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國內剃須刀企業飛科電器(下稱:飛科)股價重挫近26%,市值蒸發超過78億元。
究其原因,公司于10月27日晚間發布的三季報只是最后的臨門一腳。據節點財經計算,三季報發布之前,飛科股價就已經在單月內跌了超21%。
從上半年的營收與凈利潤雙增到第三季度兩項數據的雙降,短短90天中,飛科都經歷了什么?
具體而言,今年上半年,飛科交出了一份營收為26.74億元,凈利潤為6.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0%與3.56%的亮眼中報。受益于這一良好基礎,飛科的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54%至33.9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1.52%至8.27億元。
可以看出,飛科前三季度的增速明顯不及半年報,問題就出在了第三季度上。該季度,飛科營收同比下滑8%至13.2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23.43%至2.19億元。
準確而言,飛科上半年增速不錯的業績主要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但飛科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并沒有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助力,所以導致出現“雙降”的局面。
這一現象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風險——飛科的內生增長在放緩!
從業務層面看,飛科的營收結構中,“電動剃須刀”的銷售長期占據公司總營收的七成左右,盡管飛科為擺脫對剃須刀業務的依賴,相繼進入電熨斗等生活電器與電水壺等廚房電器領域,但這些動作均未改變飛科的現狀。
從戰略層面看,飛科過去幾年在執行的兩大戰略分別為“高端化與多元化”,多元化上述已經提到,進展不大。高端化方面,飛科的打法是利用產品性能及高顏值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但從財務數據看,飛科的這筆賬算不過來。
為了高端化,飛科不斷花錢砸廣告、做推廣,公司銷售費用率從2019年的10%快速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27%,提升幅度高達17個百分,遠高于同期公司毛利率的5個百分點(38.6%-53.6%)的提升幅度。
從競爭層面看,飛科核心業務剃須刀所在價位段,同樣也是小米、華為旗下生態鏈企業主要攻打的市場,后兩者在智能化與科技感領域較飛科這種老牌子更勝一籌。
至此,飛科陷入兩難境地——高端上不去,還因激增的營銷投放犧牲了凈利率;大眾市場遭侵蝕,不論是電動剃須刀,還是飛科拓展的電動吹飛機、電動牙刷等新業務均處在強敵環伺之下。
相較于美國剃須刀品牌吉列走出的牛股趨勢,節點財經認為,投資者應該降低對飛科的預期,這一方面受限于飛科短暫的品牌歷史,另一方面來自中國市場特有的競爭壓力。
作者/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