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2.4萬億元的天量債務爆出后,讓本就信心不足的房地產行業,越發雪上加霜,房企股價遭遇集體下挫,業內公認的萬科、龍湖、保利、中海等“優等生”也不免被波及。多家證券機構提醒,行業預期降至冰點的情況下,優質公司可能被“錯殺”。
日前,中金公司發布報告分析,龍湖集團2023年上半年權益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656億元,同期經營性收入122億元,其中運營和服務收入分別為63和58億元,公司年初至今銷售額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銷售額在2000億元左右,表現優于同行。
此外,中金公司認為龍湖保持較高的拿地強度,上半年共獲取20幅土地,且全部位于超高和高能級城市,有利于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龍湖集團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隨著消費復蘇,將為公司利潤提供良好的補充。
基于此,中金公司認為,“市場對民企財務壓力擔憂加劇背景下,龍湖集團股價超跌,當前具備一定配置價值。”
野村證券報告直言,“龍湖是行業內最優秀的開發商之一,如果7-8月房地產政策出現重大放松,龍湖將成為主要的Beta(低風險)投資標的”
野村證券分析,龍湖難以避免會受到整體房地產行業低迷的影響,但其在投資端“量入為出”的策略,能夠保持土地儲備穩定和長期發展。
為了面臨更嚴峻的形勢,龍湖也在經營性業務上持續發力,挖掘新的增長動能。龍湖CEO陳序平在股東大會提到:“今年開始,我們將圍繞全集團經營性現金流為主這個目標前進,未來將不再依靠融資負債規模的增加去驅動公司業務增長,而是靠各個航道現金流回正驅動公司的增長。”
銷售和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穩定之外,龍湖在融資方面繼續保有主動性。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曾在評級報告中提到,“得益于支持部分民營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渠道的政策,龍湖獲得銀行融資的渠道有所加強。”龍湖的在岸銀行貸款余額在2022年增加了220億元,達到1120億元。此外,龍湖還擁有充足的未抵押投資性物業資產,這部分資產價值超千億元,令龍湖有更大的融資空間。
因此,惠譽確認龍湖集團BBB投資級評級,展望上調至穩定,這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內房上市公司首次獲惠譽展望上調至穩定。
截至目前,除惠譽外,標普、穆迪分別給予龍湖BBB-/Baa2的投資級評級,龍湖集團繼續保持境內外“全投資級”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