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祎蔓
在國家政策及技術驅動下,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發展新局面,更是將光伏產業做到了全球領先的地位。2023年,我國光伏企業發布并實施了規模龐大的光伏產能擴張計劃,并覆蓋到硅料、硅棒、硅片、電池、組件等各產業鏈環節。光伏行業在產能迅速增長的背景下,部分環節出現了階段性產能錯配,但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大廠提價行動及行業會議交流成果看,光伏行業正逐步走出低價競爭泥沼,回歸良性競爭生態,行業筑底的信號愈發明顯。
作為推動技術和工藝革新的光伏設備環節,在這一輪周期中,業績表現相對堅挺。從半年報披露的情況看,晶盛機電實現營收101.47億元,同比增長20.71%,凈利潤為20.96億元;奧特維實現營業收入44.18億元,同比增長75.48%,實現凈利潤7.69億元,同比增長47.19%;捷佳偉創實現營業收入66.22億元,同比增長62.19%,實現凈利潤12.26億元,同比增長63.15%。此外,營收同比增幅達到兩位數的設備企業還有邁為股份、帝爾激光,分別增長69.74%、34.4%。
復盤過往光伏行業周期,技術迭代必然伴隨著產能規模擴張,企業盈利能力在產能集中落地后逐漸下降,行業進入產能出清階段后,從而再次倒逼技術突破,開啟新一輪周期。“降本增效”是引領光伏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設備作為支撐產能落地的關鍵環節,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光伏電池的產能擴張能力和生產成本。而技術儲備和平臺化能力是設備行業平穩穿越周期的基礎。
去年,以TOPCon為代表的N型高效電池技術優勢凸顯,N型產能快速滲透引領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相關產業鏈配套迎來技術更新,推動了全新配套設備的需求。在此擴產勢頭的拉動下,相關設備廠商訂單不斷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光伏設備產業規模超過1100億元,同比增長69.2%。
另一方面,設備行業先發優勢明顯,客戶黏性較高,競爭格局相對集中,各個環節設備龍頭市占率均在50%以上。如串焊機龍頭奧特維市占率達到70%以上、切片機龍頭高測股份市占率為50%—60%、單晶爐龍頭晶盛機電市占率約為70%,激光設備龍頭帝爾激光市占率高達70%—80%。這也加固了光伏設備廠抵御周期性波動的“護城河”。
目前,光伏行業已全面進入N型時代,TOPCon、HJT等新技術不斷成熟并商業化應用。據統計,行業內TOPCon、HJT、XBC電池規劃產能分別達到1170GW、167GW、174GW;預計截至今年上半年,TOPCon、HJT、XBC有效產能落地規模將達653GW、42GW、43GW。東吳證券認為,隨著2024年產業鏈價格觸底,新增裝機需求有望進一步爆發,看好2024年國內外裝機需求持續提升,繼續帶來新增設備需求。
隨著產業鏈供需回歸健康有序節奏,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受益于集中度高及技術迭代帶來的新增需求,設備廠商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有望率先擊破行業發展瓶頸,引領行業從周期波動向長期穩定增長轉型。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