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一家催收公司蘇州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承信”)的控股公司GoodFaith Technology Inc.(下稱“承信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F-1文件,計劃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主要有兩大業務。一是貸前風險評估和償付能力評估產品和服務,二是貸后階段的拖欠債務催收服務。
營收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承信科技總收入為859.20萬美元, 其中貸前風險管理服務收入占比15.6%,貸后催收服務收入占比84.4%。
也就是說,其主要盈利業務,正是貸后催收服務。
在貸后催收部分,截至2023年6月30日,承信科技成功收回的逾期貸款債務總額約為11億元人民幣(約2億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1年,成功收回約136億元人民幣(約合20億美元)和110.3億元人民幣(約合17億美元)逾期貸款。
其中,對應每位收款人員每月催回等平均金額約為37萬元人民幣、155萬元人民幣和133元人民幣。
成功催回的這部分逾期債務,對應的不良資產總額數額不小。截至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0日及2021年,承信科技收取的拖欠貸款債務總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約19億美元)、500億元人民幣(約74億美元)和339億元人民幣(約合52億美元),累計近千億元。
不僅僅是千億生意,節點財經發現,這還是一筆高利潤業務。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毛利為185.81萬美元,上面同期為533.92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客戶范圍上,承信科技目前僅向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平臺附屬金融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其他從事消費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和服務,不包括點對點貸款人。根據此前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為國內十大商業銀行中的三家提供服務,并與某些企業和互聯網巨頭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合作。
身處這樣一個敏感行業,承信科技自身的運營也并不過關。招股書顯示,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內,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向社會保險計劃全額繳款,但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該公司并未為所有員工全額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和 2021 年,該公司中國運營實體的未繳社會保險金總額分別約為 100.86萬美元、142.98萬美元和 152.55萬美元。
因未足額繳納相關社保和公積金,承信科技表示,公司現有股東已同意補償來自監管的相關罰款、任何未償付金額以及任何相關成本和費用。
如此看來,此番納申報美股上市,承信科技的納斯達克之旅,似乎并非一路坦途。
文 / 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