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近期A股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最為吸睛的公司非*ST景峰莫屬,該股在 52個交易日內收獲了44個漲停板,成為下半年以來兩市漲幅第一的股票 ,勢頭甚至超過了近期華為概念股中領跑的深圳華強,從一度連板跌停最低跌至0.72元到一度突破5元,背后的原因何在呢??
文丨張桔
編輯丨謝長艷????
從近期A股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最為吸睛的公司非*ST景峰莫屬,該股在 52個交易日內收獲了44個漲停板,成為下半年以來兩市漲幅第一的股票 ,勢頭甚至超過了近期華為概念股中領跑的深圳華強,從一度連板跌停最低跌至0.72元到一度突破5元,背后的原因何在呢??
先從*ST景峰說起,該公司近年來的業績持續低迷, 比如從2019年到2023年的凈利潤持續虧損,由此2023年度,該公司因經審計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果沒有外部力量介入重組,該公司大概率難逃退市的命運。?
不過,8月27日晚,*ST景峰公告稱,經臨時管理人與意向投資人談判,最終確定以石藥控股作為牽頭投資人的聯合體為中選重整投資人。而對應二級市場看,下半年A股上的第一個漲停出現在7月3日,這是何原因呢?(下圖為*ST景峰下半年以來日線)?
來源:Wind?
從公告來看,早在7月2日,該公司發布的公告所官宣增補的兩位董事就是來自石藥集團的,恰好第二天就開始了公司的連續漲停之旅。在書面回復本刊時,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重組進程目前看來已經基本確定,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投資人的聯合體中選重整投資人,石藥集團可能會看重*ST景峰在心血管藥物領域的建樹,以及其在抗腫瘤、風濕骨病等領域的產品布局。”?
站立懸崖邊緣 *ST景峰終柳暗花明
創新藥企龍頭集團出手造就“逆轉 ”
昔日的景峰醫藥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公司于2014年12月上市,今年恰好是其登陸資本市場的第十個年頭;話說當年公司也屬于借殼重組在中小板上市,上市后前五年的盈利能力不俗,尤其是年均歸母凈利潤約為2.44億元。?
但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當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此后的年度連年虧損,甚至到去年底公司的可支配貨幣資金大約只有1300萬元。在這樣巨大變化的背后,原因林林總總,本刊歸納相關媒體的報道大致與各種對外投資、累積下來的商譽懸頂、并購節奏較快、買來的資產未能快速兌現盈利等因素相關。?
就 在公司行走在退市邊緣之際,未曾想伸出“援助之手”的竟然是中國創新藥四大管線企業之一的石藥集團 (另外的三家是恒瑞、中生、復興),早已在港股上市的石藥集團是何方神圣呢?其實在內地的創新藥企業中,石藥集團是一家在醫藥行業具有顯著實力和影響力的公司。?
公開的資料顯示,2023年石藥集團全年收入達到314.5億元人民幣,而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89.83億元,同比增長約為11.5%。盡管第二季度受醫藥集采影響業績有所下滑,但整體上半年業績仍然保持穩定。需要強調的是,該集團的品牌價值達到3.55億美元,在《2024中國醫藥品牌價值榜》中位列第六位。?
而早在1994年,石藥集團就在港交所上市,也是中國香港股市中名副其實的老牌股票,不過當時上市的是石藥的前身中國制藥。2013年,其正式更名為石藥集團,隨著轉型升級完成逐步駛入發展的快車道。2018年,其被納入了恒生指數成分股,高點時市值曾超過了1500億港元,其快速發展成為港股中的醫藥股一哥,圈內認為其地位比肩內地股市中的恒瑞醫藥。?
但如果單純以市值來對比,恒瑞的市值已經大約3000億,而石藥的市值長期在幾百億徘徊,坊間普遍認為這也是導致石藥加速回A或者在兩地同時布局的主要原因。 “*ST景峰將成為石藥集團在內地的第三個平臺,其不僅增強了石藥在A股上市子公司的數量,同時也為它的市場估值提升帶來顯著助力。”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
而在回復本刊時,公司相關人士通過第三方委婉地表示,這個事情是公司另外一個部門在操辦整合的事情,監管要求他們不能對外發聲。?
石藥集團會給ST景峰帶來什么
新諾威等前兩個平臺資產操作堪稱“教科書”
如是前提下,石藥集團策劃回A或者在兩地同時上市也是情理中事,2019年的3月,石藥集團旗下的新諾威制藥登錄A股創業板,從而公司開始了“紅籌+A”的新階段資本布局。從二級市場年線表現來看,尤其2023年該股在全年的漲幅達到驚人的320.58%。(下圖為新諾威上市以來的年線圖)?
來源:Wind?
根據知情人透露,當時分拆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在A股設立石藥集團的獨立融資平臺,同時加強保健產品業務的發展。 時至今日,新諾威的總市值約為333億元。從今年半年報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來看,排在首位的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和第五位的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尤其前者占流通A股的比例達到70.26%。“在醫藥圈中,提到新諾威的名字或許相對陌生,但換個名字石藥創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或許就熟悉多了。“該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
從該股在創業板上市以來的分年度成績看,該股在2019—2023年的逐年表現分別為45.89%、10.38%、7.16%、4.02%、320.58%,而今年目前則暫時呈現為下跌,為何高點會出現在2023年呢?根據多位人士向本刊的分析,主要的原因或與去年的一則公告有關。?
