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經濟的升級發展和創新應用的加速落地,傳統行業數字化全面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11月20日,有消息稱,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提出一項類似“曼哈頓計劃”的AI倡議,目標是開發能匹配或超越人類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統。
在該消息刺激下,11月21日,A股人工智能板塊又發異動,貝仕達克、依米康、星環科技-U、凱淳股份20CM漲停,亞信安全上漲14.04%,銀之杰上漲13.17%,湯姆貓上漲13.02%,天娛數科、弘訊科技、元隆雅圖、大恒科技、四川長虹、三六零等個股10CM漲停,另有南方精工、四川九洲、實豐文化等多股跟漲。
AI產業愈漸成熟
近年來,AI技術在我國取得了顯著進展,AI產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政策扶持到技術創新,再到市場應用,我國AI產業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目前,我國已經將AI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AI發展的政策措施。2021年,中央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推動數據中心的基建化,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的整體轉型提供新時代的“鐵公基”。
2023年7月,多部門聯合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眾提供生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服務進行規范。
在政策指引下,我國在AI數字人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字人應用場景廣泛,涵蓋文娛、傳媒、金融、教育等多個領域,正逐漸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數字人核心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帶動相關產業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AI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挑戰。如,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和算力支持,而我國在數據開放和算力資源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頸。此外,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倫理和隱私保護等問題,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
迎面而來的新挑戰
事實上,我國與美國的AI發展水平,本就存在差距。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發布之后在整個行業掀起巨浪,之后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問世,更體現了美國AI的明顯優勢。
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研發等方面投入巨大,其眾多頂尖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也為AI領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全球、美國和中國的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分別為190萬人、85萬人和5萬人,美國和我國人工智能創新人才規模分別居全球第1位和第7位。
此次的AI“曼哈頓計劃”無疑是美國繼續加碼AI研發的一大契機,這將進一步提升美國在AI領域的技術優勢,中國AI企業在技術追趕方面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作為AI產業的后來者,中國也在加速追趕。
在技術及應用方面,中國政府在AI領域給予了大力支持,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提供優惠政策等方式,加快了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國的企業也在AI產業鏈整合方面展現出強大的能力,利用在電商、金融和城市管理等各領域優勢,積極推進AI技術與實用場景的結合。
在商業化方面,中國在AI技術的市場應用和商業化進程方面也在不斷加快。隨著數字經濟的升級發展和創新應用的加速落地,傳統行業數字化全面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人工智能概念股已達700只
目前,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達700只,板塊總市值達9.56萬億,板塊凈利潤278.01億元。
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有機遇也有挑戰,AI布局企業在浪潮中挺身向前,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為后來者鋪路。
據悉,人工智能領域的上市公司普遍加大了在研發上的投入。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視共計投入87.36億元用于研發;科大訊飛研發費用為30.37億元;三六零與浪潮信息的研發費用均超過20億元。
多家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上市公司在近期公布的財報中顯示出了強勁的業績增長。金山云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16.0%;阿里云收入實現季度收入296.1億元,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11.5%。A股公司中,瑞芯微前三季度凈利潤大增355%;南方精工前三季度凈利潤暴增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