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新時代的農村農民,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作依托,而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品牌化、數字化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金秋十月,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中國農村的每一塊土地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值此豐收之際,中國食糧行業也收獲了一家上市公司。
10月12日,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十月稻田”,股票代碼:9676.HK)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首日十月稻田股價上漲22.66%,截至10月18日其總市值已上漲至255.8億港元。
在食糧屬性之外,這家上市公司還有著令資本市場更為青睞的互聯網與數字化屬性。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農業現代化程度卻不高,十月稻田的發展與上市是中國農業品牌化、數字化升級的縮影之一。
那么,十月稻田的這條升級之路開創性、持續性在哪里?它又將給農業現代化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讓食糧更輕、更快
十月豐收季,許多村民收好了水稻、玉米,正等待下鄉糧商們來挨家挨戶收糧,而這些糧食在經過層層轉手與加工后,部分將通過集市、超市等渠道,進入千家萬戶的廚房。厚重而漫長的貿易鏈條,束縛著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新,往往是在對比之中產生的,十月稻田的成功,就從輕、快開始。
2005年,創始人王兵和妻子趙文君創立沈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開展原糧貿易業務。那時,他們往往只能先等著批發商、零售商來“上貨”,再將大米運到指定的倉庫或超市,每賣出一袋米,利潤不足1元。
2010年前后,電商發展得正如火如荼,王兵敏銳地洞察到了互聯網潮流。恰逢京東首次擴大商品類目,2011年他成立了“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品牌,開始與京東合作,并以此扎根電商。
1 號店、當當網、天貓超市、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盒馬、社區團購……此后,十月稻田抓住了各個電商渠道興起的時機,比如2020年,疫情影響下社區團購快速發展,十月稻田開始與社交電商平臺合作。
在消費行業,渠道的便利性往往就是銷售的可能性。乘著電商發展的東風,十月稻田獲得了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其營收一路從23.27億元、35.98億元,增長至45.33億元,下一步正摸向百億。其中,電商營收占比分別為68.1%、60.9%、58.6%。
事實上,電商的崛起,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沖擊,而且沖擊不僅局限于渠道本身,而是運營邏輯的改變。此前,食糧行業就是傳統的批發、經銷邏輯,不僅鏈條長,效率也低,而電商的到來從根本上帶來了運營邏輯的改變,即從批發思維、經銷思維轉為消費者思維。
如王兵所說,十月稻田從線上得到了大量客戶,對產品也有了新的認知?!皼]做線上的時候,我們接觸客戶的維度很少。但我們在線上發現用戶對我們的產品有很多不同的評價,這就能推動我們去做更好的產品,做更好的服務?!?/p>
運營思維的改變,讓十月稻田變得更輕,也更快。一方面,它的營銷更貼合當下年輕人,截至2023年3月,其已與超過4000名KOL及KOC合作,自營網店及媒體賬戶總粉絲2800萬。另一方面,它的組織也更輕、更快,更能讓它適應復雜多變的渠道環境與市場環境。
據王兵介紹,十月稻田的營銷端擁有上百個小組,這些小組每天都在研究渠道發生的變化,有新渠道就會去嘗試。以盒馬鮮生為例,早在 2015 年盒馬剛起步、整個團隊只八九個人時,十月稻田就開始與其合作,隨后旗下產品一度覆蓋了盒馬的200余家門店。
憑借互聯網式的運營、營銷,十月稻田在食糧行業闖出了名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認知度。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與其他品牌相比,十月稻田的客戶中擬向親友推薦該品牌產品的比例最高,約為59%,愿意再次購買產品的比例最高,超過60%。
簡言言之,十月稻田的模式獨創性公式在于以更輕、更快的互聯網營銷,在這個行業形成了一定的渠道壁壘、品牌壁壘。
數字化動能
更輕、更快的運營思維轉變,讓十月稻田伴隨互聯網的崛起在食糧這個“螞蟻行業”闖出一片天。而在更輕、更快的運營思維背后,十月稻田實際上抓住的是食糧的數字化機會。
王兵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東北農業的困境是每年糧食產量大,但現代化程度不高,需要用品牌化帶動農民增收,在線上做大米、雜糧的品牌化,通過品牌運營打通整個產業鏈,才有可能提高農民收入。”
十幾年來,中外無數科技大佬、科技企業都投身農業,試圖用技術為農業找到新的出路,有人掏錢贊助農業科研,有人科學化養殖……與從上至下、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金錢的方式不同,十月稻田選擇從銷售端開始,自下而上地實現對食糧行業的數字化改造。
十月稻田的起點是2011年上線京東,是互聯網銷售,但隨著十多年的發展,它早已經將互聯網、科技與數字化延伸到更上游的生產、供應鏈等環節,實現了從生產、供應鏈到營銷的高效數字化。
生產上,十月稻田實現了生產的高度標準化及自動化,并致力于使用最先進的設備,不斷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截至2023年3月,已有超過十條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
