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
在該消息刺激下,8月6日開盤托育服務概念領漲,截至午盤收盤,成分股和晶科技(300279.SZ)上漲4.95%、昂立教育(600661.SH)上漲3.95%、孩子王(301078.SZ)上漲1.41%、鴻合科技(002955.SZ)上漲0.64%、孚日股份(002083.SZ)上漲0.60%。
核心利好聚焦減負機制
此次,《意見》明確免除公辦園大班保育教育費,民辦園參照同類型公辦園標準減免費用。以某地公辦園每月600元標準為例,家庭每年可節省約7200元。
研究顯示,全國幼兒園在園幼兒超過4000萬,學前教育支出占城鎮家庭育兒成本的20%到30%,以全國平均數據計算,幼兒園保教費一年約6000元至12000元,取中間值則為9000元,近50%的家庭負擔過重。政策實施后,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育兒成本將顯著降低,釋放的可支配收入可用于其他消費或儲蓄。
另一方面,《意見》強調鞏固家庭經濟困難兒童資助政策,優先保障流動兒童、殘疾兒童等群體的入園機會。例如,公辦園在園兒童獲得資助的比例(13.5%)高于民辦園(9.6%),政策實施后,更多弱勢群體可通過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獲得公平教育資源。
《意見》的印發更是提前五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供至少一年免費優質學前教育”的目標,彰顯中國在教育領域的國際領導力。同時,早期教育的高投資回報率(數倍于投入的社會回報),將為國家儲備高質量人力資本,助力經濟長期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通過“精準減負+普惠提質”雙輪驅動,既回應了民生關切,又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短期來看,家庭負擔減輕、入園率提升等成效將逐步顯現;長期而言,政策對人力資本積累、社會公平的促進作用將持續釋放。
試點地區成效顯著
事實上,從多年前開始,已經有地方試點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
佛山市從2012年開始對殘疾兒童實施15年免費教育,包括學前一年保教費全免。具有佛山戶籍的殘疾兒童,無論入讀公辦或民辦園,均免除保教費。
南京在2014年推出《關于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符合條件的大班兒童每月減免保教費600元,若實際收費低于標準則全額減免,差額優先用于減免伙食費;市級財政每年投入約1.2億元,覆蓋全市約3.5萬名大班兒童,家長年均節省7200元。
陜西省在2011年9月率先出臺《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最早實現省級層面的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公辦園直接免除保教費,民辦園按同級公辦園標準減免,差額由財政補助;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殘疾兒童、孤兒等額外補助生活費,烈士子女全免保教費;省級財政承擔主要補助責任,2011年至2015 年累計投入超50億元,受益兒童超200萬人。
甘肅省在 2016 年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政策覆蓋全省幼兒園大班兒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全額免除保教費;省級財政承擔70%補助,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支持,2016年至2020年累計投入超30億元,惠及兒童超100萬人次。
據統計,試點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平均提高15至20個百分點,農村和貧困地區受益顯著;經濟發達地區家長年均節省保教費約1萬元,中西部地區約5000元,釋放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兒童營養、醫療等支出。
政策利好波及多個層面
對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意見》的實施從多層面給予了利好,涉及范圍包括教育服務、教育信息化、教育裝備、教材出版、教育設施建設、托育服務與母嬰生態等多個領域。
在普惠園運營方面,昂立教育作為上海學前教育龍頭,運營120余所普惠園,2025年Q1普惠園收入占比達68%,政策補貼將直接提升其盈利能力。
科德教育從藝考培訓向學前教育延伸,推出“AI+蒙氏教育”課程體系,2025年Q2新增普惠園合作項目37個。
在適兒化產品方面,高樂股份益智玩具與幼教教具供應商,為普惠園定制低成本教具,2025年Q1政府采購收入占比達60%。政策推動下的普惠園建設將直接增加其教具銷售。
星輝娛樂的玩具業務延伸至幼教領域,為普惠園提供拼裝積木、戶外騎行設備,2025年Q1教育裝備收入同比增長90%。
在教材出版方面,鳳凰傳媒出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配套教材,2025年Q1學前教育教材收入同比增長45%。政策推動下的教材標準化和數字化將提升其教材和數字內容的銷售量。
在托育服務方面,孚日股份旗下“小孚星”社區托育覆蓋15個城市,服務3000名嬰幼兒。政策推動下的托育服務需求增長將帶動其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