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甘膦作為全球第一大農藥品種,主要用于大豆、果蔬和玉米等產品,約占全球除草劑市場30%份額。此次草甘膦價格回暖同樣與供需有關。
7月25日,A股草甘膦概念拉升,包括紅太陽(000525.SZ)、XD揚農化(600486.SH)、諾普信(002215.SZ)、潤豐股份(301035.SZ)、新安股份(600596.SH)、國光股份(002749.SZ)、中農聯合(003042.SZ)等成分股上漲。
消息面上,5月中旬以來,農藥大單品草甘膦的價格出現了回暖。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草甘膦原藥價格在2.62萬元/噸左右,較5月中旬2.34萬元/噸的低價累計上漲11.97%,較去年同期上漲4.80%;行業毛利率由負轉正達到2.54%,毛利666元/噸。
供需變化致價格上漲
草甘膦作為全球第一大農藥品種,主要用于大豆、果蔬和玉米等產品,約占全球除草劑市場30%份額。此次草甘膦價格回暖同樣與供需有關。
在需求方面,每年6至8月為草甘膦出口到南美的旺季,美國農業部預測2025年巴西的大豆、玉米種植面積仍將繼續增加,進而對草甘膦需求量也將增加。2025年4至5月中國出口至拉丁美洲的草甘膦類產品同比增長超48%,市場需求旺盛。
此外,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預計以年均6%增長,中國已批準4個抗草甘膦轉基因玉米品種,2025年種植面積達1000萬畝,帶動國內年需求增量1.2至1.5萬噸,增加了對草甘膦的整體需求。
“競爭對手”百草枯等除草劑逐漸退出市場,使得草甘膦在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需求增速超20%,進一步拉動了草甘膦的需求。
在供應方面,2025年3月中國草甘膦行業反內卷會議后,龍頭企業達成限產保價共識,減少了市場供給,對價格形成支撐。疊加國內部分草甘膦生產企業因各種原因進行停產檢修,如6月國內主流工廠因氯甲烷脹庫問題開工率下滑,導致市場流通貨源偏緊,推動價格上漲。
更為重要的是,新版《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中小企業環保成本增加15%~20%,部分企業可能面臨停產淘汰,行業CR5集中度從58%升至73%,供給端有所縮減再度促使草甘膦價格上漲。
哪些企業將受益?
正如上文提到,中國草甘膦行業集中度已從2021年的58%提升至2025年的73%,頭部企業通過產能整合和技術優勢主導市場。
其中,興發集團作為全球第二大草甘膦生產商(23萬噸/年產能),黃磷、甘氨酸自給率100%,磷礦資源儲備豐富,成本優勢顯著。其草甘膦業務毛利率長期領先行業,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72.28億元,在黃磷價格上漲背景下仍保持穩定利潤。
新安股份施行“草甘膦+有機硅”雙輪驅動,8萬噸產能位居國內前三,氯甲烷副產物循環利用技術降低成本,高端制劑出口占比提升。其2025年上半年出口南美訂單同比增長超48%,直接受益于需求旺季拉動。
此外,南美市場需求激增(2025年巴西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長 5%)和拜耳孟山都產能不確定性推動中國出口份額提升,出口導向企業有望受益。
其中,潤豐股份全球農藥制劑出口龍頭,草甘膦原藥出口占比高,美國關稅豁免政策進一步鞏固其競爭力。2025年4至5月中國對拉丁美洲草甘膦出口同比增長超48%,潤豐股份作為主要供應商直接受益。
和邦生物低成本甘氨酸路線產能擴張,差異化布局酰胺類除草劑,2025年出口訂單量同比增長30%,現金流穩健。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的企業將實現原材料自給與工藝優化。其中,興發集團黃磷自給率100%(占草甘膦成本 30%),磷礦資源儲量超1.5億噸,通過“磷礦-黃磷-草甘膦”全產業鏈布局,成本較行業平均低15%至20%。2025年黃磷價格觸底回升,其利潤空間進一步擴大。
新安股份首創氯元素循環利用技術,將草甘膦生產中的氯甲烷副產物用于有機硅合成,綜合成本降低10%以上。2025年有機硅價格回暖,疊加草甘膦漲價,形成協同效應。
新版《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中小企業環保成本增加15%~20%,而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優勢率先達標。
其中,興發集團、新安股份在長江經濟帶“三磷”專項排查中未受影響,而43%的中小產能(31萬噸)面臨停產整頓。2025年行業CR5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承接退出產能,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江山股份IDAN法工藝廢水排放量較傳統工藝減少60%,環保優勢使其在歐盟市場準入中占據先機,2025年對歐出口量同比增長25%。
產能擴張與技術迭代企業可搶占市場增量。揚農化工優創一期項目提前投產,草甘膦產能利用率從2024年的75%提升至2025年的90%,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35%,草甘膦業務貢獻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