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貞在《旅行的意義》中唱到:
你品嘗了夜的巴黎,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你累積了許多飛行,你用心挑選紀念品。
疫情讓國內旅游市場幾乎按下暫停鍵,也讓歌詞里的場景成為一種奢望。大家都期待著旅行愿望能早點實現,去看看詩和遠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隨著最近國內部分城市疫情放緩,大家心心念的旅行在加速到來。
據文旅部測算,今年端午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796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8.2億元。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已經分別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超8成和超6成水平。這意味著,旅游市場在經歷長時間的受挫后,在今年端午期間迎來拐點。
當然,疫情還沒完全消散,旅游市場里的平臺和商家依然承壓。被壓制的市場要想短時間恢復元氣,重新步入增長通道沒有那么容易。
新的增長點在哪呢?攜程和同程兩大在線旅游平臺,一直被當做在線旅游市場的“晴雨表”。透過兩家的最新財報可以發現,旅游市場增長點出現在了低線城市,也就是五環之外。
比如,攜程的“鄉村旅游振興”計劃,帶動了酒店和交通業務的增長。最近它還上線了“鄉村口碑榜”,繼續布局鄉村旅游市場。而同程的下沉戰略,更是給酒店、交通業務以及月活和付費用戶,都帶來了增長。
五環之外,在線旅游正在迎來新藍海。
在線旅游的危與機
進入6月,部分城市疫情放緩,國內旅游市場可謂迎來了“春天”。
5月31日,文旅部發布通知,首次將此前跨省游“熔斷”政策的行政單位,從省(區、市)調整為縣(市、區、旗)以及直轄市的區(縣)。
說白了,就是之前某些省的市或者縣出現了疫情,就沒法去這個省旅游。現在只要不去疫情出現的市或者縣,還是可以去這個省的其他地方旅游。這無疑大大減少了跨省游的限制,刺激著旅游市場的回暖。
另外,交通管制的放開也在給旅游“綠燈”。6月1日起,國內火車票預售期由5天重新恢復到15天,方便提前安排旅游行程。
在疫情放緩、政策放寬多項因素推動下,端午假期旅游市場表現要好于清明假期。
端午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為7961.0萬人次。同樣是三天小長假,清明節假期這一數字為7541.9萬人次。另外攜程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端午假期總訂單量較清明增長超3成,酒店和門票預訂量較清明增長兩位數。
不過,端午假期的反彈,沒那么容易讓旅游市場快速滿血復活,前方依然有待解決的難題。
跟去年端午假期相比,今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次下降了10.7%,旅游收入下降12.2%。收入下降,一方面源于出行人次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老百姓的錢袋子捂得更緊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了11.1%。
雖然疫情讓大家都渴望外出旅游,但壓制了消費需求,這是擺在旅游市場面前最大的攔路虎。
當然,消費是結構化的,并非所有城市的旅游需求都不足。相比較來看,低線城市比一二線城市的旅游消費動力更足。
根據攜程發布的《2022五一假期出游報告》,今年五一期間,攜程平臺上鄉村休閑游的酒店訂單量,相較清明假期增長84%,鄉村休閑游相關景點門票下單人次增長了142%。
途家民宿數據顯示,五一期間鄉村民宿的訂單量占比達到51%,較去年提升20%。這也是五一期間鄉村民宿訂單量,首次超過城市民宿。不少旅游從業者表示,鄉村民宿是疫情后增速最快的一個市場。
除了民宿,低線城市酒店受到的沖擊也比高線城市小。根據攜程發布的數據,近兩年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酒店數量下滑均超過20%。而其他城市的經營相對穩定,同比僅減少12.2%。
民宿和酒店,尤其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旅游活力。由此可見,低線城市的旅游市場比高線城市有更為強勁的需求。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點財經》認為包括有:
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政策的推動。
《2022五一假期出游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用戶出游整體呈現就近、就地特點。本地游訂單占比達40%,較去年和前年同期明顯提升。
