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可以解放雙手,將駕駛任務交給人工智能?科幻電影中,那些炫酷的智能汽車離我們似乎咫尺之間,但在現實中卻又遙不可及。我們常常想:這僅僅是個夢嗎?
2017年以前,這確實是夢!但如今,夢想早已照進現實,自動駕駛汽車也早已駛出電影,開向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僅2021年第四季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量就達到了21.3萬單。今天,我們《一點財經》小伙伴來到北京亦莊Apollo Park體驗百度自動駕駛,感受一下它有哪些跨越式進步?丈量一下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走起!
我們試乘的是百度Apollo第五代車型極狐阿爾法T,后排落座后,點擊屏幕上方的“開始行程”,車輛便會完全接管行駛職責自主啟動,期間無需安全員進行任何干預,車輛識別出的路線、車輛、行人等道路元素也會實時以虛擬3D地圖的形式顯示在后排屏幕上!
當天,試乘道路并非封閉路段,有不少家用車行駛左右,行車間距拉近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試乘車減速,始終與道路行駛車輛保持著安全距離。在遇到有電動車或行人穿過斑馬線,它也都能及時感知并減速等待其通過。
在紅綠燈路口左轉,多向來車導致的復雜交通狀況下,Apollo試駕車能準確識別附近車輛的行駛路線和速度,從中選擇最優解,果斷通過或避讓,與常人駕駛選擇并無明顯差別。
整體試乘8公里左右的城市日常道路,時長大約10分鐘,包含復雜紅綠燈、左轉等實際場景。在城市日常道路上,試乘車輛可順滑變道,紅綠燈左轉也可輕松應對,避讓行人和車輛反應及時,可以明顯感受到系統是以安全為主。
如果對比8個月之前體驗過的威馬W6 ANP領航輔助駕駛,行駛平穩性、虛擬地圖信息豐富性和流暢性等方面又有了更明顯進步,帶給人滿滿的安全感。
從2017年宣布Apollo計劃開放自動駕駛平臺開始,百度Apollo已更新到第五代L4級自動駕駛車型。經過數代更新,綜合成本控制在了48萬元左右,僅為美國自動駕駛頭部企業Waymo同類型車輛成本的三分之一。
都說自動駕駛領域一直是令玩家們垂涎,卻分外難啃的“硬骨頭”。我們卻看到,在這場自動駕駛的長跑中,百度逐漸顯山露水成為領跑者。從技術上,中國自動駕駛也早已具備了同美國企業分庭抗禮的資格。
不可否認,除了技術上的比拼,自動駕駛更是一場關于“政策空間”的競賽。美國已經允許無人駕駛公司可制造不具備方向盤的無人駕駛汽車;德國成為全球首個允許無人駕駛車輛參與日常交通并應用在全國范圍的國家;英國則宣布車主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可以在車內看電影。我們國家也在探索自動駕駛的“中國模式”,4月底,北京允許主駕無安全員進行道路測試,此舉也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進程。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期待政策給予更多開放與支持,讓中國自動駕駛技術早日走進千家萬戶,早日在國際舞臺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