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惠凱
編輯丨承承
券商罕見大漲,無論是地方國資券商、還是有著合并預期的一些券商,以及強調科研的東方財富等券商,均大漲。技術層面,券商有著龐大的客戶群體,AI應用需求和場景廣闊。A股券商和百度、同花順等國內AI大廠在投顧、風控等領域達成合作,未來一方面是應用場景的深度有待拓展,另一方面是,非傳統券商和投顧機構亟待解決資質不足的障礙。
國海等漲停,銀河大漲
券商估值低位,反彈有望持續
券商板塊近期表現活躍,一度成為A股反彈的先鋒。尤其是7月31日,券商板塊表現驚喜,國海證券、首創證券、華鑫股份、天風證券、太平洋盤中齊齊漲停,更少見的是部分大型券商也接近漲停,如中國銀河盤中漲停,中金公司的漲幅也達7%。
消息層面,頭部券商合并預期再起。對此,中金公司盤中通過媒體“辟謠”稱,表示沒有合并相關的消息。
相對來說,招商證券、國投資本、東方證券、國泰君安等以投行業務擅長的、缺乏合并預期的大型券商漲幅較小。
另外,此前超跌的東方財富、同花順等反彈也很強烈,當天東方財富漲幅接近10%,同花順更是一度大漲13%。相較于傳統券商,這兩家公司近些年發力研發和AI領域。AI產業2022年以來取得突破性成就,無論是應用場景的快速普及,還是一二級市場的如火如荼,都撼動著各個產業,券商亦是如此。
比如同花順推出的“問財”功能,是國內較早推出智能選股功能的企業,公司介紹是“通過AI技術致力于為股民提供智能選股、量化投資、技術分析、快速選股等服務”。目前其推出了VIP功能,經測試目前收費是298元/季。
官網顯示有中信、國泰君安、平安證券、光大證券等約10家大中型券商采用了問財功能。之所以獲得了多家券商的青睞,和公司及早布局AI業務有較大關系。同花順2023年還發布了HithinkGPT大模型,是“業內首家通過網信辦備案的金融對話大模型”。
東方財富也緊跟其后。網信辦官網顯示,今年1月發布的第三批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信息公告顯示,東方財富的“自然語言合成算法”名列其中,可用于旗下Choice等工具的智能對話;一同獲得備案的還有東方財富“虛擬主播數字人合成算法”等其他算法,有多管齊下后來居上的態勢。
中信證券公告則表示公司去年應市場需求推出人工智能備案助手服務,主要服務于基金和私募類客戶;在時興的ESG業務上,中信證券運用AI大模型等技術手段,迭代開發ESG全景數智化服務,共包括上市公司ESG評價、債市ESG研究、資管產品ESG分析、ESG指數特征、ESG數據超市六大模型。
由于ChatGPT等國外AI企業面臨知識產權和審核等難題,傳統券商普遍和國內AI大廠實施合作。率先深耕AI領域的百度受到多家券商青睞。2023年3月,百度文心一言發布會上“官宣”和華福證券、國盛、興業、長江、廣發證券等8家券商達成合作,在智能客服、客戶畫像、投顧賦能、風險管理、交易執行、投教等證券應用場景上挖掘AI潛力;9月百度智能云和銀河證券達成合作,率先實現了大模型在場外衍生品交易場景的應用落地。
據了解,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對券商合規、風控以及IT工作的監管,攜手AI大廠一年多來,券商對AI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由于二級市場的震蕩對AI應用同樣有著影響,比如市場波動超出預期加大風控壓力、入市新客戶低于預期,加之券商以傭金戰為抓手、存在搶客現象,AI提供的“參考意見”有時候不被業務人員所認可。從券商A股財報來看,券商對AI的應用仍是以輔助性工作為主、尚未在財務上取得直接成就。
國際投行AI研發投入大
A股券商有待繼續發力
部分頭部券商試圖自助打造AI工具。申萬宏源2023年報披露公司已編制了《申萬宏源2023AIGC大模型白皮書》,今年將把對機構客戶的智能化、專業化服務作為轉型重點;中信建投則另辟蹊徑,大力推動FICC智能平臺建設,“運用人工智能算法推薦銷售債券”,對零售客戶則把自主打造了業內領先的在線智能投顧平臺,6000多名持牌顧問能快速響應客戶的在線咨詢。
從研發人員的角度,金融IT廠商的研發實力往往強于多數大中型券商。iFinD不完全統計顯示,東方財富的研發人員數量超過2000人,在券商板塊高居第一檔。其研發人員在全員工的占比達到1/3,遠高于傳統券商。一般來說,傳統券商的研發人員占比不超過10%,大多數低于5%。如光大證券2023年報披露的研發人員占比只有5.7%,國金證券、東方證券分別是4.95%、3.6%,國聯、紅塔低于2%。相較于監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相較于協會的目標,部分券商還有待提升。中國證券業協會2023年印發了《證券公司網絡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對券商科研提出硬要求,券商2023年-2025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額不少于平均凈利潤的10%,或平均營業收入的7%,信息科技專業人員不低于企業員工總數的7%。
