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一場風波正席卷地產行業。
6月30日,江西景德鎮市恒大瓏庭業主發布告知書,明確該項目若沒在10月20日前全面復工,全體業主將于11月起停止還貸。一石激起千層浪,長沙、武漢、南昌、鄭州、西安等地業主紛紛效仿,牽涉恒大、新力、世茂等多家房企。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可謂禍不單行,房企接連暴雷,今年上半年銷售下滑明顯,再加上這一風波,很難讓人不憂慮中國房地產的未來和走向。
與此同時,風波來臨后,一場上下齊動作的“保交戰”也在打響,銀保監、地方政府、房企等都在行動。這不是一場要不要打的戰役,而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
“保交戰”打響
7月21日,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回應了市場關心的“保交樓”情況。
他表示,在地方黨委政府“保交樓”工作安排的總體框架下,指導銀行積極參與相關工作機制,配合壓實企業、股東等相關各方責任,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參與合理解決資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備條件的信貸投放,協助推進項目快復工、早復工、早交付。
這場自景德鎮開始刮起的“停貸”風波,將全國多地、多個房企都牽涉了其中,也引發了全國上下的討論。
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的統計,200份停貸告知書或樓盤牽涉到79 個城市,其中116個樓盤屬于二線城市,占比為58%。這意味著,此次停工停貸風波中,二線城市是重災區。
想必對美國2007、2008年經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一問題的嚴重,一場“保交”戰役快速打響。
銀保監先后在7月14日、17日、21日七天內對此進行了三次表態,7月17日更是明確會加強與住建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堅持“房住不炒”,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三保”)工作。
隨著風波真正來臨,房地產鏈條上的各方意識到,這并不是僅僅靠一方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據統計,200份停貸告知書由多種原因共同引起,包括資金問題、項目交付要求、不可抗力因素、工程管理問題、法律糾紛問題等。其中,資金問題是重中之重。
在銀保監表態后,“保交”難題也從源頭上找到了解決之道,全國各地政府也行動了起來,比如7月14日,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業管理部等聯合印發《關于印發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問題工作措施的通知》。
此外,河南鞏義、重慶高新區、寧波市等地方政府也行動了起來。綜合來看,各地正在通過資金管理、房貸、工程等角度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規范預售許可資金監管內容,設立共同賬戶;銀行公開自查信息,各地要求重視信用記錄;解除抵押在建工程用語申請開發貸……
去年以來,房地產企業相繼暴雷,逾期交付風險就已被預估。去年底,住建部就提出“三保”,今年2月,時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談到了2022年住建部工作的重心,其中第三點就是“堅決有力處置個別房地產企業因債務違約所引發的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
隨著各地相繼出現停貸告知書,以及從銀保監到各地政府開展的這場“保交”行動,逾期交付問題正在一一解決。從市場的反應看,大家對此持樂觀態度,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A股房地產開發板塊結束近一月以來的下跌態勢,近一周漲幅3.61%。
這場“保交”攻堅戰極具挑戰,但必須勝利。
房企能做什么?
房地產,既具有民生屬性,需要政府等機構維穩,也帶有經濟屬性,需要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運行。在此次的事件中依然如此,作為整個房地產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企業在這場“保交戰”中也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據統計,200份較早出現的停貸告知書對應了87家房企的項目,其中大型房企19 家,中型房企14家,小型房企54家;大型房企涉及的樓盤項目最多,為115個,超一半。
為何問題主要出現在大型房企上?這與它們是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暴雷房企有關。
2022年是房企的償債高峰期,到期債務近萬億元,僅今年6月就有44筆債券到期,合計約639億元,其中,佳兆業到期的4只境外優先票據,新力地產到期的一只優先票據和華夏幸福的一筆境外債已出現利息違約。
7月的停貸風波,可以說揭開了房企流動性壓力對市場影響的一環。當下,房企們要在謹慎處理好自身債務的同時,配合地方和銀行做好“保交樓”工作,解決此前高杠桿、高債務模式的遺留問題。
至于如何做好“保交樓”工作,錢從哪里來?繼續貸款發債的模式已經走不通,好的方式是賣資產,找人入股等。恒大、融創等正是如此,比如今年1月恒大將持有的昆明恒拓置業有限公司轉讓給五礦信托,融創在西安的海逸長洲C地塊由國企接手。
而要長久解決逾期交付問題,需要從源頭開始,不繼續走高杠桿高負債開發路線,加強對資金的管理,把錢花在實處。
當然,在一些房企困于債務逾期和住房交付的當口,另一些房企迎來了發展窗口期,一手抓銷售,一手抓交付,增長、交付兩不誤。
比如,2022年上半年,大發地產保交付穩運營,在9城9園實現超3000戶交付,交付面積近70萬平方米,按進度保障項目有序推進。同時嚴抓產品品質,做好景觀工程等產品力營造,實現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比如據公開資料顯示,建業集團上半年共計完成交付20132套,交付面積313.3萬平方米;領地集團完成全國15個項目,共10442戶房源的交付;中國奧園在全國26個城市實現近13000套房交付,交付面積超160萬平方米。
對于當下的房地產市場來說,這些房企的“保交樓”不僅有助于穩定市場情緒,恢復行業信心,對企業個體來說還是自身能力、競爭力的證明。
綜合來說,在這場“保交戰”中,房企能做什么?流動性差、壓力大的,或“割肉”或找其他合作伙伴,還債、交付兩不誤;一些流動性壓力較小的,銷售、交付兩不誤,且要重視交付質量,逆風而上。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危機有時也是契機,渡過這輪難關后,房地產行業或許會迎來一輪洗牌,越是在這時候穩得住的,越可能在未來站住腳。
結語
房地產行業的運行邏輯已經徹底改變。過去多年來,大多數企業都是隨著行業大勢沉浮,由市場紅利驅動增長。近兩年,這樣的邏輯已經徹底走不通了,難尋確定性增量。
唯一能做的是扎根,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一點點做好品質,做好客戶。此時,需要的是不再是雄心,而是恒心,耐心,未來房企競爭的密碼無疑是“保交樓”與“交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