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承承?????
編輯丨李壯??
在經歷多日調整后,華明裝備開始啟動上漲模式,8月29日反彈了近4個百分點。作為輸變電行業分接開關領域的龍頭,華明裝備近年的基本面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19年以來,在穩定的基本面保障下,股價漲幅近4倍,區間最大漲幅甚至接近6倍。
基本面的長期穩定是保障企業不斷成長的基石。
8月9日,輸變電設備公司華明裝備披露了2024年中期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21億元,同比增長23.24%;實現歸母凈利潤3.15億元,同比增長9.64%;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94億元,同比增長14.88%。
對比2023年中期數據可發現,華明裝備除了今年中期的營收同比增速超過2023年中期外,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要低于去年中期。在2023年中期,華明裝備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同比數據分別為21.26%、54.44%、43.38%。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華明裝備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 同比數據比2023年同期數值要低,但若從環比數據來看,華明裝備的季度業績卻出現了明顯反轉 ,第二季度表現要明顯優于第一季度。
數據顯示,華明裝備第二季度實現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34.73%,環比增長48.41%;實現歸母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11.07%,環比增長47.8%;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8.8%,環比增長32.92%。這一數據表現反映出,其下游需求的旺盛和所在行業景氣度的向好。
基本面穩定
在最新總市值上,目前華明裝備的總市值僅有170.1億元,排在31家A股輸變電設備公司中第6位,位居特變電工、思源電氣、中國西電等公司之后,不過若從2019年以來的市場表現看, 華明裝備在行業內的漲幅排名顯然更高。
截至今年8月12日,華明裝備近5年的區間漲幅達390.3%,僅次于思源電氣(607.3%),是輸變電行業唯二漲幅在300%以上的公司。而市值規模排名在其之上的特變電工、中國西電等公司,同期漲幅均在2倍以下。值得一提的是,華明裝備區間最大漲幅曾達到過567.25%。
在輸變電行業,相較市值規模大于華明裝備的公司,其營收增速表現相對平平,2020年以來,每年的同比增幅均未超過15%,但勝在穩定。而其他大市值公司雖然不時有驚人的營收增長表現,但近幾年營收增速連續在10%以上的只有特銳德和思源電氣,特變電工、中國西電、平高電氣的營收既有高速增長情況,也有低速或負增長情況。
在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方面,2020年以來,華明裝備除了2022年出現同比下滑13.79%以外,2023年、2021年、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50.9%、45.13%、91.52%,相比之下,平高電氣、特銳德則有兩年出現業績同比下滑。而需要指出的是, 華明裝備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之所以減少,主要是由于上年出售巴西電力項目實現大額非經常性損益(稅前)約2.8億元所致 ,若看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實現同比增長90.56%。
業務貢獻集中
華明裝備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能夠實現多年穩定增長,關鍵在其業務結構模式。
據2023年年報,華明裝備的核心業務為電力設備業務,主要為變壓器分接開關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全生命周期的運維檢修,核心收入貢獻占比達83%。此外,還有電力工程業務,主要為新能源電站的承包、設計施工運維,以及數控機床業務——成套數控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些業務占比均在8%以下。
從華明裝備近幾年收入和凈利潤貢獻來看,電力設備業務收入和利潤貢獻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狀態,電力設備業務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73.08%上升至2023年末的82.87%,利潤貢獻由期初的86.58%上升至期末的92.79%。這樣的業務結構設計,對于華明裝備而言,影響因素相對較少,有利于公司長期維持基本面的穩定。
相比之下, 同行業的特變電工、中國西電等公司的業務分類就較多。 以特變電工為例,其主營業務分為變壓器、電纜電線、發電業務、煤炭、新能源產業及配套工程等11大類,收入貢獻占比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及配套工程在2023年的占比也僅為28.59%。這意味著,影響特變電工營收和業績的因素更為廣泛,任何一個占比較大業務出現新變化,對企業的業績都有很大影響。
