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商最終還是要靠效率競爭
2023年上半年最大的價值在于終于找到了確定性:1,消費仍然在增長是確定的,只是增速不再那么高;2,必須從“流量”轉向做“留量”是確定的,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傳統消費領域,所有企業都在強調做單客運營,提升用戶粘性。
互聯網和電商行業“看”到了這兩個“確定性”。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規模增長維持在2%-2.5%之間;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7.2小時,同比增長7.7%,月人均單日使用次數達到116.3次,同比增長5.4%。
目前,中國電商發展進入“留量”攻防戰,各平臺使出了渾身解數,或從價格入手,或從體驗入手,或從供應鏈入手,分別對應好價格、好體驗、好商品。事實上,當前的電商競爭早不是價格、商品等單一維度的競爭,而是囊括價格、體驗、效率、商品等在內的綜合競爭。
但在綜合競爭中,不同平臺的發展也各有側重。那么,極致內卷的中國電商,路在何方?哪個方向才是電商更可能的未來?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
這場綜合競爭,在不同電商平臺口中有不同的“稱謂”。在拼多多口中,它又被稱作“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初,拼多多宣布聯合創始人趙佳臻出任執行董事和聯席CEO,與陳磊搭檔共同管理公司業務。在宣布任命的同時,拼多多首次提出進入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將提升質量作為首要目標。
那么,什么是拼多多口中的“高質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首個季度,它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8月29日晚,拼多多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這是一份再度全方位超預期的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二季度總收入為52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6%,調整后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42%。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3.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在增速超市場平均的同時,拼多多這份財報還很健康。數據顯示,二季度銷售費用率33.6%,研發費用率5.2%,均低于市場預期。
高增速的同時做到健康發展,這就是拼多多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舉措正帶給我們比預期更快更多的回報”,趙佳臻表示。
具體來看,怎樣才算高質量發展?趙佳臻介紹拼多多為此做了什么:“上個季度,我們建立了‘百億生態’專項,將資源優先向優質商戶和商品傾斜。這一專項正帶領平臺中小企業和優質商家提質增效,進而帶動平臺整體服務效率與品質的提升。”
從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拼多多的高質量發展有三個關鍵詞,分別是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高質量生態。其中,高質量消費指的是通過“百億補貼”等激發消費潛力,高質量供給指的是以優質商戶和高效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好商品,好生態指的是提升平臺消費體驗等。
在《一點財經》看來,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高質量生態三者各有側重、相互依存,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三角。其中,高質量消費是發動機,高質量供給是能源,高質量生態是加速器。
通過這樣的高質量發展,拼多多在競爭上升維。如果說此前拼多多的發展公式是“流量+效率+供給”,那么隨著轉向高質量發展,它的發展公式變成了“流量+供給+效率+體驗”。不但增加了“體驗”競爭,供給還上升了一個順位,而且,優質供給的重要性將持續提升。
高質量供給的本質是什么?它的重要性提升對拼多多的高質量發展有何意義?
向生產效率要增長
中國電商正邁入新時代。我國網民規模增速自2007年之后出現自然回落,到2014年后基本穩定在6%左右,電商營收增速在2013年達到231%的峰值后,逐步降至20%-25%左右。
隨著2023年上半年的發展,整個行業摒除外部因素尋找到電商的確定性,并潛心發展,探索如何在新時期繼續增長。大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從求“流量”轉向求“留量”,從對新增用戶量的競爭轉向為存量用戶提供更好的價格、產品和服務。
這就是當下電商行業的三個發展重點:
一更好的價格,即低價路線,目的在用戶量的爭奪上,并非長久之計;
二更好的產品,即高質量發展供給,目的在于以優質供給和生產效率提升,提高用戶粘性和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升,更耗時間,效力也更持久;
三更好的服務,即高質量生態,用更好的用戶體驗提升用戶滿意度,屬于錦上添花。
隨著電商轉向全面競爭,各平臺在這三個方面均有所布局。一開始就以價格取勝的拼多多,在回防“價格高地”的同時,一手抓平臺生態,一手抓商品供給。在《一點財經》看來,其在高質量供給上可以更有作為,以抬升自身天花板,走向更高維度的增長。
什么是更高維度的增長?
