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付文?????
編輯丨張桔??
醫療改革深入推進、高值耗材集采常態化、醫院內部管理規范化,疊加智能醫療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快速推進,讓有效串聯藥械生產、經營以及醫療機構的SPD(醫用物資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步入發展快車道。
作為醫藥產業鏈的“中游玩家”,SPD模式對應supply(供應)、processing(管理)、distribution(配送)多個環節,在減輕醫藥內部運營痛點、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藥械產品售后服務等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對應資本市場上SPD概念板塊也受到資金的高度關注。
但隨著集采、醫用耗材掛網等政策的推進,藥械耗材產品價格趨于透明,將產品代理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SPD企業增長空間或有限。?筆者建議重點關注具有較強資源及網絡渠道優勢的綜合型醫療流通巨頭。?同時,由于行業規范化治理、數據安全以及精細化、專業化服務要求日益提升,未來?SPD軟件頭部企業以及全鏈路醫療供應鏈服務提供商,或將獲得更大的增量空間。
藥械流通領域迎變革機遇
綜合型醫療流通巨頭或持續領先
近幾年兩票制、集中采購等政策實施下,醫藥流通中間環節減少,流通企業利潤空間壓縮。隨著醫療整頓的持續深入,藥械流通領域預計將迎來重大革新。
作為全新的現代化醫院供應鏈管理模式,SPD有助于降低流通過程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醫院有望通過SPD及其他院內信息化系統作為抓手,進一步提升藥械供應鏈精細化管理。SPD項目可以實現對流通全過程追溯,增強藥械流通環節透明度,頭部綜合型醫療流通企業憑借規模、渠道、資金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優勢凸顯,未來有望進一步保持領先優勢。
其中某頭部國資背景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藥品及醫療保健產品分銷商及領先的供應鏈服務商,也是SPD的先行者;其深耕SPD多年,目前掌握著所有醫療器械商業企業主導SPD市場份額的40%左右。同時,該公司積極推進批零一體戰略,擴大深化基層網絡覆蓋,提升服務價值。具體說來,其提供面向醫院、基層醫療的服務和面向家庭和消費者的服務,創造和培育新競爭優勢,構建智慧醫藥服務生態體系。
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65.7億元,同比增8.05%;歸母凈利潤90.54億元,同比增6.19%。2024年一季度仍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收121.22億元,同比增長8%;歸母凈利潤4.59億元,同比增長11%。
相較于其他醫藥生物子行業,醫藥流通板塊長期以來處于估值低位。目前上述國資醫藥流通巨頭市盈率(PE-TTM)在6倍左右,且分紅率較高,最近三年公司的平均股息率達到4.6%。由此來看,該公司穩健的業績和充沛的自由現金流有助于維持高股息率。
SPD市場滲透率或提升
軟件“小巨人”開啟長期成長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開展醫療器械SPD項目的醫療機構已達到1800家。按照公立醫院市場存量推算,目前我國醫療器械SPD項目在全國公立醫院的滲透率達到15%左右。
未來,醫療器械SPD市場發展仍有巨大存量空間。?伴隨醫療器械集采持續擴面,接下來將重塑市場競爭格局;專注于開發SPD軟件和硬件的公司,同時做醫院的智能化設備用來管理藥品與醫療物資的“小巨人”,或面臨全新的市場機遇。
典型如智能醫療領域的某“小巨人”企業,在SPD領域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專注于醫療物資的智能管理,主要為各級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醫療物資智能化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部分產品是基于自動化控制、信息化等技術及機械手發藥系統,實現藥品、物資的全自動抓取及發放。
其產品主要包括覆蓋自動化藥房、自動化病區、自動化物流三大板塊的醫療物資智能管理設備及軟件信息平臺。2022年該公司營收實現141%的增速,2023年受醫療專項行動的影響,造成營收的短期下滑;長期來看,由于公司該業務行業滲透率較低,提升前景廣闊,憑借著行業優勢地位有望保持較高水平增長。
同時,考慮到自動化藥房業務和自動化物流業務有一定聯動效應,AI等新機遇也有望推動業務加速發展。依托于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搭建的人機交互平臺,推動產品從“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在人工智能加速對產業深度賦能的背景下,公司積極推動智能醫療向更大場景覆蓋,有望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SPD服務方興未艾
全鏈路醫療供應鏈服務龍頭機會可期
近年來,受益醫療健康需求增長及政策推動,醫療器械供應鏈服務平臺行業市場規模穩步上升。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約為9600億元,同期中國醫療器械供應鏈服務平臺行業的市場規模為672億元,2015-2022年年復合增速約為17.5%,預計2026年醫療器械供應鏈服務平臺行業規模將達1363億元。
在醫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醫療機構降本增效的積極性提高,有利于醫械供應服務商SPD業務的拓展,預計2023年底國內開展醫療器械SPD項目的醫療機構有望超過1200家。SPD項目的快速發展,也將為醫械供應服務平臺行業帶來新的規模增長機會。
例如某醫藥流通領域的民營龍頭,在行業內率先實施由傳統的醫藥分銷業務向數字化、平臺化和互聯網化的轉型升級,并結合上下游客戶的需求推行“醫藥分銷+物流配送+產品推廣”的綜合服務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3年該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達到1501.40億元,同比增長6.92%;扣非歸母凈利潤達19.60億元,同比增長13.06%。2024年一季度業績受上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影響同比有所下滑,其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約為404.72億元及5.38億元,同比下降3.85%及4.19%。
不過基于該公司院外較為完善的物流供應鏈服務體系及全渠道、全場景的數字化營銷平臺,公司的總代 CSO業務及創新加盟品牌戰略,有望帶動公司持續成長。此外,公司 REITs項目發行在即,有望有效改變公司資產結構、商業模式,為后續拓展帶來堅實的資金保障。
對比來看,另一家于2023年7月份登陸創業板的醫療器械供應鏈領域龍頭企業,目前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分銷和直銷業務,并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提供倉儲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過程信息管理以及醫院SPD運營管理等專業服務。
近年來,該公司致力于通過SPD模式優化醫療供應鏈,依托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完善的倉儲物流網絡、專業的精準配送服務能力搭建了“SPD平臺數據+智能硬件”的綜合服務體系,積極參與醫院SPD項目。同時,該公司積極拓展智能化醫療服務市場,布局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增強市場競爭力。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4.83億元,同比增長17.66%;歸母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23.19%。2024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4.82%。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深耕供應鏈主業,并借助數字化技術的賦能,推動供應鏈平臺業務的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PD概念涉及醫藥、物流、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政策導向和監管措施有變動,這些行業也將受到波及。同時,若新興業務拓展受阻或進展不暢、行業整體表現低迷等,也有可能會影響個股的表現。
(本文已刊發于8月10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