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過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以及投資者對公司的認知,實現公司市值在合理范圍內的最大化。
自中國證監會于2024年11月15日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市值管理指引》)以來,市場積極響應,上市公司或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將積極加強市值管理,或制定頒布市值管理制度。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收盤,今年已有3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接近2024年全年披露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數量。
行業專家表示,在政策的指引下,會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市值管理納入企業戰略,并與績效考核掛鉤,市值管理工作也將更加制度化與系統化。
725家股績相悖,醫藥生物成重災區
市值管理指引落地,標志著A股市值管理正式進入政策支持與規范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為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指明方向,增強資本市場回報投資者的能力,提升A股投資吸引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值管理的核心前提是真實的好業績和優秀的管理者,才能讓股民有真正的投資信心。
據覽富財經統計,截至2月20日收盤,整個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同時實現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但是股價自去年以來卻出現下滑的有725家。
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行業一級分類,排名靠前的四個行業分別是醫藥生物118家,占比16.3%;機械設備78家,占比10.8%;電子62家,占比8.6%;基礎化工61家,占比8.4%。
從公司性質看,按照同花順分類,民營企業510家,占比70.3%;地市國資控股69家,占比9.5%;省屬國資控股52家,占比7.2%;央企國資控股42家,占比5.8%。
從市值角度看,截至2月20日收盤,總市值超過千億的共有14家,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邁瑞醫療、山西汾酒、牧原股份、長城汽車、瀘州老窖、陽光電源、愛爾眼科、片仔癀、拓普集團、傳音控股、溫氏股份、中國國航。
其中,貴州茅臺總市值1.85萬億。此外,555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位于百億以下。
從股績背離情況看,2024年至今,興齊眼藥、奧特維、百奧泰、安杰思、海通發展、苑東生物6家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但從去年前三季度業績表現看,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都實現了比較可觀的增長。
其中,興齊眼藥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2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9.47%;海通發展的表現更是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7.6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71.12%。
來源iFinD
超60家公司“聽勸”,市值管理任重道遠
據不完全統計,市值管理指引發布近三個月,已有超60家上市公司對相關制度進行落地。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月20日收盤,2025年以來,已有3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接近去年全年披露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數量。
2025年以來發布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名單
2024年發布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名單
從上述已披露的市值管理制度來看,上市公司豐富市值管理的“工具箱”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一)并購重組;(二)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三)現金分紅;(四)投資者關系管理;(五)信息披露;(六)股份回購;(七)其他合法合規的方式。
從2024年的情況看,統計數據顯示,全年A股上市公司共計公告了614個股權激勵計劃和281個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激勵實施總量與2023年變化不大,但結構發生了變化。2024年A股上市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劃281個,較2023年213個增長了31.92%,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選擇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在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政策陸續出臺下,2024年A股市場并購重組事件明顯增多。2024年,有217家上市公司參與并購重組。根據Wind二級行業分類看,資本貨物行業參與并購重組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達到95家,其次是材料Ⅱ行業,有80家上市公司參與。此外,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也有43家上市公司參與,而公用事業Ⅱ和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行業各有26家上市公司參與。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情況持續好轉,越來越多公司加入到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的隊伍。證監會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環節。但是縱觀當下,A股上市公司整體資源投入力度不高。
買賣方的溝通是占據投關團隊時間精力最高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數據顯示,有38.22%的上市公司所能夠覆蓋的機構投資者的家數是在200-500家,這一比重是最高的。覆蓋機構家數在500家以上的僅不到2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僅國內就有數百家公募、2萬多家私募等機構,而香港僅家辦就在3000家左右,全球更是有數以萬計的共同基金。從大的體量來看,上市公司影響力的盤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渠道也亟待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