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謝長艷
編者按: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報顯示,A股整體的盈利情況已出現邊際企穩回升。主板業績優勢繼續擴大,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明顯占優。科技延續分化,消費保持韌性,金融明顯修復。三季報顯示一些行業有著很高的配置價值。?
截至2024年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完成2024三季度的業績披露。Wind數據顯示,全部A股中,2472只個股實現營業利潤同比增長,占比約46%,1240只出現虧損,占比約23%。雖然全部A股2024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累計同比下降0.5%(單季度同比為4.7%),但相較2024二季度的同比下降3.1%(單季度同比下降1.4%)明顯回升;同時全部A股2024三季度的ROE達到8.1%,相比2024二季度的8.0%出現邊際改善。由此可見A股整體的盈利情況已出現邊際企穩回升。2024三季度,主板業績優勢繼續擴大,單季歸母凈利增速6.4%,增速較2024二季度擴大7.1個百分點,大盤股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明顯占優。
分行業看,科技延續分化,消費保持韌性,金融明顯修復;有色金屬、電子、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通信、銀行、非銀金融和機械設備8個一級行業實現三季度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同比雙增。
通過三季報,可以看到一些行業有著很高的配置價值。銀河證券給出三個方向:一是,當前業績增速較高、估值水平較低的消費行業。二是,非銀金融行業,其盈利增速居前,當前其市凈率估值處于歷史中等水平,未來業績和估值均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三是,電子、通信等科技行業,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較高,且當前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仍有上漲空間。
本刊以市場熱度較高的券商、白酒、汽車和醫藥板塊為例為讀者解析三季報中蘊含的投資機會。
?
營收、凈利邊際改善
業績反轉拐點漸行漸近
2024年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52.59萬億元,同比下降0.86%;實現歸母凈利潤4.4萬億元,同比下降0.57%。其中,46%的上市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41家增速超過100%。
從利潤端來看,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累計同比仍然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單季度同比增長率實現回升。2024前三季度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累計同比下降0.57%,跌幅較2024上半年收窄2.73個百分點;2024三季度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單季度同比增長4.67%,為連續三個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增長(見圖1)。
2024三季度主板業績優勢繼續擴大(見圖2),單季歸母凈利增速為6.4%,增速較2024二季度擴大7.1個百分點。中信建投的研報顯示,這主要因為銀行(2023全年盈利占比41.9%,2024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同比增長3.5%)業績穩中有升,非銀金融業績(2023全年盈利占比6.4%,2024年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同比增加214%)景氣大幅上行。
三季報中,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股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明顯占優。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中,以成分股無重疊的中證系列指數的盈利表現衡量規模與盈利的關系,比較滬深300、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成分股的盈利增速。2024三季度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凈利單季度增速較2024二季度顯著上漲,而以中證500、中證1000為代表的中小盤業績降幅明顯擴大。滬深300、中證500與中證1000凈利潤2024Q3單季度增速分別為+8.7%、-14.7%、-9.4%,2024二季度單季度增速分別為+1.3%、-5.8%、-0.9%(見圖3)。
國泰君安認為,中小盤板塊周轉率下滑均邊際放緩,大盤板塊周轉率基本維持穩定,或表征本輪產能出清與供需平衡更早在大盤中體現。
中信建投表示,2024年三季度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較二季度繼續下滑主因有效需求不足,產能利用率低位,PPI不及預期;在金融業績韌性支撐下,全A單季利潤增速則轉正至4.8%。結構上大盤、價值相對占優,值得關注的是,需求承壓期核心資產體現明顯業績韌性,2024一季度或已經率先觸底。9.24以來政策轉向全力振興經濟,三季度業績底可期,初步預計全A、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2025年有望分別實現3%、10%左右的利潤同比增速表現。
?