在這方面,外資投行跑在了前面。今年4月,摩根大通的股東會上,摩根大通董事長兼CEO杰米·戴蒙透露,目前摩根大通已擁有超過2000名AI和機器學習(ML)專家、以及數據科學家,他們在400個AI相關應用中工作,包括欺詐檢測、市場營銷和風控等領域;摩根大通還在探索生成性人工智能(GenAI)的多領域部署,最引人注目的是軟件工程、客戶服務以及提高員工生產力等方面。相較而言,國內尚無一家傳統券商的研發人員超過2000人,AI相關的數據專家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工程師更少。
中后臺降本增效效果漸顯
總之,現在國內券商和金融IT企業引入AI工具并實用化的場景還比較單調,多數停留在客服、風控應用等環節,應用深度較淺,與頭部AI大廠有一定差距。比如同花順年報顯示,公司的AI服務主要應用于供智能語音、智能客服、智能金融問答、智能投顧、智能質檢機、會議轉寫等功能。二級市場上,證券AI龍頭同花順股價于去年4月創新高后持續震蕩下滑,未能追隨美股AI龍頭英偉達的走勢、盤整后再次震蕩走高。當前同花順股價107元,不足去年高點的五成。
當前券商AI的應用場景和營業部、尤其是部分中臺部門重合程度較高,這可能加速對部分基層員工和中臺部門的替代。以營業部數量為觀察樣本,近兩年券商營業部總量從以往的增長轉為精簡。加之“傭金戰”的影響,近期多家券商公告撤并營業部。光大證券、國投證券、東海證券、財通證券、方正證券、紅塔證券等至少7家券商宣布撤并網店。
其中國投證券(原“安信證券”)今年撤銷的營業部最多,年初至今已陸續撤銷46家營業部,目前剩下的營業部數量是300家左右。國投證券2023年報顯示,公司的AI工具已全面應用于風控體系,并利用大數據模型和AI算力自研“AI網格2.0”等創新產品、該AI網格智能交易功能去年為客戶賺取超額收益數千萬元。
光大證券也于6月14日宣布將撤銷濟南、深圳等地的3家營業部。查詢中國證券業協會顯示,光大證券當前營業部數量約240家。公司年報顯示,去年確立了了“平臺化、組件化、智能化”科技發展思路,去年的信息技術投入總額約5.45億元,其中還包括一筆不菲的人員外包費用。
非傳統投顧公司先行一步
需跨越合規、代銷、牌照三門檻
相比之下,部分非傳統的證券服務公司在AI和大模型應用上更加靈活。九方智投(09636.HK)2023年成功港股上市。公司去年聯合華為云、科大訊飛推出九方智能投顧數字人“九哥”,標志著公司在金融智能服務領域邁出堅實一步。公司去年總營收人民幣19.65億元,同比增加約6.2%,股東應占凈利潤約人民幣1.91億元,同比減少58.6%。
牌照方面,《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要求,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時,應當與客戶簽訂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協議,就收費標準和支付方式、爭議或者糾紛解決方式作出約定;證券投資顧問應在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和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向客戶提供適當的投資建議服務。天眼查、裁判文書網等顯示,幾位投資者以“證券投資咨詢糾紛”的名義起訴了九方財富和九方智投;黑貓投訴平臺上,有用戶投訴九方“誘導消費”等問題。
為填補牌照不足的缺陷,2023年,九方財富和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訂立股權轉讓協議,九方宣布收購證通股份持有的上海沃芮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對價1.35億元。天眼查顯示,上海沃芮歐的主要資產是上海云灣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后者持有一張基金銷售牌照。作為一家獨立的基金銷售機構,云灣基金銷售近兩年多次被解除代銷協議。繼2021年益民基金解除和上海云灣基金的代銷協議后,平安基金也暫停了和云灣基金的銷售合作、原因是“為維護投資者利益”;長盛基金也公告稱,云灣基金不再代銷長盛旗下所有公募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頭部量化私募曾試圖在AI應用上取得突破。此前國內量化私募有幻方、明竑等第一梯隊“四巨頭”的說法,其多年前就從國內外知名高校大量挖掘數學系、計算機專業的優秀高知人才,提前儲備人才、挖掘了大量多維度的因子并用于量化高頻交易。2023年下半年以來,受監管收緊、二級行情結構分化等影響,量化私募普遍業績轉差、規模縮水,尤其是對高頻交易的約束、對量化私募原定的AI應用場景產生較大影響。
為了從監管層面統籌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落地,今年6月24日,央行科技司發文表示將指導金融機構針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的差異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支撐、數據支持、標準規范等技術保障。展望未來,AI與證券的融合有望提速。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