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九才
出品 / 節點資本組
如火如荼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又到了檢驗成色的時候。
7月14日,賽力斯(601127.SH)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同比改善20%-28%,公司業務持續向好,秉承“軟件定義汽車”戰略,賽力斯新能源汽車業務穩扎穩打,產品矩陣不斷擴容豐富、迭代升級及交付速度加快、服務體系全面煥新。
其實,就在賽力斯發布業績預告之前不久,7月11日,賽力斯當天午后漲停,引領整個汽車板塊持續拉升。而從6月初至今,賽力斯已大幅上漲80%左右。
之所以有如此強勢的表現,一方面得益于近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度走強,更重要的還在于賽力斯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及“中國智造”領域的穩健進步。
產品進階:下一個10萬輛加快到來
繼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設計的AITO問界接連推出M5、M7、M5智駕版、M5標準版后,今年雙方又推出了迄今最重磅的一款產品——AITO問界M9。4月17日,這款全景智慧旗艦SUV正式亮相,并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正式上市,賽力斯的產品矩陣進一步擴大。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乘用車市場數據,目前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亮眼,在2023年呈現逐月走高的獨立特征。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總體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增長45.1%和46.8%。
進入下半年,在新能源汽車下鄉、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維度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持續向好。
趨勢對了,事半功倍。
AITO問界M9還未正式上市,便已經被市場普遍看好。這不僅源于市場的明顯回暖,更在于AITO問界此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月27日,AITO問界的第10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成為最快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15個月,一個新品牌從1到10萬的快速崛起,被業內稱為“問界速度”。
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設計的“智選車”模式,開創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與ICT科技企業跨界合作的行業先河。
在雙方的合作中,賽力斯汽車主要負責新車的研發、智能制造、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周期的愉悅用車體驗。可以說,賽力斯汽車承擔了AITO問界產品中,最考驗制造能力的部分。
賽力斯汽車長期堅持的研發投入,給了它牽手華為足夠的底氣。
截至2022年,賽力斯汽車在AITO問界核心研發投入累計超120億元,共擁有3500多項核心技術專利,近300項發明專利,形成了電動化及車身技術的領先核心能力。
而從AITO問界M5、M7的市場反饋來看,賽力斯汽車與華為雙劍合璧打造的產品,不僅創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問界速度”,產品品質也穩居行業前列。
據益普索IPSOS的調研顯示,問界M5車主凈推薦值(NPS)高達86.4% 。在《2022年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中,AITO問界在新能源品牌新車質量排行也高居榜首,遠超行業平均分值。
此外,據汽車之家2022年《年度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顯示,在新車百車事故數(PPH)方面,AITO問界系列車型以PPH值69位列新能源汽車品牌榜第一名,中國品牌汽車榜第二。
在用戶的贊譽背后,是AITO問界的硬實力與極致服務。
以AITO問界M5智駕版為例,這款產品是首個搭載“智能駕駛天花板”HUAWEI ADS 2.0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座艙天花板”鴻蒙智能座艙3.0的“雙智天花板”車型,代表了行業電動化、智能化標桿,可以實現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實現無限接近于L3的高階智能駕駛體驗。
此外,AITO問界是業內唯一在新車上市前進行大規模用戶Beta測試的品牌。針對每款車型,其都組織歷時數月測試,測試樣車數量多達1000臺,測試里程長達數百萬公里,不斷打磨產品,以給用戶提供極致產品體驗。
將于下半年上市的AITO問界M9,作為旗艦產品,更是應用了更多的尖端科技,比如百萬像素智慧投影大燈(HUAWEI XPIXEL)、施羅德散射聲學技術、鴻蒙座艙4.0、業界最強75寸華為AR-HUD和全新的光場屏等。
此外,華為最強的AD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軟硬件也位列其中。
“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
雖然這句話有營銷的成分,但回看AITO問界系列產品取得的成績和口碑,下半年,AITO問界M9有足夠的底氣震動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AITO問界的下一個10萬輛或者正加速到來。
這是外界看好賽力斯汽車未來業績增長的原因之一,而透過AITO問界不斷豐富的產品矩陣,賽力斯汽車更值得關注的地方在于,其在智能制造方面展現出的實力。
制造進階:20年造車再獲“智造”賦能
6月28日,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化身“探長”,出現在賽力斯汽車4.0智慧工廠中,深度體驗了一把智能造車的整個流程。