行業景氣增長結構延續
科技分化、消費保持韌性、金融修復明顯
Wind統計顯示,從2024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必需消費(13.19%)>其他服務(8.00%)>TMT(7.72%)>可選消費(6.25%)>金融地產(5.62%)>上游資源(-5.09%)>中游制造(-29.39%)>中游材料(-31.14%)。從2024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較2024上半年的邊際變化來看:金融地產(+7.91%)>TMT(+0.62%)>中游制造(-0.59%)>必需消費(-2.12%)>上游資源(-2.36%)>其他服務(-5.69%)>可選消費(-6.06%)>中游材料(-9.04%)。農林牧漁、電子行業對盈利貢獻最大。
凈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必選消費板塊中,農牧板塊延續高增長,互聯網電商增速明顯改善。
受豬周期向上繼續的影響,農牧行業業績高增長,結構上飼料、養殖居前,營收負增邊際收窄,毛利率環比進一步改善是業績主要推動。食品飲料業績增速進一步下滑,營收同步向下,毛利率環比小幅回落。盈利結構上,白酒業績增速出現明顯下滑構成主要拖累,調味品和休閑食品業績增速仍然穩健。醫藥行業業績降幅有所擴大,營收增速延續低位,毛利環比明顯下滑,結構上化學制藥盈利增速仍然居前但增速出現下滑,生物制藥與醫療服務壓力仍較大。紡服營收增速繼續下滑,盈利邊際下降,商貿業績邊際改善,增速由負轉正,主因互聯網電商增速出現明顯提升。
再看邊際變化最大的金融行業,其中百業之母銀行整體增長保持穩健,其中城商行、農商行好于國有行和股份行。保險板塊業績增速突出,主要因為投資收益大幅增長與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提升。隨著地產優化政策不斷落地,二手房銷售景氣有所改善,房地產服務維持較高增長,但地產開發降幅進一步擴大。因為自營業務業績表現亮眼,市場回暖及政策推動下,證券公司的業績得到進一步釋放。
備受關注的科技成長股中,電力設備2024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50.5%,營收同比下降9.4%,毛利率環比改善。盈利增長結構上電池、電機和電網好于風、光,軍工板塊盈利降幅擴大,三季度凈利潤和營收單季同比下降43.0%和7.7%,但毛利率環比改善,結構上船舶延續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機械設備2024三季度凈利潤和營收同比下降2.0%和增加4.3%,營收增速和毛利率環比改善。
?
券商業績回歸增長區間
2024全年業績會繼續上修
券商是牛市的騎手,在近期市場的反復活躍中,券商股一直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因為3季度末市場活躍度上升,也大幅增厚了券商的業績。
僅第三季度單季,上市券商單季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1.0%、40.8%,也使得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降幅大幅收窄。招商證券表示,呵護式監管加強,上市券商的業績有望全年正增長。
雖然投資收入回暖但分化加劇。2024年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計自營收入同比增加28.1%至1317億元,單三季度同比增加74%。頭部券商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招商證券、廣發證券表現亮眼,前三季度自營收入同比分別增加37%、39%、50%、52%、113%至216.64億元、107.15億元、87.47億元、71.66億元、59.35億元,單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別達134%、128%、228%、202%、853%。頭部券商業績表現整體優于中小券商。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1%,16%,12%。23家上市券商業績負增長,其中天風證券、海通證券、中泰證券排名后三位,頭部券商業績同樣分化明顯,其中中金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38%,海通證券凈利潤同比下降115%,均跌出前十。
中小券商中,部分券商主動把握股債市場機遇,實現了較高的業績彈性。興業證券、國元證券、東興證券、第一創業、紅塔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收入同比分別增加169%、137%、204%、131%、314%、至22.04億元、18.65億元、13.89億元、9.95億元、9.48億元。
對于后續的投資機會,招商證券表示,9月末權益市場實現全面反轉,市場情緒、風險偏好恢復明顯。伴隨美國大選不確定性落地,增量財政政策出臺,經濟基本面或進入修復、企穩階段,為權益市場長期溫和健康上漲提供動能。債券市場短期內或進入政策博弈階段,但長期看長期利率中樞下行趨勢不變,債市仍將溫和上行。從基本面看,上市券商全年營收、歸母凈利潤有望轉正。從估值看,牛市預期下,券商板塊領漲市場,截至2024年11月1日,券商板塊PB為1.50,處于近10年來34.12%估值分位點這一相對低位;股價漲幅貢獻下,公募持倉占比上行至年內高點0.72%。而伴隨牛市第一波行情進入尾聲,券商板塊有所回調。往后看,人大常委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年底相繼召開,券商有望開啟四季度行情;券業并購重組亦高潮迭起。建議按照績優為先、并購重組為主線選股,并推薦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同時,建議關注:中國銀河、天風證券、長江證券等。
?