供應鏈上,十月稻田在上海、天津、成都、沈陽和東莞的五個自營區域配送中心以及十個地方倉庫建立了現代化庫配體系,可以在消費者下單后的三天內向指定的倉庫或終端消費者發貨,提升了消費者滿意度。
比如在2022年雙十一銷售活動中,通過動態訂單預測、庫存管理、生產計劃及物流安排,十月稻田成功完成了通過在線銷售渠道下達的超過100萬筆訂單。
盡管目前十月稻田仍然處于營銷投入階段,凈利潤、毛利率還有較大增長空間,但隨著生產、供應鏈、營銷數字化的持續推進,十月稻田的生產效率、運營效率將持續提升:數字化成為了十月稻田增長的持續動能。
增長確定性
在數字化推動下,十月稻田取得了快速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的收入計,十月稻田在中國廚房主食食品市場參與者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0.2%。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其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在中國前五大廚房主食食品公司中最高。
但前路漫漫,食糧行業仍然大且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十月稻田面臨來自大型集團、小型自營銷售商、新進入者等的挑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預包裝大米、雜糧、豆類及籽類行業競爭激烈且分散,按2022年收入計,前五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僅為8.9%。
在這樣的市場中,十月稻田的增長確定性來自哪里?
按照波士頓分析矩陣,對一個企業可以以四象限法進行分析,坐標軸的兩個變量分別是業務單元所在市場的增長程度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市場增長較快、企業所占份額不斷提升的企業更具增長空間。
《一點財經》看來,十月稻田的增長確定性來自兩方面:第一,中國預包裝大米、雜糧、豆類及籽類行業的增長;第二,十月稻田品牌品牌效應支撐下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
在消費者多層次、升級的消費需求,穩定、高效、高質供給的支撐下,預包裝大米、雜糧和豆類及籽類產品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其市場占比從2018年的14.9%增長至2022年的19.4%,并預計到2027年進一步增長至25.7%。
而且,與2022年日本及韓國52.9%、41.8%的市場份額占比相比,中國的預包裝大米、雜糧和豆類及籽類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并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
找準了“大水”的十月稻田,也正在自身努力下成長為“大魚”。
一方面,多元的品牌化布局讓它能夠滿足消費者升級的、多層次的消費需求。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十月稻田已成功建立并運營三大品牌,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并形成了差異化品牌布局。
其中,十月稻田于2011年推出,定位為專注于滿足大眾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多品類廚房主食食品品牌;柴火大院于2011年推出,定位為抓住中高端市場;福享人家于2018年推出,致力于為中國家庭提供物有所值的優質大米產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強化了十月稻田的整體競爭力。2020-2022年,東北預包裝優質大米產品的平均售價約為每公斤6.0元、6.1元、6.1元。而十月稻田的預包裝大米每公斤售價在8-20元不等,柴火大院的在每公斤11-30元不等,均明顯高于平均售價。
另一方面,生產、供應鏈的數字化、規范化讓它能夠保持穩定、高效、高質供給。
截至2023年3月31日,十月稻田已在中國五個核心糧食產區附近建立五個生產基地,即沈陽新民生產基地、五常生產基地、松原生產基地、通河生產基地及敖漢生產基地。
優質的生產、良好的運營,塑造了十月稻田的產品力、品牌力。2022年,其有八款年收入超過100百萬元的SKU,其中兩款于2021年后推出。按2022年京東銷售額計,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品牌旗下大米產品的復購率分別為39%及36%,高于26%的行業平均水平。
以此來看,十月稻田的增長確定性來自中國預包裝大米、雜糧和豆類及籽類市場的增長,以及十月稻田市場份額增長。
結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管理大師赫伯特·西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企業的成功,都是決策的成功;任何企業的失敗,都是決策的失敗……決策的正確與否,決定著組織發展的盛衰,關系到組織的生死存亡,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p>
十月稻田也是如此。從電商起步,到抓住每一輪新渠道崛起的東風乃至布局多元化渠道;從將互聯網思維引入這個行業,到進行生產、運營的自動化、數字化;從一開始就多品牌布局,到不斷拓展自己的渠道、品牌、品類邊界,十月稻田的每一個決策都踩在了時代的脈搏上。
當然,它的入局和發展本身就根植于時代本身。長遠來看,十月稻田的增長確定性來自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以及中國糧食產業的品牌化、數字化機會,這是它的機會,也是中國農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