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海爾生物(688139.SH)對外披露2024年中報。上半年以來,低溫存儲行業疲軟和用戶訂單延遲等不利因素對公司低溫存儲業務造成一定壓力。
8月23日,海爾生物(688139.SH)對外披露2024年中報。上半年以來,低溫存儲行業疲軟和用戶訂單延遲等不利因素對公司低溫存儲業務造成一定壓力。不過,公司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外部環境,報告期內深度聚焦數智新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底座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并加速推動自身全球化布局,多維共振驅動生命科學與創新醫療兩大賽道進一步做優做強。中報顯示,海爾生物中期主營業務收入達12.20億元,環比去年下半年增長21.38%,同期歸母凈利潤為2.34億元,環比去年下半年增長84%。而基于新產業的卓著表現,上半年公司新產業收入占比已躍升至42.63%,同比增長22.69%,環比去年下半年增長21.22%。
市場分析人士稱,在上半年外部壓力重重的背景之下,公司展現出了極為強勁的經營韌性。這一系列數據,使公眾能夠更為直觀地領略到海爾生物數智新產業所蘊含的強大成長潛力,同時也明晰地呈現出海爾生物向“新”轉型所取得的顯著成果。從長遠來看,海爾生物的新戰略瞄準的是未來產業,外部環境所帶來的短期起伏并不會改變企業長期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
深化EPS模式
數智新產業布局加速落地
自成功實現戰略轉型以來,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海爾生物加速向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延伸,實現自身從“產品”到“數智化場景方案”、從“一次性產品交易”到“持續增值服務”模式的全新飛躍。報告期內,公司堅持數智轉型,依托軟硬服一體化的EPS模式為多元化場景提供數智解決方案,上半年公司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業務領域分別實現收入6.07億元和6.12億元。而從此次中報來看,海爾生物新產業占比提升、同比雙位數快增的同時,其數智新產業布局也在加速落地。
在生命科學領域,海爾生物正不斷豐富智慧實驗室EPS綜合解決方案,從智慧生物樣本庫到智慧實驗室再到生物制藥場景,加速推動場景方案多樣化產業布局。具體來看,面向高校科研用戶,海爾生物緊抓樣本庫、實驗室建設等機會,致力于推進自動化、智能化、物聯化升級。上半年,海爾生物發布第四代樣本庫——生命方舟系列智慧生物樣本庫方案,其具備高擴展性、高通量和高可靠性優勢,并涵蓋數字化運營平臺、多元化耗材和服務。報告期內,公司接連中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石化研究所等行業示范項目,上半年新增訂單增長2倍。公司預計,未來相關樣本庫實驗室建設的市場空間近30億。另一方面,面向生物制藥用戶,公司以驗證服務平臺為支撐,不斷深化核心場景應用。針對中試、QC質控、生產場景等制藥場景,公司多類全新方案已陸續上市,并落地漢唐生物、碧博生物等用戶,未來將繼續向生物制藥生產鏈多細分場景持續拓展。
在醫療創新領域,目前海爾生物面向用戶落地的方案包括院內用藥、公共衛生、城市用血等領域,用戶場景在不斷延伸。報告期內,公司推出全自動配液機器人、分包核對一體機、補藥機器人等一眾新品方案,并落地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浙大邵逸夫醫院等近50家醫院。上半年,公司院內用藥自動化業務增勢強勁,收入規模已超2023年全年,而同期新增訂單更同比增長2倍,后續增長動能充沛。此外,公司抓住公衛信息化升級需求,推動公衛、漿站的耗材和數字化服務業務持續復蘇。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數字化公衛服務30%以上增長,新落地疫苗接種點400多家,新中標甘肅省、河南省、日照市、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等公衛訂單;服務江蘇丹陽、上海嘉定、西藏拉薩等地區自動化血站,推進日照血液城市網建設。
目前,以數智化為抓手,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已成為海爾生物強勁的增長引擎,而公司軟硬服一體化的EPS模式更為用戶提供了可持續性服務,實現了用戶黏性與場景價值的持續提升,公司數智新產業已鑄就卓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外延并購持續擴大業務版圖
成功邁入科學分析儀器新賽道
除以內生動力驅動自身發展、完善新產業布局外,海爾生物還以高質量外延并購為基礎,以“好行業、好公司、謀同道”為并購策略,構建“同心圓”賦能體系,加速新產業布局優化和業務協同互補。近年來,已有海爾血技、金衛信、康盛生物等眾多優質標的陸續加入公司,且協同效應顯現。2024年,金衛信依托公司疫苗城市網的先發優勢,數字化公衛平臺競爭力不斷增強,上半年收入增速超30%;康盛生物依托公司“軟硬服”一體化方案,收入實現了4倍增長,其中協同效應產生的收入占比超過60%,并在亞太等海外市場取得突破。
今年5月,海爾生物一則收購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據悉,公司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實現對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元析)的控股收購,并持有上海元析70%股權。公開信息顯示,上海元析是一家科學分析儀器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豐富的產品條線,公司產品技術在所屬專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光譜類、有機元素分析類設備在國產儀器中位列第一梯隊,并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光譜分析儀器為例,其是科學研究、醫療等眾多領域不可或缺的高端設備,近年來國內市場需求正迅速攀升,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該行業整體規模已超80億元,預計2025年國內光譜儀市場規模將達101.65億元,市場空間廣闊。