白酒頭部品牌增長韌性強
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白酒作為大眾消費品的重要板塊,在近期市場表現中可圈可點。
2024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塊收入與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凈利潤增速慢于收入增長速,收入增速是高端>中端>次高端,利潤增速是中端>高端>次高端。
高端酒中貴州茅臺收入與凈利潤增速最快,五糧液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呈放緩趨勢。次高端收入與凈利潤增速最慢,主因受外部環境影響,商務需求減少,次高端內部分化明顯,今世緣與山西汾酒表現亮眼,舍得與酒鬼酒大幅下滑。中端酒中地產酒品牌表現強勢。
當下,白酒板塊估值均值水平已經低于2011年以來的均值水平。通過回看三季報及以前的財報可以發現,過去三年盡管外部環境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考驗,但頭部品牌仍然實現了穩健增長,體現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抗壓能力,充分驗證了白酒頭部品牌具備長期可持續增長的能力。
自2024年中報以來,已有三家公司發布了股東三年回報方案,分別是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這在行業內也作出表率。方案分別是貴州茅臺2024年—2026年每年度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于當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75%;洋河股份2024—2026每年度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于當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70%且不低于70億元人民幣(含稅);五糧液2024—2026每年度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于當年歸母凈利潤的70%且不低于200億元(含稅)。
申萬宏源表示,頭部品牌的增長韌性強,理應享受估值溢價,從中長期成長的角度來看,短期關注政策落地,中期等待基本面回升。當前市場預期已發生轉向,估值企穩,但白酒基本面和業績驅動需要時間,大概率到2025年春節后。若后續積極的政策組合有效改善企業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預期,提升就業和資產價格,則板塊需求有望得到根本改善。對于行業中長期觀點始終是,當前增長速度不是最重要的,企業的戰略定力和執行力更加重要,結合潛在的分紅水平和中長期的結構性空間,頭部公司具備性價比和長期投資價值。白酒重點推薦:貴州茅臺、山西汾酒、迎駕貢酒、五糧液、今世緣、古井貢酒。
?
金九帶動乘用車行業同比增長
汽車板塊估值修復空間仍存
根據中信行業分類,A股汽車行業共計226家上市公司(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共208家上市公司)。據信達證券統計,226家汽車行業公司三季度的平均營收為40.3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有125家公司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平均歸母凈利潤為1.5億元,同比下降13.5%。
具體到公司,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濰柴動力、賽力斯等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居前;賽力斯、滬光股份、阿爾特等營收增速居前;海泰科、艾可藍、江淮汽車、滬光股份、賽力斯等歸母凈利潤增速居前。
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三季度中國廣義乘用車銷量578.0萬輛,同比增加0.2%,環比增加14.4%,其中9月份廣義乘用車銷量212.5萬輛,同比增加4.3%,環比增加10.5%,行業“金九”景氣提升明顯。乘用車行業9家公司三季度平均營收為577.2億元,同比增加2.2%,其中比亞迪、長城汽車、賽力斯、北汽藍谷、海馬汽車營收實現同比增長,賽力斯營收增速636.3%;平均歸母凈利潤為17.3億元,同比下降21.4%,其中比亞迪、賽力斯、江淮汽車、海馬汽車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前三季度,比亞迪總營收入達5022.5億元,同比增加18.9%,歸母凈利潤252.4億元,同比增加18.1%;賽力斯總營收1066.3億元,同比增加539.2%,歸母凈利潤40.4億元,同比增加276.0%。
對于汽車行業的投資機會,信達證券表示:在本輪以舊換新政策退出前,疊加年底汽車消費旺季,汽車銷量增速有望進一步向上,帶來汽車板塊超額收益。同時臨近年底,市場可能提前博弈2025年政策預期,預計若以舊換新政策延續或有其他新政策出臺,將對2025年汽車消費起到更好支撐,超額收益行情有望延續;而若無相關刺激政策,2025年初汽車銷量或將承壓,則可圍繞四大邏輯(國產替代趨勢、滲透率提升賽道、全球化發展、新商業模式探索)尋找增量方向,布局結構性機會。
整車板塊,尋找受益于格局優化,同時新車周期不斷發力的龍頭車企,重點關注比亞迪+華為系整車,如比亞迪、江淮汽車、賽力斯、長安汽車;港股的理想汽車、吉利汽車、零跑、蔚來、小鵬等;以及高分紅、低估值,走向全球化的商用車龍頭宇通客車、中國重汽。
?
