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先辦卡,再消費”的預付費形式,已經成為了實體門店拉攏會員的一種慣用手段,但在此之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事件卻頻頻上演,讓消費者深陷維權困擾。
就在日前,青島嗨寶貝水樂園也被相關媒體曝出存在“退費難”“卷錢跑路”的問題。原因是有消費者反映,2021年他在青島嗨寶貝水樂園辦了一張2850元/35次的游泳卡,但使用還未超過7次,這家店就突然宣布停業閉店。
來源?見水印,攝?顧青青
根據青島嗨寶貝水樂園給出的閉店通知顯示:“因疫情影響嚴重,我們被迫進行戰略性調整,恰房屋租賃合同到期,公司決定關閉此店......如持有我店發行的有效期內的會員卡,請于2022年2月28日前與我店鋪客服聯系退卡?!?/p>
然而,也就在消費者聯系該店客服后,不僅沒成功退費,而且再聯系連回復都沒有了。更重要的是,經媒體查證,青島嗨寶貝水樂園根本不是恰逢租賃合同到期才閉店,因為該機構在此地的租賃合同距離到期還有2年時間,而且根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已經在1月7日時,在青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北區分局進行了簡易注銷。
值得關注的是,不只是青島嗨寶貝水樂園,筆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嬰幼兒游泳”發現,有關于退費糾紛、店家跑路的案例不計其數。其中,有多位消費者反映:“2021年12月23日,石家莊愛悅堡中儲中心店通知關門停業,購買的嬰幼兒游泳儲值卡未消費費用難以退回。”
還有消費者表示:“成都貝優奇嬰幼兒游泳館(成都339店)店鋪關閉,老板跑路,受害者達一百多人,孩子們的40萬游泳費不給退?!?/p>
由此不難看出,在預付消費模式之下,消費者處于被動地位。雖然經營者往往給出十分優惠的方案吸引消費者預付費用,可一旦經營者突然“關店跑路”或者“以各種理由不退費”,消費者維權就困難重重。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嚴格限制預付費模式,關鍵還得靠有關部門制定嚴格的規定,讓預付卡消費糾紛有法可依,針對于此,已有部分地區提出規定,其中《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將于2022年6月1日開始施行,對違反本條例規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誠然,預付消費可以讓門店精準鎖定活躍會員,但一次次的退費難和卷款跑路事件打擊著消費者的信任程度,預付卡管理條例的出臺希望能夠那些突然停業的機構盡早給消費者一個交待和說法。
信息來源:
《青島嗨寶貝水樂園關門閉店 消費者退卡無門》——信網,顧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