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海珊 ? ?編輯丨林偉萍??????
被動指數基金正在快速增長,并成為A股中一股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首批10只中證A500ETF自10月15日上市之后,持續獲得資金青睞,截至10月23日合計規模已經翻番,由上市之初的約195億元大幅增至390億元。其中國泰基金旗下中證A500ETF規模已經破百億元。
圖1 ETF基金市場規模變化?
圖片來源:wind
Wind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內ETF基金市場的資產凈值、份額以及基金個數都出現了較快的增長。尤其是從資產凈值來看,已經從2023年10月的19776億元,增長至35948億元,同比增長82%。
與此同時,多只寬指基金規模突破歷史新高,如9月24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3113.73億元,成為首只規模突破3000億元的非貨基金。
表1 ETF基金市場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Wind
興業證券的數據顯示,被動指數基金在A股市場的持股占比快速提升。截至上半年,被動指數型基金持有A股公司的市值已經占A股流通市值的3%,較去年6月底增長近50%。
從行業角度看,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中信證券研究顯示,2024年上半年,被動基金的銀行持倉比例(機構持倉市值/銀行股A股總市值)增長了45%,合計增持633億元,其中涉及銀行的ETF增持607億元。
9月下旬,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將大力推動寬基ETF等指數化產品創新,適時推出更多包括創業板、科創板等中小盤ETF基金產品。最近中證A500ETF正成為A股市場的熱門詞,那么指數基金真的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么?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最近發布的2024上半年全球SPIVA研究報告,分析全球各地不同類別主動基金和其基準指數的相對表現的報告,該報告對于上面問題的回答是“是的”。
?
投資者正在等待中國市場的觸發機會
標普道瓊斯指數亞太區指數投資策略主管Sue Lee表示,“對于主動型基金來說,跑贏基準指數收益并不容易”。
在她看來,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基金管理者已經變得越發專業化。市場是一個零和游戲,當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一般而言,當市場中有較多業余投資者時,更專業的投資者有更多的機會利用市場效率賺錢。但是隨著市場變得更加專業化,行業的阿爾法的機會減少,專業的投資者很難再獲得阿爾法收益。
其次,股票回報非均態分布。最近幾年,標普500指數中權重較大的大型成分股的回報率高于其他成分股,推動了標普500指數的表現,而其他大部分成分股表現則不及指數。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主動型基金經理不持有與指數相同權重的大型公司股票,他們可能會跑輸大盤。
最后,成本。主動型基金的收費通常比被動型基金高很多,以美國為例,美國投資公司協會(The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美國主動型股票基金的管理費比被動型股票基金高60個基點。這對業績尤其是長期業績也有影響。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SPIVA報告顯示,長遠來看,大多數主動基金在十年或二十年跨度內的表現都不及基準指數。
不可忽略的是,相對于A股指數,標普500指數能夠獲得持續的上漲。2024年截至10月22日,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2.67%,2023年全年上漲了24.23%。上證指數年初至今上漲了約11%,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5.8%,但是自2021年到2023年滬深300指數分別下滑了5.2%、21.63%和11.38%,上證指數分別為上漲4.8%,下滑15.12%和下滑3.7%。買入A股指數基金是否仍然是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對此Sue Lee表示,即使指數本身沒有上升,投資者仍可以選擇多樣化的以指數為基礎的投資方式,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收益。“一般而言,當市場指數波動很小的時候,投資者可以轉換不同的股票或行業來求得收益,盡管聽起來很誘人,但是,我們發現這樣做仍然很難賺錢。它需要非常好的技能,即使是專業人士似乎也不能獲得很好的結果。這一點在其他市場已經印證過了,比如日本,他們的主動型經理人很難在市場表現平平的時候增加價值。”
事實上,投資者以以不同的方式投資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買入并持有,但也可以交易,也就是采取買低賣高的策略。實際上,很多投資者非常積極地買進和賣出指數期貨和期權。“基于指數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投資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投資策略。”
Sue Lee表示,今年的中國市場今年表現相當不錯。甚至截至9月,標普中國500上漲22.5%,而同一時期標普500指數上漲22%。“外國資金開始關注中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政策變化,外國投資者會關注中國經濟的復雜性,正在經歷的政策等。很多投資者現在正在研究,現在是時候投資中國了嗎?我真的會看到政府政策的變化嗎?中國股票的估值相較其他主流市場而言較為便宜,只需要某種觸發因素,就能真正進入牛市,扭轉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資產中配置嚴重偏低的局面。”
