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海珊
編輯丨林偉萍
8月底,又一波中小銀行降息潮來臨,廣西、河南等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幅度在5BP-40BP之間,其中三年期、五年期的降幅更大,部分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經等同,甚至低于三年期。
近日,某城商行工作人員對本刊表示,20萬起步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僅為1.95%,5萬元~20萬元之間三年期存款利率為2.15%。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和一年期一樣,且沒有五年期存款額度。也就是說,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出現了倒掛。
這是最近一次下調存款利率之后,銀行的存款利率下浮的最新跡象。
2022年9月以來,銀行存款利率已經下調了5次。盡管如此,商業銀行的凈息差依然僅有1.54%,機構預測,若要維持當前的凈息差不變,存款利率仍然需要下調。
2年內存款利率五次下調
不只上述城商行,在本刊走訪了解中,包括股份行、城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均沒有五年期存款,且利率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源:本刊攝。
7月27日,國有大行宣布了新一輪的存款掛牌利率全面下調,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一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中長期存款利率降幅達20個基點。
調整之后,主要國有大行1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為1.35%,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別下調20個基點至1.45%、1.75%和1.8%。本次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后,5年期存款利率已經普遍低于2%。
兩天后,股份行快速跟進下調存款利率。緊接著中小銀行快速下調存款利率,至今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下調仍在持續。
這是商業銀行在過去兩年第五次下調存款利率。
上一次下調存款利率是在2023年12月,大約相隔半年。當時本刊在走訪中觀察到,多家股份行、城商行3年期定期存款率的利率還在2.6%,但是五年期存款以及大額存單已經難覓。
盡管過去存款利率已經下調了四次,但是上市銀行存款成本并沒有下降。湘財證券數據顯示,2023年上市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為2.18%,較年初上升0.01%。
根據本刊對各銀行年報的分析,工商銀行2023年的平均付息率上升14個基點,農業銀行的平均付息率也從2022年的1.7%提高至2023年的1.78%。
其中原因不外乎存款定期化趨勢,以及手工補息帶來的存款成本抬高。
過去一年多,多家銀行的定期存款出現了大幅的增長。如工商銀行的公司定期存款2023年的增幅達到29.3%,個人定期存款增長了23.26%。定期存款增長幅度大幅高于工商銀行客戶存款平均余額13.8%的增長。農業銀行公司和個人定期存款分別增長了37.5%和23.3%。同期公司活期存款和個人活期存款均小幅上漲1.2%和2.4%。
股份制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增長更快。根據招商銀行年報數據,2023年,其公司定期存款同比增加20.79%,零售定期存款總額則同比增長48.58%。與之相反,公司活期同比減少4.27%,零售活期存款同比減少7.75%。光大銀行零售客戶定期存款也從8070.37億元增長至9452.13億元,占比從20.6%提高至23.08%。
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幅高于活期存款,其比例的增加無疑會增加銀行的利息支出,進而影響到銀行的利息凈收入。
手工加息是銀行為了攬儲,手工提高存款利率,多發生在國有行、股份行等大行中。這一操作,也提高了銀行的付息率。
如平安銀行2024年半年報顯示,其企業定期存款的付息率從2023年1~6月的2.81%提高至2024年1~6月的2.85%。
整體來看,在付息率走高及其LPR走低的影響下,2024年一季度以來,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15基點,從2023年底的1.69%收縮至1.54%。
二季度以來,監管和銀行進一步加強了對負債端降低付息率的監管,一邊中小銀行繼續調整存款利率,一邊取消存款手工補息。
4月8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倡議書明確嚴禁銀行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并表示,即日起,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此前違規的補息承諾,一律不得支付。銀行應立即開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銀行普遍嚴格執行監管要求,在4月底前已停止對所有違規補息產品付息。
本刊在4月19日發布的《21家上市銀行年報全透析:高股息行情強勢下,銀行估值將被重估》中,對銀行的付息率以及手工補息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8月16日,平安銀行董事長冀光恒在半年報業績會上專門強調了要整治“補息”等“高成本”產品。
國海證券分析師靳毅表示,7月底的此輪下調存款利率體現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一方面,利率下調所涉及的期限更全面,同時調整了活期、定期、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四大類,相較于之前幾輪覆蓋的范圍更廣。另一方面,包括股份行、中小銀行等銀行的跟進速度較快。
根據國海證券的統計,4月手工補息的整改或壓降五大國有行負債成本8.8基點,而本輪存款降息后,預期五大行的平均負債成本將下降8.3基點,兩者整體相近。
根據本刊對于股份行、城商行的走訪,這些銀行的存款利率略高于國有大行。但是相對于半年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存款利率可能進一步下降
在存款利率不斷走低的市場環境下,存款“搬家”已經成為常態,國債、理財都是存款“搬家”的方向。
瑞銀大中華金融業研究首席顏湄之就曾對本刊表示:“存款利率下調后,居民更希望找一些高利率的理財產品,從方向上來看,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可能是利好相對長周期、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
中信建投銀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楊榮也表示,“存款利率下調后,存款將主要向理財遷移,有助于增強理財產品的優勢,以及理財產品規模的增長。”她預計2024年銀行理財規模有望實現10%左右的增長。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銀行理財的存續規模達29.94萬億元,較上月末上升約1.42萬億元。
國海證券表示,此次下調存款利率,預計資金出表的規模或仍然較大。歷史上看,由于占比較高的定期存款重定價節奏較慢,利差開始收窄的時間點往往在利率下調后3~4周左右,整個出表的過程將維持2~3個月。
這主要是由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下行落后于存款利率。但是存款利率的下調,終究會影響到現金類銀行理財的收益。
截至2024年8月11日,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為1.76%,較前一周降低4基點。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為1.52%,較前一周下降3基點,現金管理類理財和貨幣基金的收益差距24基點,較前一周擴大1基點。
而且,從銀行存款利息有可能年內繼續下調。凈息差作為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重點指標,是其調降存款利率的主要動力。
摩根大通朱海斌則表示:“整個銀行體系的息差目前處于歷史低位,央行進一步降息的時間點,或者接下來降息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銀行存款利率的改革和貸款利率的改革,以及銀行負債端成本下降的情況。”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商業銀行的凈息差與一季度持平,為1.54%。
7月22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受權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下調10個點。
緊接著存款利率就開始了新一輪的下調。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今年LPR會調降10~20個基點。與此同時,存量貸款利率的下調也相當于降息。
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分析師楊杰峰表示,根據LPR變化對商業銀行重新投放和重新定價貸款的影響,測算出商業銀行維持當前凈息差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存款成本要相應在2024年1~4季度分別降低12.05基點、5.32基點、5.32基點和4.43基點。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