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形機器人產業商業化正迎來“破曉時刻”,一場由技術突破、資本涌入和政策紅利共同驅動的產業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未來圖景。
7月14日,A股三大指數今日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漲0.27%,收報3519.65點;深證成指跌0.11%,收報10684.52點;創業板指跌0.45%,收報2197.07點。
行業板塊方面,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漲幅居前。截至收盤,中大力德(002896.SZ)、大豐實業(603081.SH)、金田股份(601609.SH)等多股漲停,恒工精密(301261.SZ)、步科股份(688160.SH)、長盛軸承(300718.SZ)漲超10%。
商業化“破曉”時刻
人形機器人產業商業化正迎來“破曉時刻”。
7月11日,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顯示,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中標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總標包1.24億元,是目前在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訂單中屬于最大的一筆。
據披露,本次采購包1為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預算為7800萬元(含稅),中標人為智元機器人;采購包2為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背包、五指靈巧手,預算為4605萬元(含稅),中標人為宇樹科技。
7月13日消息,優必選科技推出的天工行者人形機器人已收獲百臺訂單,預計2025年交付超300臺,以滿足國內外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大量需求。
該機器人由優必選科技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于今年3月推出,為172厘米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公司主力產品包括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S1、WalkerS2和商用人形機器人WalkerC。優必選正擴充產能并建設產線。
在行業人士看來,此前人形機器人在商業化進程中面臨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應用場景有限等諸多挑戰。近期一系列商業化大單的落地,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在商業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對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據立德機器人與中關村智友研究院等十家單位發布的《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量將超萬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2.39億元,占全球半壁江山;而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約52.95億元,到2030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037.52億元,占全球44.6%。
各界資本的青睞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活水”。一方面,多家創投機構、股權投資基金加速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賽道;另一方面,不少地方還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并謀劃組建相關產業基金,引導更多資金投向人形機器人重點領域。
來自IT桔子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突破230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總和。僅6月以來,就有銀河通用、云深處科技、樂聚機器人、鈦虎機器人等多家企業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
年內已誕生8只翻倍股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板塊一共有254家上市公司。
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機械設備有74家,占比29.1%;汽車有41家,占比16.1%;電子有40家,占比15.7%;電力設備有26家,占比10.2%;計算機有16家,占比6.3%;基礎化工有11家,占比4.3%。
從地域分布看,根據省份劃分,廣東有59家,占比23.2%;浙江有55家,占比21.7%;江蘇有48家,占比18.9%;上海有17家,占比6.7%;北京有15家,占比5.9%。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截至7月14日收盤,今年以來共有38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幅超過50%,其中,勝宏科技(300476.SZ)等8家上市公司成功實現翻倍。
新時達今日觸及漲停板,該股近一年漲停13次。據2024年年報,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及運動控制等業務,其中SCARA機器人全球銷量第四、國產第二;工業機器人產品整體國產銷量第四。據披露,公司計劃推進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本體研發,其運動控制與伺服技術可應用于相關關節電機控制。
中大力德今日觸及漲停板,該股近一年漲停16次。公司主要業務為精密減速器、減速電機及智能執行單元,產品應用于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據披露,公司精密減速器產品可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正積極爭取合作機會。此外,泰國制造產業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完成廠房建設,將拓展東南亞及歐美市場份額;公司在慈溪智能家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建設精密核心組件生產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