而這就需要提到 石藥集團在A股的第二個平臺巨石生物。 資料顯示,巨石生物是石藥集團下屬專注于抗體、ADC(抗體偶聯藥物)、mRNA疫苗等生物制藥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其當前的產品管線主要治療領域包括乳腺癌、宮頸癌等,當初其與新諾威的區別是它由石藥集團100%直接或間接控股,不過去年的公告實際上是將巨石生物注入了新諾威。?
2023年9月12日,新諾威公告,擬對巨石生物現金增資18.71億元,取得其51%股權,實現控股。2024 年1 月,新諾威完成對巨石生物的控股,以現金增資同為石藥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巨石生物”并取得該公司51%的股權,實現對巨石生物的控制和并表,將業務鏈延伸至生物創新藥領域。?
并表巨石生物顯示集團對新諾威的重視,且新諾威的資本收購并未止步。2024年的1月10日,新諾威公告擬收購石藥百克,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維生藥業、石藥上海和恩必普藥業持有的石藥百克100%股權。?
資料顯示,石藥百克主要從事長效蛋白藥物等創新生物制藥領域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當前主要產品為自主研發的長效升白制劑津優力,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于2011 年獲批上市,用于提升白細胞數量以保證抗腫瘤治療效果。不過截至目前,這一樁收購還沒有最終的定論結果出來。?
“石藥集團是資本運作的高手。“ 前述業內人士如是點評石藥集團。對于石藥集團頻現資本運作的原因,張毅向本刊分析:”石藥集團近年主要發力的點是在創新藥的研發上,而研發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所掌握的數據總投入已經有接近90個億;那么應該說也搭建了幾個主流先進的技術平臺,專利也是非常龐大。我們估計在這樣一個技術平臺和專利成果的支撐下,創新藥和新型制劑藥物的申報上市可能形成比較大的一個積累效應。“?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ST景峰承接集團中藥資產的預期高
而 *ST景峰的重組似乎有別于上述的醫藥公司,呈現出快刀斬亂麻的跡象 :從下半年的7月2日,湖南常德中院做出決定對*ST景峰啟動預重整程序,隨即原公司董事長和董秘雙雙辭職。?
當日,公司發布公告經*ST景峰代行董事長張莉提名,公司董事會同意聘任魏青杰為公司總裁;根據公司總裁提名,董事會同意聘任馬學紅為公司財務負責人,而這兩位正是石藥控股高管。?
在當選之日時,魏青杰仍是石藥控股董事、執行總裁。而*ST景峰新任的財務負責人為馬學紅,此前其在石藥控股集團中誠醫藥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而時間過了整整一個月后,8月2日,*ST景峰發布《關于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公告》,對醫藥投資人及投資方案基本條件提出了11點要求,其中第二點明確規定:投資人或投資人的控股股東應是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具有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運作經驗且年營業額在300億人民幣以上。?
雖然截至8月15日有4家投資人提交了材料,但到了8月25日只有一家繳納了盡調保證金,最終確定由石藥控股牽頭的聯合體入選。另外三家為何最后選擇退出競爭原因不明,但石藥集團的中選某種意義上是“實至名歸”。?
柏文喜向本刊分析:“從細分病種和藥品的角度, ST景峰預期將在心腦血管、骨科、抗腫瘤等領域為石藥集團提供幫助。 ST景峰在這些領域已有多款產品,如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等,這些產品有望與石藥集團現有產品線形成互補 。”?
“ST景峰目前很有可能成為集團的中藥平臺。”查理投資李一丁分析指出,“此舉可以盤活景峰的資產,為中藥帶來更多好的產品。景峰醫藥在并購中獲得的主要品種欖香烯乳狀注射液在2021年就被醫保解禁,適用范圍恢復為限癌性胸腹水患者。除此之外,景峰醫藥還擁有心腦寧膠囊、欖香烯口服乳、鎮痛活絡酊、通迪膠囊、婦平膠囊、金雞丸、冰梔傷痛氣霧劑等多款獨家品種,橫跨心腦血管、抗腫瘤、婦科、風濕骨病等多個領域。“?
對比來看石藥集團的中成藥布局,該公司旗下子公司石藥歐意、銀湖制藥、金芙蓉藥業、中誠醫藥等都有中成藥生產業務;特別是其中銀湖制藥的舒血寧注射液還是明星產品,未來有望與*ST景峰旗下產品線發揮更好的協同效應。?
從最新的石藥集團2024年中期業績來看,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人民幣162.84億元,同比增長1.3%;股東應占基本溢利為人民幣32.17億元,同比增長1.7%。?
而A股的二級市場上,在經歷了9月4日和9月5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回調后,9月6日該股再次收出一字板,后續該公司和石藥的故事會如何演繹呢?本刊對此將保持持續關注。?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