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分紅的政策不斷出臺。2023年底,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提到要簡化中期分紅程序,推動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引導形成中期分紅習慣,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
文丨尚揚
近年來,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分紅的政策不斷出臺。2023年底,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提到要簡化中期分紅程序,推動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引導形成中期分紅習慣,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
2024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資本市場新“國九條”中進一步強化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明確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隨著監管層分紅政策的不斷指引,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期分紅積極性明顯提升,目前已有148家公司拋出中期分紅計劃,30家公司給出了分紅預案。其中行動教育暫居分紅榜首位,公司于7月25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踐《關于提議實施2024年中期分紅的函》,為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維護公司全體股東利益,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李踐建議以實施權益分派的股權登記日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
與此同時,國博電子、銀都股份、麥瀾德等7家公司,也相繼給出了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超過(或達到)3元(含稅)的預案(見附表)。
觀察發現,近期券商股對中期分紅表現的十分積極,目前已有中信建投、中國銀河、中金公司、西部證券、紅塔證券5家券商股給出了中期分紅的意向。而2023年中期,實施分紅的券商僅有財通證券一家。且近期結合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券商板塊也可謂一枝獨秀,成功背離市場走出了逆勢上行行情。
中航證券分析認為,目前證券行業處于盈利周期性底部,分紅會讓公司經營發展有一定壓力,但整體壓力有限。分紅規模的調整與券商的業績密切相關,未來券商業績好轉將為分紅提供更多空間。當前,券商的分紅積極性提升明顯,分紅計劃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長期來看,分紅政策有助于提高股息率,提升券商對投資者的長期價值。綜合來看,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市場認識的深化,預計未來也將有更多的上市券商加入中期分紅的行列。
保險板塊中,相較此前只有中國平安一家中期分紅“常客”(2007年來持續保持每年兩次分紅,見圖1),今年中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也相繼給出了分紅預期,且觀察發現,中國人保在2020年、2021年兩個年度,也曾實施過中期分紅。
華福證券表示,一方面,分紅頻率的提高響應監管對于上市公司分紅的要求,體現公司對于投資者的重視。另一方面,分紅頻率提高表現出險企對于未來經營以及利潤的樂觀預期,間隔更短的紅利收入也有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估值方面預期進一步回暖。
當前,A股市場再次陷入調整,上證指數已失守2900點,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積極主動實施中期分紅或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行情。當然,當前領跌的基本是前期市場表現優異的科技、紅利板塊。科技主要受到海外拖累,即美降息預期強化對具備避險屬性的海外大型科技公司造成短期波動。其中,特斯拉中報盈利低于預期,利潤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引發市場對于業績關注的再次提升。紅利資產的下跌,或同樣源于投資者對于業績乃至“紅利”的擔憂。A股市場從買入紅利資產,再到聚焦銀行、公用,也體現了對于業績關注的持續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報披露后,業績、分紅能否兌現或對紅利資產進行新一輪的聚焦。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