這座工廠2019年正式投入生產,按照工業4.0標準建造,超1000名機器人協同合作,關鍵工序100%自動化。
在小撒的見證下,新能源汽車從一塊鋼板到一臺整車下線,中間只需要4個步驟,耗時不過3分鐘。
第一步:一鍵啟動沖壓設備,全自動沖壓設備將鋼板沖壓成為汽車零部件;
第二步:傳感器精準定位,100%自動化率焊接設備將汽車各部分組件進行細密銜接,并通過人工智能可視化方式進行激光質檢,確保車身安全;
第三步:車輛抵達無塵車間經歷電泳液三層噴漆、兩次烘烤,確保車身更加防銹抗腐蝕;
第四步:機器人組裝發動機、座椅、車燈等內部配件,完成自動安裝 , 抓取、定位、落座等工序,整車下線。
在數萬平方米的車間里,只有不到60名工人操作機器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裝配。
央視的鏡頭下,中國智造的魅力在賽力斯汽車的智慧工廠中得到了完整展現。
但是,雖然一輛整車下線只需要4個步驟3分鐘,看似簡潔的背后,蘊含的都是科技狠活。
比如在第一道工序的沖壓環節,賽力斯智慧工廠中配備的藍光自動測量系統,檢測效率是傳統汽車工廠的3-5倍,檢測精度達到0.05 毫米,比一根頭發絲還要細。
再比如在焊裝車間,其自動化率達到100%,采用高端汽車制造專屬的激光遠程飛行焊技術,不接觸零件即可實現快速焊接,最薄處達到0.08mm。涂裝車間同樣采用了先進的工藝,擁有全國第一條使用七軸機械臂的汽車生產線。
從一根彈簧起家,經過不斷創新升級,賽力斯汽車已經積累了20多年的整車制造經驗和夯實的技術實力。特別是2016年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之后,賽力斯汽車在智能制造領域持續深耕。
其依據工業4.0標準及工業互聯網要求打造的智慧工廠,以數字化、智能化、物聯網為核心,采用先進的制造運營管理系統及制造工藝流程,關鍵工序 100%自動化生產,以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實力,實現了汽車制造的高質量賦能。
而且,在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指導下,賽力斯汽車已經實現了從“造產品”向“造精品”轉變。依托這一戰略,賽力斯汽車不僅能夠實現產品快速下線,而且在品質上滿足高標準要求。
目前,隨著產品熱銷、央視報道,賽力斯汽車已然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張新名片。當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從國內走向海外,賽力斯汽車也迎來的更大的市場空間。
市場進階:“中國智造”新名片走向全球
近年來,“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已經成為海外分析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高頻詞匯。而稱呼變化的背后,是中國從“世界工廠”向“智造強國”發展的大趨勢。
這一趨勢中,新能源汽車制造無疑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其中汽車同比增長17.3%,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增長超過四成。
賽力斯汽車所在的重慶市,已經站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前沿。
2022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4倍,車型涵蓋乘用車、貨車、客車及專用車全系列,包括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燃料、換電式等技術路線。今年1-4月,重慶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56.9%。
未來,重慶已經制定了建設萬億元級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藍圖,對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賽力斯汽車作為重慶新能源汽車的標桿企業之一,發揮了明顯的帶動作用。2022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約37萬輛,同期賽力斯汽車產量約14萬輛,占比接近4成。
對此,近期賽力斯汽車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曾表示:
“未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不是單個品牌與品牌的競爭,而是生態體系與生態體系的競爭,整車企業靠‘單打獨斗’沒有出路,需要跨行業全面融合。”
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所在的兩江新區,是重慶汽車產業的“主戰場”,也是張興海口中實現跨行業全面融合的理想地點。
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已經聚集了中國汽研、德國大陸、法國弗吉亞等64個高端研發平臺,近年來累計投入65億元。而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該區已聚集了6家生產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產業鏈其他環節相關企業18家,主要分布在芯片、毫米波雷達、操作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特定場景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定位通訊、中央控制器、智能座艙、計算資源、車路協同及智能交通等領域。
張興海認為,重慶將迎來更多高端智能汽車品牌落地,也將實現汽車產業鏈的持續升級,最終成為萬億元級世界智能汽車產業集群。
而賽力斯汽車置身如此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獲得政策紅利的同時,更開辟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賽力斯汽車不僅擁有AITO問界系列產品征戰市場,其新車型SERES 5作為2023年中國車企海外發布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