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15”晚會曝光多個行業亂象。其中,翻新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備受關注。
2025年“315”晚會曝光多個行業亂象。其中,翻新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備受關注。3月17日開盤至今,美容護理板塊(881182)持續走低,“315”所波及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低開,引發交易所緊急問詢和監管行動。
穩健醫療:產品投訴達1229條
旗下品牌:全棉時代
3月16日,穩健醫療收到深交所關注函;3月17日,穩健醫療開盤走低,截至收盤報43.90元/股,下跌6.12%;3月18日,股價震蕩上漲,截至發稿報45.23元/股。
位于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光銷售劣質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數量巨大。視頻中,一個廠房里,地上堆滿了各種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其中包含穩健醫療旗下品牌全棉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全棉時代成立于2009年,產品涵蓋清潔護理、孕育護理、女性護理、服裝服飾、家居生活等七大品類。“全棉”的標簽象征著舒適、安全、親膚、透氣性好,面向市場后,全棉時代品牌迅速傳播,并被部分消費者認為是MUJI平替。
全棉時代也是母公司穩健醫療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長曲線。根據數據,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全棉時代均為公司貢獻了超五成營收。2024年上半年該品牌實現營收22.8億元,同比增長10.6%,核心爆品干濕棉柔巾上半年實現營收6.8億元,同比增長24.8%,衛生巾及成人服飾兩大品類分別實現營收3.2億元及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及8.9%。
然而,這個消費者眼中的“好品牌”,卻一次次陷入產品質量漩渦當中。
黑貓投訴平臺上,涉及全棉時代的投訴達到1229條,主要出現的問題包括紙尿褲致嬰兒皮膚發紅、隔尿墊外包裝布滿蟑螂屎、衛生巾中發現蟲卵、產后紗布收腹帶纖維含量不合格、宣傳不增加熒光劑的產品中檢出熒光劑;2024年11月,網友曝光衛生巾“偷工減料”情況,全棉時代旗下的女性護理品牌奈絲公主也在其中;12月,全棉時代的一款濕廁紙因為可沖散性不達標,被廣州市消委會點名。
百亞股份:重營銷,輕研發
旗下品牌:自由點
3月16日,百亞股份收到深交所關注函;3月17日,百亞股份開盤跌停,截至收盤報23.14元/股,下跌9.36%;3月18日,股價震蕩上漲,截至發稿報23.46元/股。
與全面時代相同,百亞股份旗下衛生巾品牌自由點同樣出現在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廠房中,視頻中,鏡頭多次給到自由點衛生巾和“二等品”自由點品牌女性安睡褲,問題涉及殘次品被翻新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自由點品牌成立;2021年,自由點攜手微康,率先將益生菌科技引入衛生巾;2024年,自由點益生菌Pro衛生巾通過臨床試驗。母公司百亞股份主要從事衛生巾、嬰兒紙尿褲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旗下還擁有“好之”“妮爽”等品牌。
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自由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0.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7%,以益生菌系列為代表的大健康系列產品收入增速較快。通過財報數據可發現,作為有研發屬性的上市公司,百亞股份并不重研發,反而營銷成本增長迅猛。2024年前三季度,百亞股份銷售費用達8.70億元,同比增長112.13%;研發費用5039.21萬元,同比增長22.95%。
同時,自由點衛生巾最大噱頭“益生菌成分”被批智商稅。據報道,武漢市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羅芳表示,益生菌確實對婦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外用益生菌的效果十分有限。“菌群的存活對溫度、濕度還有環境都有很高要求,即便衛生巾上真的添加了益生菌,但我對益生菌的活性表示懷疑。”
浪莎股份:不可控的OEM模式
旗下品牌:浪莎
3月15日晚,浪莎股份收到深交所關注函;3月17日,浪莎股份開盤走低,截至收盤報15.84元/股,下跌1.00%;3月18日,股價再度下跌,截至發稿報15.62元/股。
浪莎股份代工廠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浪莎”一次性內褲因未進行滅菌處理,且用滌綸冒充棉質材料,偽造檢測報告而被曝光。目前,浪莎相關旗艦店已下架全部一次性內褲產品,詢問下架原因,客服已讀不回。
據了解,浪莎的主營業務之一為針織品內衣的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有內衣、男女短褲、文胸等。包括一次性內褲在內的短褲是浪莎的重要經營品類,2024年上半年,浪莎關聯方直播銷售短褲共計27.8萬盒,帶來營業收入超500億元,占總收入的34%。
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浪莎以自主設計與生產外包的供應鏈管理經營模式為主(OEM),因長期依賴貼牌代工模式,貼牌產品占總營收超85%。
根據浪莎股份在2024年11月披露文件,前10名供應商中未發現健芝初。公司的代工廠主要位于廣東、浙江等省份,沒有河南企業。鑒于公司緊急發布公告表明與健芝初沒有任何關系,不排除是未經授權的貼牌產品,涉及假冒偽劣。
盡管如此,該模式下,浪莎股份需要對OEM產品承擔主要責任。因此,公司有責任對代工廠的生產過程進行跟蹤,并對最終產品的質量把關驗收。
與全面時代相同,近年來,浪莎也曾被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2023年6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通告浪莎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浙江浪莎內衣有限公司生產的內衣纖維含量(公定)不合格;2023年8月,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告浙江浪莎內衣有限公司生產、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純棉男士內褲產品使用說明(標識)不合格;在2024年6月抽檢中,浪莎某批次產品pH值超標3倍,因此產品被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