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值管理指引落地,標志著A股市值管理正式進入政策支持與規范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為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指明方向,增強資本市場回報投資者的能力,提升A股投資吸引力。
11月18日,A股破凈概念股大幅走高,中紅醫療、長榮股份、上汽集團、南京新百、物產中大、北京利爾等20余股漲停。
消息面上,11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指引》),就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和長期破凈公司作出專門要求。
其中,長期破凈公司應當披露估值提升計劃,市凈率低于所在行業平均水平的長期破凈公司還應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中就估值提升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專項說明。
分析人士稱,《指引》的發布是監管層在市值管理方面的大動作,“這與9月24日以來的系列政策形成銜接,彰顯高層對于資本市場的重視與關懷和建設好高質量資本市場的強大意志和決心。”
“藥方”雖然好,關鍵看“療效”
從反饋情況看,各方總體認可《指引》,但強調更關鍵在于具體的執行情況。“出臺的市值管理,對破凈個股要求公司給出具體辦法我是支持的,一個市場要有規則,大家都在規則內做投資,但還要看后期效果。”
有投資者認為,市值管理的核心前提是真實的好業績和優秀的管理者,能讓股民相信上市公司有幾點:一是提高現金分紅比例,二是回購注銷股份,三是大股東增持且不減持,經營者相信公司的業績和未來,投資者才有信心。
東北證券研報顯示,當前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識相對不足,沒有全面樹立以投資者為主、注重股東回報的理念。主要的市值管理方式分別呈現以下特點:
現金分紅方面,A股整體分紅水平較可觀,但均衡性、穩定性仍有待提高;回購方面,上市公司通過回購進行市值管理的比例極低;股權激勵方面,整體普及率仍有待提升,與市值管理的綁定程度偏低;并購重組方面,A股并購重組工具應用率偏低,投融資環境有待改善。
“監管部門推動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是對上市公司過往行為的一種系統性調整。”在業內專家看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還是要圍繞主業,將提高核心競爭力作為重中之重,同時要圍繞提高公司投資價值積極開展工作,增加投資者獲得感,讓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數年前,監管也曾出臺市值管理相關政策。彼時,一些企業試圖通過市值管理操作拉抬股價,“偽市值管理”一度四起。對此,《指引》對潛在“偽市值管理”行為開出明確禁止規定。
402只成分股誰最受益?
從《指引》內容來看,“市值管理”既著眼于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提升,也同樣注重內在價值在資本市場的反映,通過綜合工具的運用,促使公司股價與其內在價值匹配,最終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止11月15日收盤,A股破凈股指數共有402只成分股。
從市值角度看,總市值超過千億的共有34家,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銀行5家均過萬億。此外,超過半數成分股的總市值位于百億以下。
從市場表現看,破凈股指數近一月漲幅喜人,跑贏滬深300指數。從個股表現看,ST東時、東方集團、渤海租賃3家近一月漲幅均超50%。
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402只成分股遍布28個行業,其中,銀行、房地產、基礎化工、建筑裝飾、交通運輸、商貿零售、醫藥生物等涉及公司較多。隨著市值管理新規落地,預計上述行業有一定估值修復空間。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指引》的披露將支撐紅利風格,煤炭板塊有望受益。煤炭行業的龍頭公司業績更穩定、同時是主要指數的成分股,因此受益或更加明顯。此外,近半數煤炭公司股息率在5%以上,部分公司當前價格破凈,共6家樣本公司位于滬深300與中證A500指數中。
也有券商認為,國有文化企業賬上現金較為充足,擁有國有背書,其充足資源稟賦的優勢在政策支持下更加凸顯,后續有望受益于政策催化,通過資源整合、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資源整合節奏,吸納優質資源,補強夯實產業鏈布局,助力現有業務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
在公募基金看來,《指引》對于那些長期提供穩定分紅的紅利類資產來說是一大利好,看好紅利資產后市表現。“能夠提供較為穩定現金流的紅利型企業具有相對優勢,尤其是現金流來源于與民生高度相關行業,比如交運、電信、銀行等,這類紅利型企業在此背景下的表現較優。”
覽富財經觀察:
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環節。但是縱觀當下,A股上市公司整體資源投入力度不高。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機構或個人投資者來訪接待數量為0的上市公司有2296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3.09%;機構調研家數為0的上市公司有2316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3.46%;沒有券商分析師覆蓋的公司有161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0.29%。
這意味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渠道亟待豐富。
覽富財經創辦于2012年,秉承“發現價值、傳播價值”理念,通過持續提供高質量的財經內容建立品牌信譽,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源和決策支持,致力構建中國上市公司最具價值傳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