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真
戰略轉向后的第一年,長城汽車正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分別為290.39億元,409.33億元及495.32億元,呈現整體性、階梯式躍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4億元、11.87億元、36.35億元,Q2、Q3迅猛反彈,環比增速高達581.30%、206.10%。
更引發關注的是,就單第三季度,長城汽車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0.58億元,創出歷史最佳。
透過客觀數據,可以說,長城汽車拐點向上勢頭已基本確立。
但對市場來說,深入肌理地洞悉長城汽車“為什么能逆轉下半場?”進而對其未來的業績支撐和價值走向有一個大概把握,尤為重要。
品牌向上:15.28%→21.32%→23.53%
一般而言,在成熟市場,促使企業竿頭日上的因子有兩個:量和價。
就像長城汽車,此番超預期的業績表現,也是量因和價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多次上演“三級跳”。
2023年1-9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超86萬輛:一季度219968輛、二季度299258輛、三季度銷量344819輛,是為第一個“三級跳”。
同期,長城汽車單車售價從一季度的13.20萬元,提升到二季度的13.68萬元,并繼續提升到三季度的14.36萬元,由第二個“三級跳”驅動其15萬元以上高價值車型銷售占比持續擴大:一季度15.28%、二季度21.32%、三季度23.53%,達至第三個“三級跳”。
不難看出,過去9個月里,長城汽車不僅賣的多,越來越受用戶喜愛;還賣的好,品牌價值越來越被用戶認可。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本土汽車品牌都以低價走量的規模效應為主,但隨著內卷加劇,紅海變藍海,價值躍遷、品牌向上已然成為本土廠商的共識,向外突圍的鑰匙。
具體要怎么做?長城汽車堪稱典范。
觀察長城汽車實踐經驗,可以明確地看到,解決品牌向上的難題,謀求更上層的定位和售價,絕不是揠苗助長式強沖高端,更不是搞面子工程一味包裝高大上的形象,而要真正落地到用戶和產品,以“每天進步一點點”的企業精神厚積薄發,為向上生長做好底層鋪墊。
一方面,洞察用戶需求,構建多元產品矩陣。從“鐵漢柔情”熱血野趣坦克、到“0焦慮智能電動”魏牌,再到主打實用的皮卡長城炮,以及“更愛女人的新能源汽車”歐拉,“全球SUV專家”哈弗,長城汽車旗下的每一個子集都有其獨特的內在屬性,在各自的細分賽道里折射出不同的價值感知,并勾田成畦,沉淀出一大片土質肥沃的“品牌帶”。
另一方面,根據產業變遷與市場動向,不斷升級、迭代產品,讓價值傳導和用戶體驗層層遞進,為品牌繁盛注入永續動能,筑牢心智“護城河”。
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陸續發布哈弗猛龍及二代大狗、魏牌高山及藍山、坦克400 Hi4-T及500 Hi4-T等10余款新車型,“爆款味兒”濃郁。
比如坦克系列,坦克500 Hi4-T 9月銷量4269 臺,環比增長41%,累計總訂單超2萬臺;坦克400 Hi4-T自9月25日上市以來,便以獨樹一幟的機甲風格吸引了眾多目光,首月總訂單量即破1.2萬臺。
由于該品牌定位高端豪華越野,全系起售價基本都在30萬元以上,它的受歡迎程度,在較大程度上詮釋了長城汽車的產品力、品牌力。
由此,導向長城汽車的第四個“三級跳”,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加速拔高:一季度16.07%,二季度17.41%,三季度21.66%。
技術向上:全棧自研夯實造車底座力
汽車作為百年工業文明和先進科創活動的集大成者,無論是銷量的爆發,還是品牌的向上,歸根結底都來自技術力。
相較友商,長城汽車采用垂直整合的一體化模式,也是業界極少數車企采用的路線,即圍繞整車全生命周期,通過全棧自研,對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全面、深入的落子和加碼。
據節點財經了解,在森林生態體系加持下,囊括諾博汽車、曼德電子電器、毫末智行、極電光能等獨角獸,從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源頭材料,到電機、電池、芯片等主要部件,再到數據、算法、智駕、智艙、線控底盤等軟硬件技術,長城汽車已經形成可生成、可循環、可跨界的價值鏈閉環,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布局的企業。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強調,森林生態體系一定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自身具備全棧能力,同時還跟頭部的供應商聯合,使生態體系變成自覺的活水。