醫藥行業業績觸底
2024年全年業績有望穩健回升
10月行情大起大落,在9月底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下,醫藥板塊在5個交易日上漲近40%,隨后國慶節后第一天市場高開低走,逐步回落疊加三季報期板塊業績整體承壓,醫藥板塊走勢較弱,明顯跑輸其他行業。
同時,醫藥板塊基金持倉占比進一步下降,2024年第三季度A股前十大重倉醫藥板塊占比9.69%,環比下降2.07個百分點。目前醫藥板塊持倉水平接近歷史10%分位水平,且是這輪反彈行情中表現最弱的行業。
中泰證券認為,隨著三季業績披露結束,短期的壓制因素得到緩解,市場會更為關注底部的醫藥板塊投資機會,逐步尋找2025年基本面有望改善的細分子行業及個股,建議當前重點關注,加大配置。
2024年前三季度醫藥上市公司累計收入下滑0.3%,利潤總額下降 7.4%,扣非凈利潤下降4.6%,2024三季度單季醫藥上市公司收入增長 0.5%,利潤總額下降13.%,扣非利潤下降13.6%。但三季度收入環比提升1.7%,由負轉正,收入端出現企穩改善表現。利潤總額環比下降6.6%,扣非凈利潤環比下降13.6%,利潤端表現更為承壓狀態。
中泰證券認為,今年以來,醫藥行業新產品入院困難、藥品耗材相對管控、醫院基建及招投標放緩,院內整體業務面臨壓力。院外OTC、消費醫療等受到宏觀經濟環境擾動,同樣表現較弱。前期強勢板塊隨著基數高企有所走弱,但部分前期承壓的細分行業逐步走出低谷,經營持續改善。在行業整體承壓狀態下,企業更為重要的是保證自身行業地位及市場份額,持續優化管理效率,降本增效,因此收入端的穩健尤為重要,利潤端的波動為長期發展積蓄力量。在整體三季度普遍承壓的情況上,市場將更為關注2025年的經營趨勢,重點尋找基本面改善的方向。
當前的投資思路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布局明年,另外在業績真空期積極把握主題、事件催化。建議關注近兩年高景氣投資主要面臨估值的壓制,其中不缺乏創新不斷基本面持續強勁的個股,看好創新藥、仿創結合、GLP-1賽道等。如康方生物、艾力斯、貝達藥業、君實生物、九典制藥、苑東生物、諾泰生物、圣諾生物等。還有困境反轉的個股,今年來看,原料藥、低耗、上游的部分個股率先表現出了一定改善,原料藥、低耗的趨勢有望持續,CROICDMO、上游、ICL、設備招投標可能逐步走出明顯拐點。如仙琚制藥、拱東醫療、諾唯贊、藥明康德、康龍化成、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邁瑞醫療、開立醫療、澳華內鏡等。此外業績穩健個股一直存在,建議重點把握明年業績持續強勁的個股,如部分中藥、血制品龍頭公司,如東阿阿膠、華潤三九、佐力藥業、天壇生物等。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