有機構投資者分析指出,不同于公司過往新產品上線及新產業并購,此次收購上海元析將幫助公司邁入科學分析儀器賽道,同時有助于公司分析儀器類產品的不斷豐富和板塊布局,從而繼續發揮作為生命科學細分領域龍頭的核心競爭優勢,進一步向全產業鏈場景服務商目標邁進。
全球化布局落地有聲
新產品與傳統品類共振增長
從全球范圍的遠期發展角度來看,海爾生物所在的新產業前景頗為廣闊。據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全球生命科學工具(Life Science Tools,含儀器、耗材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高達3,306.9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是增速最快的地區。憑借對全球生命科學產業的敏銳洞見,今年以來,海爾生物正加速推進全球化布局,其場景方案交互、定制和交付能力均顯著提升。
國內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聚焦重點市場機會和核心用戶需求痛點,滿足用戶從傳統單品向場景方案快速轉變的需求,實現場景方案類業務收入增長近1倍,場景方案類用戶數增加超20%,其中TOP用戶數量更呈現翻番增長。而依托數字化平臺,公司深挖存量客戶增量機會,單用戶價值持續提升,其中場景方案用戶單用戶價值量提升超60%。整體而言,上半年國內市場實現收入8.92億元,同比增長6.93%。
不僅如此,海爾生物更加速出海。中報顯示,海外市場實現收入3.28億元,而截至本報告期末,項目類業務商機空間超10億元。上半年,公司錨定“一國一策”本地化布局的持續強化,并從兩方面加快全球化布局腳步。一方面,公司憑借先發優勢實現傳統產品增長。中報顯示,公司超低溫和低溫產品保持正增長、藥品箱等恒溫類產品更實現雙位數增長,有效應對了行業下行;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推動新品拓展。其中,離心機等新品類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液氮產品進入牛津大學,培養箱則入駐新加坡高校用戶,智慧用血方案落地巴西里約中心血站,凍存方案也在歐洲實現制藥渠道突破。截至上半年,公司歐洲和亞太區域收入合計增長超30%。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聚焦海外公衛用戶多元化場景需求創新本土化方案,實現眾多海外項目落地與轉化。據WHO公布的2023年中國供應商中標記錄,公司位居榜首,且公司國際“朋友圈”不斷壯大,上半年新增國際合作組織6個,目前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近70個國際組織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為后續海外業務發展提供了潛在商機。
科技創新驅動技術成果轉化
數字化建設覆蓋生產經營全周期
科技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海爾生物高度注重科技創新,在創新模式上,公司構建了UADV開放式研發體系,支持研發效率提升和技術成果的快速產業化。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1.4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11.73%。在開放式研發模式下,公司與眾多用戶共研技術與方案,驅動上半年新品上市及時率提升12%,新品上市達標率提升6%,為研發效率的提升和技術成果快速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依托強大研發體系,報告期內公司加快制冷、智能化、精密制造、自動化等技術平臺的技術成果產出,有力支持自身從低溫向生命科學領域產品的快速拓展。例如,針對精密制造及材料技術平臺,除持續豐富2023年底上市的凍存類耗材產品系列外,該平臺還持續拓展培養類、液體處理類、瓶類等耗材品類,借此,公司實驗室耗材產品系列豐富度大幅提升。
深耕數智新產業的海爾生物,深知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今年以來,公司持續聚焦數字化轉型,以數字技術持續賦能自身生產經營全生命周期,實現對外用戶體驗與對內精益管理的有機融合。
在研發端,公司升級研發數字化平臺,有效提升新品上市效率;在采購端,通過完善采購數字化運營平臺,報告期內公司整體采購平均效率提升20%;在生產端,互聯工廠通過QDC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生產效率提升10%,市場不良率下降18%;在市場端,以大數據技術及平臺為依托,公司實現從銷售行為到經營成果、再到用戶體驗的全方位信息化轉型,服務附加值顯著增強;此外,在售后端,通過數字化服務體系的優化升級,用戶滿意度得到持續提升。
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是典型的以創新為主導的產業領域,亦是國家所倡導的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當前,處于轉型加速期的海爾生物正在不斷蓄力向上,展現出向“新”提質、以“智”增效的創新實力。而在“內生+外延”雙增長引擎、全球化戰略布局、EPS模式賦能及強大科創體系的加持下,其新產業動力已愈發充沛。可以預見,公司未來將擁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同時其可持續成長潛能亦有望不斷迸發。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