近期有一個爆點新聞是,寶馬年初公開招標的160GWh電池訂單,其中歐洲區近90GWh的產能全部被蜂巢能源拿下,按照0.6元/Wh的市場價格來計算,這筆訂單金額將超過540億元。
能得到全球頂尖車企的青睞,這亦從側面印證了長城汽車“光伏+分布式儲能+集中式儲能”的較強技術儲備,以及“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全套動力高標準。
智能化領域,以咖啡智能為底座,涵蓋電子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享生態、云平臺等業務,長城汽車致力于打造端云一體、萬物互聯、會思考、能判斷、可成長的出行伙伴。
而裹挾在AI改造一切的浪潮里,長城汽車與科大訊飛展開合作,宣布開發行業首個知識大模型——長城知識大腦。
一言蔽之,就技術層面,長城汽車幾乎沒有短板,其地下根系龐大,騰挪不受限,有足夠強的勢能和足夠靈活的身位去抵御風險,極大地延展創收創利面積。
進一步講,汽車內卷時代,這讓長城汽車擁有了退可讓渡利益,進可博取溢價的底氣,相當于戰斗時“矛”與“盾”兼備。
一來,全產業鏈布局下相對更低的制造成本,能夠讓企業產品更具價值力、渠道力、市占力,使之在競爭中獲得“降維打擊”能力,在應對此消彼長的消費需求遷移時,更加游刃有余。
二來,新能源車時代與傳統燃油車時代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線性進化,后者是某種意義上由“摩爾定律”主導的幾何級裂變,往往隔幾個月,十幾個月,就會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性能翻倍。
這種背景下,手握全局性技術優勢的選手,他能上浮下潛,也能自我激活、自我修復,其贏面無疑更大。
趨勢向上:預期增長持續蓄力
資本市場有句話一語中的:投資的本質是預期藝術。現如今,長城汽車正行進在上行通道,這是確鑿的事實。
放長視線,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對長城汽車有更大的期待。節點財經做個補充闡述。
基于對時代最強音“減碳凈零”目標的前瞻和研判,長城汽車較早確立了混動、純電、氫能三軌并行的發展策略,并投入巨資深耕能源和智能化相關技術,推動各品牌轉軌換道,比如魏牌高山、哈弗猛龍、坦克400 Hi4-T等。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55.02億元,同比增長16.88%,第三季度研發費用19.92億元,同比增長30.18%。
長城汽車CGO李瑞峰亦表示:從去年到現在,長城汽車經歷了新能源轉型,我們投入了各種的資源,從品牌、技術、渠道、運營、傳播、內部的管理機制全部都做了一些調整。
這說明,長城汽車本體和趨勢是同步的,甚至是提前、超越,已穩穩拿到了宏觀層面的貝塔超額收益。
體現在數據上,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售17.03萬輛,同比增長75.77%,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逐季攀升,分別為12.64%、21.86%、22.37%,是為第五個“三級跳”。
其次,全球市場,長城汽車正“遍地開花”,加速創造增量空間,捅破盈利“天花板”。
在全新的“ONE GWM”行動綱領指導下,憑借著本土化的運作生態、差異化的觸達路徑、先發資源稟賦等,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售21.17萬輛,同比增長89.45%,海外銷量占比分別為23.63%、24.04%、25.45%,收獲第六個“三級跳”。
換言之,長城汽車已占據了全球+中國的“上風口”,雙輪驅動,長坡厚雪。
再折回到微觀的產品層面,即個體的阿爾法收益,隨著四季度及2024年,哈弗新梟龍MAX,魏牌全新全尺寸旗艦級SUV、藍山高階智駕版本、新拿鐵,歐拉閃電貓暗夜版,坦克多款新車等十余款車型集體登場,長城汽車將覆蓋更加廣泛的商業區域,同時為業績爆發綿綿不絕地蓄力。
總結下來,趨勢的長度+全球市場的寬度+技術的深度+品牌的強度,β與α共振,中長線的長城汽車的勢必更好看、更精彩,而當前,新的周期大幕正徐徐拉開。
對這樣的企業,誠如沃倫﹒巴菲特在2008年的著名文章“我正在買入美國”中,引用Wayne Gretzky的話,“在打冰球的時候,你得跑向球即將出現的那個位置,而不是追著球的后面跑。”它一旦出現拐點,就是機會。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