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3年5月9日正式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招股書,節卡股份IPO審核已歷經多次中止。時至今日,公司仍處于“燒錢”階段,“造血”之路道阻且長。
苦等兩年,節卡股份終于要上會了。
8月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節卡股份科創板IPO將于8月8日接受上交所上市委審核。
自2023年5月9日正式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招股書,節卡股份IPO審核已歷經多次中止。時至今日,公司仍處于“燒錢”階段,“造血”之路道阻且長。
持續盈利遙遙無期
機器人產品可根據應用領域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是一種能夠與人類在同一空間內協同工作或互動的機器人,屬于廣義上的工業機器人在具體細分應用場景下的分支。
節卡股份成立于2014年,公司主要從事協作機器人整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并從事包括集成設備及自動化產線在內的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
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節卡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077.75萬元、34,955.62萬元和40,043.16萬元,營收增速逐年放緩,由2022年時的59.68%經由2023年的24.50%,進一步放緩至2024年的14.55%。
此外,凈利潤的表現也令人憂慮。2022年至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3.57萬元、-2854.73萬元及622.80萬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4.40萬元、-3567.93萬元及-227.82萬元。
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992.19萬元、-4178.73萬元及-619.31萬元。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5803.40萬元,報告期末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2025年1-6月,節卡股份經審閱的收入為17,393.15萬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96.56萬元,同比下滑513.55%。
節卡股份現金流狀況同樣不容樂觀。2022年至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0,463.92萬元、2,112.39萬元及3,178.21萬元。
盡管隨著公司規模擴大,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有所增長,但2025年上半年采購付款相對較多,使得經營活動現金流再次轉負,為-6,159.17萬元,同比變動率-1253.44%。
輕研發重銷售
協作機器人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為了保持技術優勢和競爭力,防止技術外泄風險,行業內的企業通常會通過申請專利等方式設置較高的進入壁壘。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4,750.92萬元、7,312.89萬元和8,623.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6.92%、20.92%和21.53%。
值得關注的是,在節卡股份期間費用中,占比最高的并不是研發費用,而是銷售費用。
2022年至2024年,節卡股份的銷售費用一直高于研發費用,分別為7782.04萬元、9775.26萬元及9674.3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72%、27.96%及24.16%。
對比同行,節卡股份的銷售費用率明顯大于平均值。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擁有研發人員157人,占比為31.91%。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授權發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132項,軟件著作權67項。
不過,節卡股份并非全部自研。考慮到研發投入的成本效益原則,對于部分前沿、基礎性研究,以及外觀設計、技術評測等輔助研發活動,公司與高校等外部研究機構簽署委托研發協議,并根據協議約定開展研發合作。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了《上海交通大學-節卡機器人共建智能制造聯合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協議》,在以上合作框架協議項下,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了多項技術開發協議/技術委托開發協議。
擴張八倍產能如何消化?
此次IPO,節卡股份計劃募資6.76億元,募投項目主要為產能擴充,擬用于智能機器人生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計劃分5年逐步釋放,預計項目將不早于2026年正式投產,投產后各年度產能分別約為1.60萬臺、2.00萬臺、2.80萬臺、3.20萬臺,并在2030年以后達產滿產4萬臺產能。
2023年度,節卡股份協作機器人整機銷量4681臺。根據IFR統計的全球銷量數據5.7萬臺,公司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8.2%。
這也意味著,到2030年,公司要擴張八倍產能,風險不容小覷。
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協作機器人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在國外,協作機器人銷量位居前列的企業主要是丹麥廠商優傲、日本廠商發那科。此外,韓國上市企業斗山為境外協作機器人市場主要供應商之一。
在國內,遨博、越疆、節卡被譽為國產協作機器人“三杰”。三者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與資本運作上展開激烈角逐。
公開資料顯示,遨博以連續四年國內出貨量第一、全球第二的成績穩居行業龍頭地位,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突破90%。據悉,遨博也已啟動上市計劃。
越疆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13%。2024年12月,越疆登陸港股成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據分析人士觀察,我國協作機器人賽道仍處于“高增長、高投入、低盈利”的早期階段,面臨價格戰、盈利難題、資本退潮的多重困境。
價格方面,國產協作機器人均價從2021年的7.2萬元/臺降至2025年的4.8萬元/臺,行業平均毛利率跌破40%;技術方面,國產廠商普遍模仿優傲(UR)技術架構,工業場景滲透率不足15%,新興領域(醫療、農業)標準化程度低。
目前,節卡股份的協作機器人整機產品分為Zu系列、Pro系列、C系列、Mini系列、Zu s系列、All-in-one共融系列、S系列、A系列、K系列等多種標準化產品,可以實現搬運、包裝、打磨、焊接、噴涂、檢測等多種契合工業/商業場景的功能。
其中,高端價位的Pro系列2024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節卡股份募投項目的投產到最終滿產預計需要4-5年時間,但募投項目的總體生產規模結合了公司對工業、商業、服務業市場開拓情況的預估,如果公司下游市場增長或公司市場開拓未及預期,公司可能面臨新增產能不能被及時消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