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母嬰行業相關政策的不斷收緊,以及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倒逼母嬰產品迭代升級,除卻保證最基礎的安全性外,高端化、品質化趨勢凸顯。
在此之下,市面上涌現了大批打著“母嬰級”概念的家電、寢具、瓶裝水、地板......
對此,有外界聲音指出,此概念只不過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實現產品溢價的手段罷了,實則里面充斥著滿滿的智商稅套路。
高價嬰兒水,被上海消保委指出“實為概念炒作”
近年來,打著“低鈉淡礦、商業無菌、高偏硅酸、弱堿性”等賣點的嬰兒水(也稱“寶寶水”)逐漸在母嬰圈甚囂塵上。其中,包括農夫山泉、恒大冰泉、27000、HBay紐灣在內的多家水企都在局內。
然而,上海市消保委卻直言:“沒有「嬰兒水」這一說,就是一個概念的炒作。”
據悉,為了驗證嬰兒水和普通水的區別,上海市消保委特地購買了農夫山泉、恒大冰泉、北極泉等品牌旗下標注“適合嬰幼兒”的水。但經對比發現:相同品牌旗下的嬰兒水和普通水,在成分含量上并沒有顯著的差異。
可要知道,這些平平無奇的瓶裝水,因為在搭邊“嬰幼兒”后身價倍增,比普通水要高出20%-50%。就例如:1L的農夫山泉嬰兒水售價約9元,跟5L的紅蓋飲用水價格一樣;6L的恒大冰泉嬰兒水售價約72元,而同樣計量的低鈉礦泉水價格卻只有它的一半。
此前,丁香醫生就曾科普過:嬰兒并不需要專門的嬰兒水,燒開的自來水或其他飲用水,只要保證衛生就可以。沖泡奶粉的話,任何合格的飲用水都推薦燒開并持續沸騰1分鐘,然后涼至合適的溫度再用。
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瓶裝水市場發展已經具有較長時間,行業增速略顯乏力,為提高瓶裝水整體市場的持續擴張,細分市場拓展則是擴大瓶裝水產業規模的主要途徑。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產品只見噱頭不見含金量,“嬰兒水”也將承受高價和品質的雙重質疑。
“母嬰級”在家電領域是偽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嬰兒水的出現,只是揭開了打著“母嬰級”噱頭,實現產品溢價的冰山一角。在各大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母嬰級”,就會跳出各種產品的推廣信息,其中家用電器尤甚。同時,可以按照營銷方式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主打“母嬰級認證”。
例如:松下和米家的空調、TCL和惠而浦的洗衣機、方太洗碗機、邦先生晾衣機、IQAir空氣凈化器等,都宣稱產品已獲得了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的「CHCT母嬰級家電認證」。除此之外,像添可、本源、易開得凈水機、海爾洗衣機等則拿出的是北京中輕聯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的「CCLC母嬰特色認證」。
由此不難看出,目前有多家機構都在開展“母嬰級家電認證”服務。但問題在于,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行業層面都沒有關于“母嬰級”的相關標準可供參考,因此各家機構的認證依據都是自擬的。對此,有外界聲音提出疑問:“權威機構的認證勢必對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誰來監督認證的科學性與合法性呢?”
第二種,以“母嬰團體標準”作為產品背書。
例如:紅橡保濕新風凈化機、科龍睡眠空調、森歌蒸烤消一體集成灶、海信真空冰箱等都以“T/CAQI 138-2020《母嬰家電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為自己做背書。
但是團體標準并非強制規范,只是一小部分企業以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為目標自主制定發布的。這也導致部分團體標準可能存在技術水平不高、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這也導致,有些團體標準到最后就淪為了品牌營銷宣傳的工具。
第三種,聲稱是母嬰級電器,卻沒有任何根據。
例如:共秘光觸粘捕式滅蚊燈、一覓消毒柜、諾貝康熱水衛浴等產品也都打上了“母嬰”或“母嬰級”的標簽,但對標市面上相同類型的普通產品,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綜上來看,除了奶粉、紙尿褲、個護等必要的母嬰產品有明確規定外,像家電、飲用水等“偏門”領域,根本存在所謂的“母嬰級”。這只不過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造出來“偽概念”,并不能作為產品真正的差異化賣點。
此外,在各地市場監管通報中,也有多起母嬰小家電產品,如恒溫調奶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報道。而在黑貓投訴中更是可見,許多消費者對打著“母嬰”標簽家電的控訴。
消費者表示:“創維3公斤母嬰洗衣機T30MH存在清洗不干凈的現象,清洗過程完成后衣服上還有洗衣液泡沫,需要二次清洗。”“一覓母嬰消毒柜漏光漏味,會散發出濃濃的類似臭氧的味道。”
值得關注的是,家電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也讓很多消費者陷入維修困難、發生問題索賠難等維權問題中。
品牌想要撬動母嬰消費需勤練內功
誠然,所有的行業風口背后,都有其獨特的邏輯思維。而“母嬰級”概念營銷的出現,可能是消費需求升級所致,也可能是品牌差異化競爭所致。
眾所周知,隨著90后、95后進階成為母嬰消費的主力軍,他們育兒觀念的改變和消費能力的提升,深刻的影響了各行各業的商業環境。在吃、穿、住、行、用等各個領域,逐漸凸顯消費潛力,這也讓如家電、飲用水等企業開始打起了母嬰人群的主意。
除此之外,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品質的地位日益重要,已經成為了品牌核心競爭力。而在母嬰行業無論是在政策標準上,還是在監管力度上都十分嚴格,使得“母嬰”成為了安全、健康、品質的代名詞。
不可否認,品牌追趕消費趨勢和追求高品質沒有問題,但如果只靠炒概念、玩噱頭快速收割消費者,沒有能夠“立得住”的實力,遲早也會“掉馬”。
因此,各領域的企業若想撬開母嬰消費,更需勤練內功,從設計、研發、品質、材質、服務把好每一道關,才能實現守正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