此前,大量低線城市居民,放假期間都跑到一二線城市旅游。但現在由于疫情還沒完全消散,更多的人選擇在本地度假。低線城市的人口基數本來就比高線城市大,消費能力的差距也在縮小。當他們開始偏愛家門口的風景時,自然能帶動下沉旅游市場的增長。
攜程數據顯示,在選擇本地游的用戶中,00后、90后占比60%。年輕人一直是旅游市場的主力消費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縣城老家,過上區別于北上廣的安逸生活。在社交平臺上,許多年輕人表示喜歡這樣的生活:
跟愛的人住在小縣城,工作日朝九晚六,周末跟三五好友在家附近度假。
本地游以及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轉變,無疑刺激著下沉旅游市場的增長。同時,政策也是下沉旅游市場的重要推動力。
去年,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近一年內,國家發布了十多條關于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條例,農家樂、民俗村、農業園以及休閑農莊開始興起。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鄉村游客規模為86654萬人次,同比增長55.5%。
過去十幾年間,高線城市的旅游市場已經較為成熟,許多低線城市還處在待開發的狀態,而疫情加速了它們的開發。像攜程、同程等頭部在線旅游平臺,已經在順勢往低線城市走。
攜程下沉,做高端生意
攜程的下沉動作,已經顯露出成效。
根據攜程2021財報,去年全年凈營收為200億元,約恢復到2019年的56%,歸屬股東凈利潤為14億元。
許多在線旅游平臺收入的大頭,都是住宿和交通票務,攜程也不例外。具體看,其四大主營業務分別為——住宿預訂收入81億元,交通票務收入69億元,旅游度假收入11億元,商旅管理收入13億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攜程鄉村旅游訂單量較2019年增長6%,其中鄉村酒店訂單較2019年增長32%,表現搶眼。這源于去年攜程推進的下沉戰略。
去年3月,攜程推出“鄉村旅游振興”計劃,包括投入10億鄉村旅游產業基金、規?;?00個旅游村等等,下沉腳步再次邁大。
在線旅游平臺往下沉,往往有兩套打法。一種是在吸引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到下沉市場旅游消費。另一種是“就地取材”,直接吸引低線城市用戶在當地消費。
攜程的打法,目前來看是第一套。
去年以來,攜程下沉的最大動作,就是打造8個高端度假農莊,目前在安徽、河南等地都有落地。
這些高端度假農莊,讓攜程斬獲下沉紅利。財報顯示,去年近5成攜程用戶在預訂度假農莊時,會同時預訂火車票或機票。近4成用戶在預訂度假農莊時,會預訂周邊的景區門票以及玩樂產品。8家度假農莊開業30天內,周邊10公里范圍內的酒店均價提升了45%。
也就是說,攜程的高端度假農莊,吸引了大量高線城市用戶,并且創造了較大消費以及帶動了當地的酒店業增長。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解釋,攜程是通過高端住宿,來帶動整體的鄉村旅游。
用下沉市場的高端度假農莊,吸引高線城市的用戶,攜程為什么要用這種打法呢?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攜程的主力人群,一直就是高線城市的中高端用戶。他們的消費能力強,可以創造更多消費收入。同時,他們對于攜程平臺也有較強的黏性,在引流時更輕松。
另一方面,之所以選擇高端度假農莊,也是因為能把更多的高端用戶“留下來”,進而創造更多消費增量。
眼下的鄉村,其實不缺優質的旅游景點,但是缺高端住宿配套支持。要知道,游客在景區停留的時間越長,接觸到的消費場景就越多,產生消費的可能性也更大。尤其是讓中高端游客長時間停留,帶動的旅游消費就更高。否則只是逛逛,產生不了多少增長點。
住宿配套,就有吸引游客并讓他們留下來的“磁場效應”。而高端度假農莊,就有更強的吸引力了。
攜程的下沉之路,還是做中高端的生意,只不過把場地放到了低線城市。
其實早在2017年,攜程就開始布局二三線城市。但當時投入不算太大。2020年財報會上,攜程表示新增用戶中,有40%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真正讓它下定決心的,還是源于疫情的持續反復,對它的高線城市大本營造成了沖擊。
市場擔心,攜程在下沉市場花大力氣,會讓高線城市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流失中高端客戶。
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攜程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在線旅游平臺,中高端的定位深入人心。而中高端的客戶服務溢價非常高、黏性很強,要用非常高的補貼才能打動他們?,F在沒有多少在線旅游平臺,敢用補貼開啟燒錢大戰。
攜程真正要解決的危機,是流量。
自成立以來,攜程就是典型的OTA平臺,也就是各種旅游產品的代理商。它的長處在于資源供給,也就是你能在上面挑各種旅游產品,但短板在于“留量”,也就是用戶留存時間不長。
