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市場進入快速復蘇階段,疫情讓消費行為產生諸多變化。但對于今天的商業環境來說,不確定性不是最大的風險,而是用過去的邏輯做今天的事,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過去三年,我國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震蕩低增長。而今疫情結束,全民消費進入通縮時代。當老百姓不愿意把口袋里的錢掏出來,實體母嬰人該如何延續自己的生意?
實體母嬰人會算賬,但算的是小錢的賬,而不會算人心的賬
大健康產業發展如此迅猛,大家都在追求理性消費,生意成交的前提一定是平臺或者品牌方能否給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Z世代消費者并不盲目追求奢侈品,他們更喜歡國貨,因為他們是配方黨,他們對產品有自己獨特的認知。
對此,我們母嬰實體人,要打造自己的護城河,要成為母嬰領域的專家。因為在未來發展的諸多不確定下,唯一可確定的是:2023年是實體商業的元年。
阿里巴巴誠信通銷售總經理桂強軍
阿里巴巴誠信通銷售總經理桂強軍表示:阿里巴巴從去年開始就不再關注GMV,不再關注雙11銷售額,而是更關注單個消費者在平臺上能消費多少錢,能在平臺停留多久!尤其是今年阿里巴巴進行事業部改革后,全面將創造用戶沉浸式體驗作為主要目標。
桂強軍表示,實體母嬰需要提升四個認知:1)用人上大膽啟動90后和00后,只有年輕人更懂年輕人;2)營銷上打通門店私域,精細化運營會員用戶;3)品類上延伸用戶零售業態,不能只有123品類,要看到用戶的生命周期;4)渠道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發展時刻在警醒著,實體人必須要全面拓寬營銷路徑,用數字化零售實現單客增長。
母嬰人學習專業是反人性的,讓導購成為專家更是反人類。聽專家的課就能扭轉你的生意,這是不可能的。
洪龍科技總裁陳光永
洪龍科技總裁陳光永表示:讓店員去學專業,學調理的技能和技術是行不通的,培養專家導購是個偽命題。13年,堅守賦能門店的成長之路,從2016年開始,各種專業培訓做了203場次:爆破培訓營,復旦大學基礎醫學班,歐洲臨床營養國內授課,歐臨境外授課,歐臨學員劍橋進修班。讓導購掌握基礎技能和服務路徑,才是他們最要做的。
13年以來,為了提升門店的專業服務能力,洪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從洪龍復旦基礎醫學營養班,到歐洲臨床營養師培養,再到劍橋大學臨床營養研修班。
甚至為了服務門店形成精準營養干預閉環體系,2018年投資進入醫學檢驗領域,為門店引進數據檢測、健康管理評估系統,累計幫扶門店達到5萬家。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洪龍科技緊跟時代發展,為了讓母嬰實體商業環境更接地氣,更融合消費者需求,在方案、系統、服務上進行迭代創新,正式推出LaitapCare+家庭健康能量站。
其包含精準長高、精準脫敏,腸道調節、重金屬元素調理、卒中心梗嫁接的養心護腦五大板塊,讓母嬰店全面向全家化健康營養解決方案進發。
目前,母嬰實體擁有2萬家調理型門店,針對這些轉型成功的門店,洪龍采用調理閉環“5+2”模型,和全美頂級的機構進行合作,智能問卷分析系統,功能醫學人工定制,3-5天就把搭配好的營養素解決方案快遞到家,給到消費者。
Laitap Care+家庭健康能量站“1+2+N”應用場景表現在三部分:1)在實體店,呈現智能端機器,實現消費者線上數字場景化;2)在手機端,實現專家分析和營養師定制;3)在消費端,實現專屬營養跟進指導。
通過場景+系統的閉環,實現“嬰幼兒/成人健康自檢,專家面對面,功能性、個性化營養素方案定制,常見病科普中心,新手寶媽育養百科,個人健康基線管理中心”。
洪龍科技打造母嬰實體新零售的決心“昭然若揭”。對此,陳光永表示:沒有數據去調理消費者的身體,這是瞎扯。不以數據、不以檢測為工具,去解決消費者問題就是耍流氓,在這里我們必須敬畏技術,敬畏科技。
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經在不斷刺激母嬰實體的商業迭代
目前,線下實體母嬰的私域流量遠遠沒有被發掘,有90%的私域流量需要被深度挖掘。挖掘的前提需要建立新認知,那就是文化的賦能和思維的賦能,它一定能趕得上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
桂強軍強調:擁有平臺思維,也就是元宇宙的思維。在元宇宙體系里,你是誰不重要,你背后的力量牽引才重要!這也預示著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要相信,未來你的門店需要有員工,還需要有個AI機器人。
商業呈現的最后鏈條才是供應鏈的賦能,供應鏈一定是專業、專家、專注的融合。但很多實體母嬰人卻把供應鏈作為最開始要做的事情,本末倒置了!
互聯網醫療創業導師董凱峰
互聯網醫療創業導師董凱峰表示:互聯網醫療發展非常迅猛,母嬰實體可橋接的“在線極速問診”,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讓6000個專家醫生同時在線問診,同時在互聯網醫療線上數字化體系里,可以幫你快速找到醫生,讓10000+位三甲專家,3分鐘快速接診(三甲專家3分鐘接診只要19元)。
這就是時代的迭代,我們要相信打敗你們的不是同行,而是你不改變的思維,當你的認知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那被淘汰勢在必然。
現在的母嬰實體卷到天花板: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目前,母嬰店內卷已經到達天花板,20年前對實體母嬰人是“淘金”時代,20年后必然是“煉金”時代。
過去的競爭激烈是打價格戰,今天的競爭必然是用戶反哺零售增長,進一步提升品牌和高價值用戶關系的親密度,實現LTV(生命周期總價值)的提升。
母嬰前沿創始人包亞婷
母嬰前沿創始人包亞婷表示:全國30萬家母嬰店,經過疫情的洗滌,縮減到18.8萬家,今年還可能會倒閉近10萬家,母嬰實體生意已經卷到天際。
各品牌方找醫生站臺分享專業課,很多母嬰店主盲目參會學習,走馬觀花,沒有接受系統化、標準化學習,只是為了跟醫生合影造勢,最后讓消費者的信任買單。
這種營銷式的學習,根本無法解決引流獲客和鎖客問題。沒有科研背景、沒有資源整合,沒有檢測數據,只有產品,是無法通關的。
隨著母嬰行業的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母嬰店絕不僅僅是賣貨的場所?!皩I服務”和“健康管理”是母嬰實體行業的老生常談,但功夫練就到幾層才能算是高手?真正成就消費者的沉浸式體驗,母嬰實體人又能做到幾分?這是母嬰行業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