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向云轉型的過程中,金蝶國際逐漸向扭虧的拐點靠攏。
近日,金蝶國際發布了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5.66億元,同比增長約16.8%。
凈利潤方面,得益于長期發展云訂閱模式,經營質量有效提升等因素,公司權益持有人當期應占虧損約2.84億元,同比縮窄約20.5%。
同時,金蝶集團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林波預計,公司2025年將實現盈虧平衡。
按照業務劃分營業收入,報告期內金蝶國際云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0.39億元,同比增長21.5%,占集團總收入比重約79.5%。
換言之,金蝶國際已由傳統的軟件業務驅動轉變為云業務驅動。
按照市場劃分營業收入,報告期內,目標為大型企業客群的金蝶云·蒼穹和金蝶云·星瀚實現營收3.93億元,同比增長約38.3%。
聚焦中型企業市場的金蝶云·星空實現收入約9.22億元,同比增長約17.3%。
面向小微工貿制造業客戶,提供一體化產供銷解決方案金蝶云·星辰實現收入約5.01億元,同比增長約31.8%。
整體來看,金蝶國際的基本盤仍然是中小企業,但大型企業增勢強勁,已成公司新的創收創利渠道。
對于該份成績單,金蝶國際董事會主席、CEO徐少春徐少春表示,“我們上半年應該算是交給投資者一個比較滿意的答卷,未來將持續向云服務及訂閱模式轉型,同時接下來金蝶的業務將開啟全球化戰略。”
事實上,在信創行業承壓的大環境下,取得營收、凈利潤雙增長,金蝶國際的業績表現彰顯了一定的韌性和彈性。
據節點財經了解,目前金蝶的云服務可以覆蓋172個國家和地區,就接下來的出海行動,公司將通過中型市場,跟隨中國制造走向東南亞等海外國家的腳步,同步走出去,亦或者在當地收并購,尋找合作伙伴,開展代理業務。
而在AI浪潮風起云涌的當下,金蝶國際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金蝶云·蒼穹GPT。
作為行業內首個財務大模型,區別于大廠們的自主研發,蒼穹GPT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提供的模型推理、微調以及智能算力服務生成,并在財務分析、人才推薦、供應鏈風險分析、自然語言生成業務報表等SaaS場景落地應用,旨在幫助企業構建強大的中臺架構和數智化底座,為長線成長夯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金蝶國際對大模型的探索不止于此,后續將會深耕垂直領域,推出HR大模型、供應鏈大模型、開發大模型等,更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產業的痛點。作者: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