三大競爭優勢
具體到電力設備領域, 華明裝備的競爭優勢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在出貨量上。 據公司財報,華明裝備的電力設備業務主要為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和無勵磁分接開關以及其他輸變電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和全生命周期的運維檢修,是國內分接開關細分市場的領軍企業。目前,其出貨量穩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在國內500kV以下的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強的領先地位。
其次是成本優勢上。 因華明裝備是目前國內唯一掌握特高壓分接開關技術的企業,在其2018年收購主要競爭對手長征電氣后,分接開關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90%。如此的市場優勢,讓公司多年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和凈利率。近五年,華明裝備的銷售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7%以上,而銷售凈利率也自202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21%以上。
第三是研發投入。 盡管華明裝備已經在國內分接開關市場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公司仍未放松研發投入,近5年研發投入占比一直穩定在4%左右,而相較研發投入占比的穩定,研發人員占比卻在逐年上升,由2019年末的10.4%增長至2023年末的12.39%。穩定的研發投入,結果是公司先后取得累計超過300項分接開關相關技術專利,成為目前國內最先掌握特高壓分接開關制造技術的企業。
正是上述優勢的存在,讓華明裝備營收和業績多年保持了穩定增長,近5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1.08%,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27%,相比之下,同行業的中國西電的這兩項指標分別為8.78%和9.23%,平高電氣分別為0.48%和23.29%。需要指出的是,高市占率雖然一定程度保證了公司利潤率,但細分領域的行業天花板反過來又會制約公司的成長性。
那么,華明裝備未來還有沒有成長性?
成長性短期樂觀 長期有挑戰
短期來看,因國內電網投資和新能源裝機仍在持續增長,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產能持續落地,工業需求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據國家能源局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電網工程完成投資5275億元,同比增長5.25%。在公司產品主要應用的輸變電領域,2023年國網輸變電設備招標采購的中標額達到681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變壓器產品合計中標額154億元,同比增長28%。同比增長數據說明, 分接開關行業規模天花板正在抬升。
近兩年,北美用電量大幅增加及電網基礎設施更新、歐洲可再生能源發展及電網升級改造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共同推動了海外電力設備需求的增長。根據IEA,2022年以來,全球電網投資增長提速,2022年和2023年總投資額增速分別達到7.50%、8.72%,高于往年,其中發達經濟體和中國繼續引領電網投資,約占全球投資的80%。2023年,發達經濟體的投資以11%的速度增長,其中以美國為首,投資了約1000億美元,主要用于提高電網可靠性和升級舊基礎設施。在歐盟委員會電網行動計劃的推動下,歐盟的支出強勁增長,達到約600億美元,該計劃的目標是未來六年在電網上的支出超過6000億美元。
目前來看, 華明裝備2023年國內收入貢獻占比達86.01%,海外收入貢獻占比僅有13.99% ,這一情況意味著,在海外電力設備需求持續擴張下, 向海外積極拓展也是保障公司未來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措施。
此外,雖然公司的分接開關產品主要應用于500kV以下市場,500kV超高壓及特高壓市場目前仍然以進口產品為主,但公司仍在加強這方面產品的研發。最新消息顯示,華明裝備的500kV及以上的超高壓、特高壓試樣產品在通過市場充分驗證后有望大規模上量。
當然,對業務貢獻相對集中的華明裝備而言,在成長空間打開的同時,同樣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華明裝備面臨最大的風險是外部因素,若未來國家電網投資增速放緩、南網變壓器招標采購規模增速下滑,則公司網內業務的增速可能面臨壓力。
此外,雖然海外市場空間很大,但公司 競爭對手MR公司在變壓器分接開關行業深耕時間長,技術實力強,在下游客戶的認可度高 ,且下游為變壓器較為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傳統行業,客戶通常不會輕易更換分接開關供應商,導致公司搶占競爭對手市場的難度較大。
(本文已刊發于8月24日《證券市場周刊》,原標題為《5年3.9倍,華明裝備是如何做到的?》。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