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快遞業巨頭順豐控股發布了2023年中期報告。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243.66億元,同比下降4.38%;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66.23%;扣非凈利潤37.05億元,同比增長72.51%。
若將數據放置在時間軸上權衡,41.76億元的凈利潤,是順豐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最高的盈利水平,但于此同時,營收減少4.38%,也是順豐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年度中期營收首次出現萎縮。
進一步地,順豐的營收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2022年Q4以及2023年Q1、Q2,其單季營收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4.18%、3.07%、5.61%。
分板塊看,報告期內順豐營收的下滑,嘉里物流或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今年上半年,順豐三大業務,速運及大件分部(包括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業務)、同城即時配送分部、供應鏈及國際分部(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供應鏈業務)中,前兩者的營收均錄得正向增長,只有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不進反退,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88.6億元,同比減少38%,收入占比也下滑了超過12個百分點。
據節點財經了解,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涵蓋聚焦東南亞市場的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以及供應鏈,其中順豐豐豪、新夏暉提供中國本土供應鏈服務,2021年10月并表的嘉里物流提供環球綜合物流服務。
今年上半年,受環球需求疲軟、亞洲出口復蘇遜于預期及運費暴跌所致,嘉里物流的表現不盡如意,其收入同比下降47%至253.15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3.68億港元,同比下降85%,也嚴重掣肘了順豐的整體營收。
可盡管如此,國際市場依然是順豐押注的方向,尤其在國內市場越來越卷的背景下,出海幾乎成為所有快遞企業的一致選擇,其也在8月21日向港交所遞交的聆訊材料集中,明確表示將獲得更多資金支持,投入國際物流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同城即時配送業務,首次實現凈利潤扭虧為盈。
作為順豐旗下上市公司之一,順豐同城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57.49億元,同比增長28.8%;實現凈利潤3031萬元,提前完成了扭虧為盈的業績目標,也是行業首個實現盈利的即時配送企業。
作者: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