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月20日,今年A股已有821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相關公告,共有564家上市公司已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到204.37億元。
2025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保持活躍態勢。
iF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今年A股已有821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相關公告,共有564家上市公司已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到204.37億元。其中,有214家公司選擇注銷回購股份,占比達到37.94%。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注銷式回購案例大幅增加,原因主要在于企業財務狀況改善、政策鼓勵,以及市場波動下穩定股價的需求,該行為不僅能夠提升股東價值,增強市場信心,還可以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
上市公司積極回購
iFinD數據顯示,刪除重復項后,今年A股共有564家上市公司已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到204.37億元。
其中,有6家上市公司的回購金額超過5億元,分別是貴州茅臺、中國建筑、京東方A、牧原股份、華懋科技、東方雨虹,回購金額分別為10億元、8.87億元、7.98億元、7.50億元、5.90億元、5.70億元。此外,已回購金額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數量為43家。
部分上市公司加快回購的同時,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在積極申請增持貸款并用于回購,通過持續增持展現公司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以及對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iF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今年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發布申請增持貸款用于回購的公告。以貸款金額上限計算,貸款總額超過125億元。
在已披露回購貸款的上市公司中,中偉股份、泰格醫藥、華發股份、中恒集團、順發恒業等公司的回購貸款金額上限排名靠前,分別達到8.80億元、7億元、5.36億元、4.5億元、4.5億元。
注銷式回購占比提升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用途主要包括減少注冊資本、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用于轉換公司可轉債等。
從過往來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主要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當激勵對象離職或存在未使用部分才會予以注銷。但今年以來,以減少公司注冊資本為目的注銷式回購正變得越來越多。
統計數據顯示,共有214家公司選擇注銷回購股份,占比提升至37.94%,而去年全年注銷式回購占比不足20%。
廣發證券分析師表示,注銷式回購是指上市公司通過減少股本的方式回購股份并將其注銷,能夠減少流通股份數量,有助于提高每股收益和股東權益,優化財務指標和股權結構,切實提高公司股東的投資回報,還可以避免未來股價上升后公司減持套利的行為,從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含金量”,增強投資者信心,被視為最為利好投資者的回購方式。
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
事實上,這種硬核的回購模式頗受投資者歡迎。近段時間以來,A股增量資金的入場有效提升了市場的活躍度。
數據顯示,自2025年1月14日以來,A股市場成交額已連續23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其中,2月13日至2月20日,A股市場成交額連續6個交易日突破1.7萬億元。截至發稿,2月21日滬深兩市預測量能接近2.3萬億元。
中信證券表示,上周A股市場主要指數均收紅,滬深兩市平均總成交額達到1.71萬億元,相比此前一周有明顯放大的跡象,顯示出節后交易情緒逐步升溫,市場交易活躍度不斷上行。從上市公司回購增多亦可看出,市場情緒正在修復,投資者的信心也有所提升。
2025年以來,注銷式回購不斷增多,反映出各家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傳遞信心,將重視投資者回報落到實處。覽富財經網認為,注銷式回購才是真回購,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同度將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