為一群“80后”主導的“機器人”企業,自2014年成立以來,在資本青睞下,估值節節攀升,最高突破了35億元。那么,節卡股份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附圖: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審議會議補充公告
來源:上交所網站
核心產品具有良好通用性
協作機器人正成為機器人領域中的新興分支。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向“柔性制造”轉型、服務業對“人機共融”需求攀升,市場對機器人的要求從“笨重高效”轉向“輕量智能”——這種變化推動著協作機器人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作為國內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節卡股份業務覆蓋整機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同時延伸至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提供從單機到產線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技術積累是企業競爭的基石。節卡股份圍繞協作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整機及應用,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并形成核心技術優勢,這一點在公司產品性能上能得到明顯體現:協作機器人的自重負載比(即自身重量與最大負載的比值)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重復定位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內(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3),力控精度達到了0.16牛,部分產品防護等級可達IP68(防塵防水最高標準),其Zu7產品獲得了協作機器人行業內的首個 MTBF 80000小時可靠性證書,率先達到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及的“8萬小時”。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累計獲得53項授權發明專利、132項實用新型專利及67項軟件著作權。?
節卡股份的協作機器人具有良好通用性,既能在“中國天眼”FAST的饋源艙內輔助工程師檢修精密設備,也能在汽車工廠里精準完成水冷板焊接;既能在航空發動機葉片打磨中保持微米級誤差,也能在半導體封測車間完成高潔凈度操作。 這種“通用性”讓其應用場景突破傳統工業機器人限制,覆蓋汽車零部件、3C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等智能制造領域,同時延伸至零售、物流、醫療等服務場景,合作客戶包括豐田、中國中車、立訊精密、山東精密、施耐德、偉創力、智元新創、華域汽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目前來看,協作機器人賽道已形成多元競爭格局,丹麥優傲是國際先行者,國內節卡、遨博、艾利特等企業加速追趕。 根據IFR統計,2023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約5.7萬臺,節卡股份以4681臺的銷量占據約8.2%的市場份額,屬于業內第一梯隊企業。
“80后”擔任公司高管
如果說技術是節卡股份的“硬脊梁”,高管團隊就是為公司注入活力的“神經網絡”。 2014年6月,上海一間普通辦公室里,李明洋、王家鵬等幾個年輕人湊了50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了節卡有限(節卡股份前身)。
十余年間,這群“80后”用“跨界基因”書寫了成長故事。 1981年出生的李明洋是節卡股份的核心。其從利樂包裝(昆山)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到節卡創始人,帶著“連接技術與人”的直覺,主導了節卡戰略方向。目前,李明洋直接持股5.98%,通過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41.63%表決權,既是節卡股份董事長又是總經理。?
擔任節卡股份董事、副總經理的王家鵬出生于1982年,擁有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證。早年間,其與李明洋同在利樂包裝(昆山)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而在更早之前,其還在西門子從事過銷售工作。?
節卡股份的另外一位管理層孟小波出生于1984年,其早年間曾在利樂包裝(北京)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與上述兩位創始人隸屬同一家公司的不同分公司。2017年入職節卡,2022年10 月至今擔任節卡股份副總經理。?
節卡股份的技術部門是由有著“航天背景”的許雄(1985年生)掌舵。許雄擁有上海交大博士、正高級工程師職稱,曾參與航天裝備精密設計,2018年加入節卡后主導研發,擔任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職務。?
在資本與戰略層面,楊迪(1980年生)和曹正(1986年生)是關鍵。楊迪履歷橫跨巴斯夫、中信產業基金,帶來產業與投資的雙重視角;曹正從德勤到國投招商,為資本運作賦能。?
此外,公司副總經理常莉、副總經理胡葉新等人也均是“80后”。
正是在這群“80后”的努力下,把實驗室里的機械臂變成了市場上的“協作伙伴”,不但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資本也極度看好,公司估值節節攀升。?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于2014年成立時,注冊資金為500萬元。2020年12月,公司第一次增資,磐信上海、先進制造基金分別以1.5億元和1億元現金增資,獲得了公司13.27%和8.85%的股權,彼時公司估值提升至11.3億元。?
節卡股份不僅吸引了境內資本注意,境外資本同樣積極關注。 2022年3月,公司進行了第二次增資,分別由境外資本SPRINGLEAF和TRUE LIGHT以2.4億元和0.6億元的現金獲得了公司6.86%和1.71%的股權。彼時公司估值進一步提升至35億元。?
除了上述幾家資本,實際上,公司股東中還包括了軟銀愿景基金、AVIL、深圳阿斯特、國開裝備、星宇股份等境內外知名基金公司及上市公司,他們同樣對于節卡股份估值的不斷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積極開拓境外市場
節卡股份對境外市場的開拓也非常重視,其公開表示: “公司一直在積極地開拓與維護境外市場,將全球化布局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但從實際情況看,其境外市場的開拓仍處于早期階段,境外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尚不足兩成。
招股書顯示,節卡股份境外經營主體主要為在中國香港、德國、日本、美國及新加坡設立的子/孫公司。其中,香港節卡的業務定位為服務海外業務開展,以及作為海外投資持股平臺,德國節卡、日本節卡、美國節卡及新加坡節卡的業務定位為歐洲、日本、美洲及東南亞區域業務開展。此外,公司在馬來西亞設有辦公機構,主要在東南亞地區開展銷售活動。不過,其上述這些境外主體均不從事生產活動。?
從境外市場的成效來看,2022年至2024年,節卡股份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3315.30萬元、4816.03萬元和5591.66 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83%、13.79%和13.99%。
對于境外業務擴展的風險,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開展境外業務可能受到當地政治經濟環境動蕩、政策變動及法律風險、貿易爭端、不正當競爭、匯率波動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時對公司的管理層、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和執行要求。若公司無法適應當地監管環境,有效提升內控水平,并及時應對和處理風險,則可能會對公司境外業務發展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處于市場及客戶導入階段
從節卡股份整體業績表現看,其雖然在2024年實現了扭虧為盈,而在今年上半年再度出現虧損。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6月末,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73.57萬元、-2854.73萬元、622.80萬元及-1996.56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40萬元、-3567.93 萬元、-227.82 萬元及-2233.64萬元。節卡股份表示,“今年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于一季度,由于一季度通常為銷售淡季,收入占全年比重相對較低。二季度,公司已實現盈虧平衡。”?
據招股書披露,2024年上半年,節卡股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金額-325.41萬元,虧損金額明顯低于今年上半年。此外,截至2024年末,節卡股份累計未分配利潤為-5803.40萬元,仍存在未彌補虧損。
節卡股份在分析當前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時表示,公司處于市場及客戶導入階段,銷售規模較小, 且所處協作機器人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在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要形成規模化銷售, 產生持續穩定的利潤與現金流需要一定時間,綜合使得公司報告期尚未盈利且在報告期末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應收賬款是節卡股份需要面對的另一問題。 據招股書介紹,2022年至2024年,節卡股份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0.58億元、1.02億元和1.64億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了75.31%和60.08%,均遠超營業收入的增速。 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75%、29.22%和40.84%,報告期內占比持續升高。
“客戶受資金預算、內部審批流程等因素影響,存在部分應收賬款延期支付的情形導致期末逾期比例較高。”對于應收賬款逾期比例較高的風險,節卡股份表示,在目前業務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如未來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或下游客戶資金狀況出現惡化,可能會導致公司逾期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從而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數據顯示, 2022年至2024年,節卡股份逾期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235.65萬元、4761.01萬元和6720.77萬元,占應收賬款的比例分別為38.37%、46.61%和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