在Sue Lee看來,每個人都在等待那種觸發機會,但是投資者需要一些真正能夠提振的政策,恢復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
上升趨勢中也不保證每年都能賺很多錢
發達市場中被動投資占比明顯高于發展中市場。根據晨星公司發布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被動型美國共同基金和ETF持有約13.3萬億美元的資產,而主動型ETF和共同基金持有的資產約為13.2萬億美元。是什么帶動投資者向被動投資的轉變。
Sue Lee認為,基金表現是促使投資者轉向被動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一個不太發達的市場,或一個較小的公司,信息的有效性不如發達市場或大型上市公司。所以有更多的阿爾法機會。但是,即使是在發展中市場,長期來看主動型基金也很難跑贏指數。以墨西哥市場為例,過去10年間,有85%的基金表現不及S&P/BMV IRT指數。在美國,這一比率更高,過去10年間,美國有90%的國內主動型基金跑輸了標普綜合1500指數。所以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長期來看,大部分的主動型基金都很難超越基準指數。
Sue Lee認為,投資者轉向被動投資是過去幾十年來金融業最重大的變化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實現投資多樣化,正如諾貝爾獎得主 Harry Markowitz 所說,金融領域唯一的免費午餐是多元化,投資者應該考慮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可以挑選股票,自己創建投資組合來獲得多樣化,也可以通過指數對不同股票和行業進行投資,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這是一個風險管理的問題。單只股票風險較高。比如,看看1970年標普500前五大股票和目前標普500指數的前五大股票,已經非常不同,1970年的一些成分股公司現在甚至已經不存在了。僅持有股票的時候,就暴露在這些公司特有的風險中。
拉長時間來看,標普500過去幾十年一直處于上漲趨勢。截至2024年9月底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的標普500指數年化回報率是13.4%。但是過去30年中,有6年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為負值。標普500指數有起有落,背后反映地是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的基本面。“長期來看,標普500指數一直是上升的趨勢,因為企業在不斷發展,不斷增加價值。但并不保證投資者每年都能通過基于指數的解決方案(index-based solutions)賺錢”Sue Lee說。
?
利率下行時
股市通常會表現更好
最近高盛發布了一份報告稱,隨著投資者轉向包括債券在內的其他資產尋求更好的回報,美股不太可能保持住過去十年高于平均水平的表現。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師分析稱,預計標普500指數未來十年的年化名義回報率將僅為3%,與最近的表現相比大幅下降。
表2 標普500指數近年來漲跌幅情況
數據來源:wind
對此,Sue Lee表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指數的表現。在當前的狀態下,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對股票市場的短期表現非常重要。如果看歷史數據,當利率持續下降或者當利率較低時,標普500指數往往表現得更好。“如果投資者有股票和債券兩個選擇,當債券可以給10%確定性收益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就會傾向于投資債券。如果債券只能給1%收益,此時投資者可能就會傾向于將資轉移到股票中”Sue Lee分析說。
多家機構也在警告標普指數過于集中。美國經濟學家、羅森伯格研究公司總裁David Rosenberg最近指出,投資者需要謹慎行事,避免追隨“從眾心理”,他指的是對大型科技股的狂熱。投資者應該關注那些商業模式強勁、增長強勁、價格合理的股票,并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增加一些“保險”。
Sue Lee表示,市場集中度是許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標普500指數由美國市場上500只最大和流動性最好的股票組成,是衡量美國大盤股的指標,現在的美國市場由部分國科技公司的主導,因此標普500指數中科技股占比較大。她表示,為了減少市場集中風險,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重其他指數解決方案,例如標普500等權重指數。
同時Sue Lee表示,投資者對最近推出的標普500等權重期貨有較大興趣“如果認為大盤已經過于集中,投資者可以關注其他一些指數策略來減少集中化風險。”Sue Lee說。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小盤股主動型基金相較于基準指數表現不俗。2024年上半年,有85%的美國小盤股主動基金表現超過標普小盤600指數。
Sue Lee表示,當前大型公司的信息流效率較高。對于任何投資者來說,很難在信息方面獲得優勢。但是當公司規模較小時,更多的信息流就沒有那么有效率。主動型基金經理有更多的機會合適的股票從而跑贏基準指數。“但投資者可以看到,小盤基金經理也有一點自由裁量權,他們很可能也有一點大盤股的風險敞口,投資大盤股可能令他們的基金表現超過基準指數”
(文中提及基金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