因為攜程更像是一個工具型APP,用完即走的特點不利于持續吸引用戶下沉,也不利于更大限度挖掘用戶價值。
尤其是,當抖音、快手、小紅書等自帶流量的平臺,開始宣傳眾多鄉村景點、創造旅游收入時,攜程的短板愈發明顯??梢园l現,攜程的營收增速,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開始下滑了,反映的是其流量增長和留存乏力。
從前年開始,攜程發起“Boss直播”,梁建章親自上陣搞直播宣傳,就是為了搶占用戶時長,最終留住用戶。攜程想打造一個“旅行直播+UGC模式”的內容平臺,讓用戶和商家都可以留在平臺上。
現在的攜程,有些抖音和小紅書內味兒了。但能不能阻擋抖音和小紅書的流量攻擊,還是個問號。
同程下沉,做流量生意
跟攜程在下沉市場做高端生意不同,同程做的是流量生意。
5月19日,同程發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同程凈營收為17.2億元,同比增長6.5%,達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6.3%;總交易額達324億元,達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0.3%。
同程收入來源,主要出自住宿預定及交通票務業務:一季度住宿預定業務收入達到5.4億元,總營收占比31.6%;交通票務服務營收為10.2億元,占比59.2%;其他業務收入1.6億元,占比9.2%。
用戶增長方面,一季度同程平均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4.5%至2.4億人次,平均月付費用戶同比增長16.1%至3170萬人。12個月累計付費用戶為2.1億,同比增長21.4%。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同程平臺上非一線城市的注冊用戶,約占注冊總用戶的87.0%;微信平臺上約59.8%的新付費用戶,來自中國的三線或以下城市。
可以說,下沉市場已經成為同程最重要的增量陣地之一。而最限度挖掘線上與線下的流量,是同程下沉的殺手锏。
此前,同程跟微信實現了深度綁定,即獲得“微信九宮格”中的“火車票機票”入口和“酒店”入口。坐擁12億用戶的微信平臺,可以說是國內最大的線上流量池,能夠最大程度覆蓋各個區域的用戶,尤其下沉市場用戶。當年拼多多的崛起,靠的就是吃了微信的流量紅利。
依托微信這個巨大流量池,同程能夠把旅游這個低頻業務,做成高頻服務,由此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同程財報顯示,2021年同程平臺約80.7%的平均月活躍用戶,來自微信小程序。阿拉丁小程序TOP100榜單中,同程小程序去年連續6個月排名旅游領域月度第一。
低線城市的線上旅游流量,依然還有很大挖掘空間。西南證券研報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手機用戶在線旅游APP安裝覆蓋率僅為18%,遠低于一二線城市的水平。
在線上挖掘流量的同時,同程還在線下同步跟進。它將獲客渠道擴展到更多鄉鎮,與城鄉汽車運營商建立合作從而往縣城滲透。2021年第四季度,同程汽車票銷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400%,酒店間夜量較2019年增長20%,其中低線城市增長了40%以上。
不過,依托微信這顆大樹并非意味著安枕無憂。其他平臺的流量優勢也不遜色,同程依然面臨著危機。
比如美團的酒旅業務,早在2013年就定位于下沉市場本地住宿,2019 年酒店間夜量趕超攜程。今年第一季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15.8%。雖然其收入占比低于外賣和新業務,但利潤率更高是重要的現金牛,美團必然會持續推進酒旅業務。未來的主要方向,就是繼續下沉到非旅游類的四五線城市。
除了美團外,其他平臺也在推動下沉市場的流量增長。從2020到2021年的兩年,去哪兒在三到五線城市的獲客占比,從以前的20%~30%上升到45%左右。飛豬依靠阿里平臺的流量入口,也在持續下沉。
各大平臺在下沉旅游市場,展開流量爭奪戰。美團、去哪兒、飛豬的流量優勢同樣強勁,同程想持續突圍,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而且過于依賴微信,也會造成不小的經營風險。其能否像拼多多一樣,在不依靠微信后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仍待時間考驗。
結語
隨著疫情放緩,能確定國內旅游市場會持續回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我國在線旅游交易規模到2026年,將達到22350億元。這仍然是塊巨大的蛋糕,還有大量被挖掘的空間。
過去十幾年,在線旅游市場的重心一直在一二線城市。但隨著下沉市場人群收入的提升、消費的升級,重心必然將向低線城市轉移。這既是順應政策號召,也是順應市場潮流。
農村的廣闊天地,依然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