長期以來,中國電商走的主要是廣告平臺路線,弊端是非常受流量和用戶活躍度影響,也因為“版面”有限導致存在價值天花板。而通過高質量供給,拼多多的方向更類似賺效率提升的錢,只是之前是從流通效率上做文章,現在是從流通效率+生產效率上。
從淘寶、京東到拼多多、抖音,電商平臺不斷崛起到原因在于提供了更高效的供需信息撮合方式,提高了商品的交易和流通效率。其中,拼多多一直致力于提高流通效率,先是拼購、個性化推薦、社交短鏈等將交易效率提升到極致,后來物流與供應鏈建設提高了物流效率。
電商是連接供需兩端的平臺,將“需”這端的效率提升做到一定程度后,電商平臺們開始從“供”上下功夫,比如從企業管理、供應鏈管理、消費者管理與數據分析等方面。其中,拼多多在供給端的步子邁得不大,但扎得夠深,聚焦于生產和運營上。
以此,拼多多可以從流通端的效率提升,轉向生產+流通的雙向效率提升,增長空間更大。
為什么農特產是未來
拼多多的“高質量供給”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農特產品,一個是科技創新。
農產品起家,農業是拼多多高質量發展的立足點。“一個企業要發展,最核心還是要回到自身,理解自身存在的價值和目的是什么......拼多多希望為用戶提供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服務,這是和其他電商企業存在差別的地方。”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曾表示。
在首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季度,拼多多也在農業和科技創新上有所投入。
資料顯示,二季度,拼多多“農云行動”深入山西運城、四川成都、陜西西安等水果大產區以及湖北潛江小龍蝦、福建霞浦海產、山東金鄉蔬菜、蘇州大閘蟹等農產帶,為當地商家提供電商運營專場培訓及一對一定向運營指導。
△潛江小龍蝦
同時,越來越重的拼多多持續加碼研發投入,今年第二季度,其平臺研發投入超27億元,創歷史新高。二季度拼多多聯合高校與農業科研機構,舉辦了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賽等,并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研究基金,用于支持中國農業大學開展農業科技基礎研究與“卡脖子”技術攻關。
“如果說科技小院拆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墻、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墻、教學與科研之間的墻、教與學之間的墻。我們還想拆一堵墻——科研與市場之間的墻。”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什么拼多多要從零開始地專注農業領域?
第一,農特產品需要改造,且存在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數字化的市場機遇和空間。
在農特產品的品質升級和效率提升上,拼多多存在更大的施展空間:與服裝、家電、日化等標品相比,農特產品的流通環節層級較多,流通效率較低;農特產品生產分散、品牌化程度低,拼多多擁有更大的價值鏈延伸機會。
第二,在農產品品質升級和生產效率提升上,拼多多有優勢。
對農產品來說,比一時的訂單量大增更重要的,是需求和生產的穩定性。拼多多在擁有大量用戶數的同時,還擁有龐大的數據反饋以及強大的訂單反饋能力,在為農產品生產帶來大量訂單的同時,更保持訂單的穩定性。
農業之外,中國制造領域也存在大量的品牌化機會,這也是拼多多的機會所在。通過國內、國外雙向驅動,它正在帶領越來越多的產業帶商家出海,在帶來大量訂單的同時,也創造比外貿更大的利潤空間。
結語
零售行業的發展模式有兩個:一個是靠規模和效率,一個是靠品牌、服務。
隨著農產品、產業帶領域的品質提升和效率優化,拼多多可以有更大空間做好消費者體驗和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升,這就是它的以高質量供給促進高質量發展之路,也是中國電商的終極進化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