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人工智能(AI)大模型為盈利苦苦求索之際,AI龍頭百融云創(百融云-W 6608.HK)超越同業,實現持續盈利。據公司中報,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實現穩健增長。公司服務的機構客戶超過7000家,包括主要的互聯網公司、六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超過1000家地區性銀行,及主要的保險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等。
根據彭博智庫最新報告顯示,預計生成式AI市場規模(以營收換算)將在2032年擴大至1.3萬億美元,相比2022年的400億美元呈現暴漲態勢,這十年間的生成式AI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42%。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布局生成式AI、推動中國機構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領導者,百融云創持續受益于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趨勢。
業績穩健增長 核心業務能力持續提升
據百融云創2024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13.21億元,同比增長6%;毛利潤9.67億元,同比增長8%;上半年毛利率為73%,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溢利為1.97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利潤率達15%,與去年全年水平相近。
事實上,最近兩年,國內AI行業“百模大戰”,但盈利的公司較少,從此方面而言,百融云創遙遙領先。
百融云創長期專注于AI技術的應用端開發而非基礎設施端建設,并已成功實現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商業化落地。基于在AI領域的多年積累、垂類行業的深刻認知和腳踏實地的經營理念,百融云創贏得了廣泛的金融和科技公司客戶認同,服務機構客戶超7000家。
百融云創深耕NLP、隱私計算、機器學習和云計算等前沿科技,打造了決策式AI和生成式AI兩種相輔相成的AI技術方案,并提出MaaS(模型即服務)+BaaS(業務即服務)的業務模式,推動AI在垂直行業的普惠化發展。其中,BaaS業務模式基于生成式AI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的AI VoiceGPT來輔助機構智能營銷和智能運營,能夠顯著提升互聯網科技、銀行、財富管理、保險行業資產運營的效率。該業務能支持日5000萬通以上智能語音溝通,同時每個智能語音機器人可以模擬真人音色順暢進行多輪對話,語音響應時延小于500毫秒,語義理解準確率大于97%。
在百融云創BaaS業務模式高速發展之際,金融領域也在出現新需求。自去年10月“五篇大文章”提出以來,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的投入持續增加。
據公司財報,今年上半年,百融云創BaaS業務模式在多個領域展現了其強大的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在智能運營業務方面,BaaS模式已經成功應用于銀行領域,并且正在快速擴大規模。與去年相比,銀行類客戶數量實現了明顯增長。這一成績不僅證明了BaaS模式在銀行領域的強大吸引力,也彰顯了AI VoiceGPT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在小微企業運營領域,BaaS業務同樣發展迅速,收入同比增長約47%。這一顯著的增長凸顯了BaaS模式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方面的巨大潛力。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BaaS模式實現了收入同比翻倍增長。這一成功證明了BaaS模式在滿足用戶理財需求方面的卓越能力和未來廣闊前景。
與此同時,百融云創《2023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顯示,公司ESG水平和披露質量再上新臺階。公司的ESG成績獲得了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認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發布的ESG評級報告中,百融云創的公司治理評級位列行業第一,優于本土96%的公司。公司依法合規開展信息披露,落實風險管理與合規經營,構建了反腐敗、反商業賄賂管理體系,未發生重大違法違規事件。
打造人工智能落地行業應用典范
而在綠色中國、綠色發展的新要求下,百融云創積極踐行“綠色、節能、低碳”的發展策略,承擔企業責任,推動企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公司積極開展氣候變化評估,從綠色辦公、綠色數據中心等方面切入,踐行綠色運營理念,助力企業實現“雙碳”目標。公司腳踏實地的踐行綠色金融理念,在技術開發、組織架構、資產配置等方面付諸于行動。公司設有綠色數據中心,專門部署了一百多個機柜,通過數據遷移上云、顯著減少耗電量,推動數據計算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百融云創還推出了數智化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可服務和覆蓋金融機構的全流程、全生命業務周期,助力金融機構實現綠色金融的數智化升級轉型,為銀行打造的綜合性的綠色金融平臺可有力協助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據了解,百融云創與華夏銀行聯合打造的“華夏銀行數智化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可以對綠色評級與環境,綠色信貸、綠色票據、綠色投資和綠色債項等的認定及環境效益測算等場景實現全流程、一站式覆蓋,有效支撐了華夏銀行全行的綠色金融業務開展。
此次合作不僅是人工智能在綠色金融的一次成功實踐,還是中國綠色金融新模式、新路徑的一次重要探索,同時表明AI驅動的“新質生產力”潛力正逐步釋放。“華夏銀行數智化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入選工信部的優秀案例。華夏銀行表示,未來將和百融云創繼續深入合作,引入包括大模型在內的創新科技,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