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業評論/原創】
“春夏的四件套該如何選擇?”
打開抖音短視頻,看到一個戴著透明框眼鏡,穿著紅格子衫的男生對著鏡頭開始娓娓道來怎么挑選春天的床品。
這樣的商品內容,是商家抖音運營的常規工作,也是用戶刷短視頻的日常。
視頻里的這個年輕人自稱“大嘴王”,一個85后,他的抖音粉絲有46.7萬,同時他的直播間營業額日均達到了60萬元,單日峰值銷售額最高達百萬,對于小商家來說,這樣的成績足夠令人驚訝。
而這與“大嘴王”背靠南通成熟的家紡產業鏈密切相關。坊間傳聞,國內50%以上的床品來自南通,這個來自南通的產業鏈已經足夠完善,同時,這個傳統的產業帶如今還搭上了“抖音電商”這輛新的列車,在抖音平臺上,南通家紡產業帶活躍的帶貨主播就有3萬多個賬號。
而如南通家紡這樣的“傳統產業帶”+“全域興趣電商”的模式已經成為新的商業圖景,傳統產業帶也邁入了新的時代。
01 新故事:產業帶的“中場戰事”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交錯著一條條產業帶,國內產業基礎很大程度也都是由這些城市產業帶串聯而成。
從東邊浙江諸暨的珍珠,到南邊廣州服飾產業,再到中部河南許昌的假發等等,這些橫貫中西南北的產業鏈條點亮了中國的商業版圖,他們是當下第一、第二產業的骨骼血肉,也是第三產業的堅實支撐。
雖然產業帶擁有極強的勢能,但也有自己的諸多問題。
產業帶的基礎定義里是產業和生產要素的“集聚”、“融合”,各大企業依托于同一片地理區域,集合同樣的優勢資源,也形成了當下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同時如果產業帶想講好新故事,更需要找到用戶在哪里,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商家們需要離用戶更近一點,鏈路更短一點。
當視角從產業內部挪開,向外看外部世界,我們發現大環境也時過境遷。
2月1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在北京發布《電商新模式創造新品牌、激發新消費的機制和政策研究》報告,其中指出了當下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一方面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約10.51億,其中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 8.41 億。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明顯達到9.62億,這就意味用戶基本“線上化”,網絡消費是大家生活的日常,而短視頻的增長或能帶來的新的市場空間。
同時用戶消費需求持續升級以及更加多樣化、細分化,而消費市場的結構化升級,也對產業的反應速度提出了要求,需要企業能夠看到用戶,滿足這些尚未充分滿足的細分市場,同時針對性地組織產品設計、備料和生產加工,進行商品品類拓展以獲得“先機”。但是如上文所說的問題,傳統產業帶和線上用戶有著看不見的結界,他們需要借助新的力量找到對方。
比如來自廣東的揭陽塑料家居企業海興集團,在抖音電商上通過“@Haixin海興家居日用旗艦店”賬號推出雙開門塑料柜后,發現消費者提出了“關柜門時手感不夠”的問題,因此修改生產模具,實現柜門閉緊時能發出“咔噠”聲。這款產品在抖音電商上累計銷量超過10萬件,還獲得外貿市場客戶的主動問詢。
產業帶在變化中也要講出新故事,結合新電商模式和線上平臺對產業帶來說或許是一個好法子。
02 新生態:產業帶融入電商基因
“電商”是線上平臺營收的重要渠道,也是線下產業走上新舞臺的契機。
電商對于互聯網世界不是一個新鮮事,但是在當下依然有新故事可以說,2022年5月抖音電商升級成全域興趣電商,在BC兩端協同發力,通過覆蓋全場景、全鏈路購物需求,滿足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內容、商城、搜索等協同互通,為商家生意帶來新增長。
依托于“內容”興起的新電商商城有著屬于自己的特色。初期大部分的用戶是被短視頻種草的方式轉化,這個階段消費的商品往往是標準化、單價低的商品;但是隨后短視頻內容生態不斷完善,“直播帶貨”成為了其重要的模式,無論是達人帶貨還是商家帶貨,這兩年抖音電商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打好基礎后,抖音電商開始建設自己的“商城”,如今“商城”的按鈕被放在抖音的主頁,與內容同樣重要,而這座應有盡有的“新城”里釋放了更多的潛能,如果說“內容”是瞬間激發用戶的需求,形成的是“短平快”的網絡消費行為,那么“商城”和“搜索”則是讓用戶在“穩定的場”里找到自己“滿意的貨”,滿足的是用戶更深層、更難以被撬動的需求。
而短視頻、直播、商城和搜索也就是全域興趣電商的四個重要工具,“貨找人”以及“人找貨”的鏈路雙向打通,給產業帶的商家們搭建了新的展示舞臺,以及找到用戶的重要平臺。
抖音電商和產業帶都意識到了彼此的重要性。
2022年6月,抖音電商推出了“產業帶成長計劃”:其將針對全國的產業集群,打造百強產業帶,系統化、規模化地扶持產業帶和中小商家。其中包括抖音電商聯合地方推出了“產地名片”項目,如打造浙江“濮院毛衫”產地名片,為商家帶來超過100億的銷售額,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區域品牌影響力。
不同種類、不同區域的商家也積極借助平臺拓量。在去年“抖音921好物節”上,全國50個不同地域的產業帶云集,9月9日至21日,平臺上的直播時長累計達3376萬小時,掛購物車的短視頻播放量為721億次。
抖音電商回到市場的上游,和產業帶結合,攜手共進,各大產業帶在這個當下依然保持著高增長率的短視頻平臺上找到用戶以及明晰他們的需求,借助內容釋放產品更多、更大的價值。
這是一場“全域興趣電商”和“產業帶”的雙向奔赴。
03 新效能:“全域興趣電商”的想象空間
1+1是大于2的。
當產業帶融入了電商基因后,之前的很多問題當下已經逐漸被解決了。原來商家們對傳統銷售途徑過于依賴,而現在基于新的電商平臺則可以建立起與用戶一對一、點對點式的關系,不僅開辟了新的銷售渠道,同時也能更好地洞察用戶的細分需求,也就帶來了新的銷售增量。
“DIGM女裝旗艦店”創始人劉廷介紹道,有一次,有消費者在直播間說希望購買店內的某短款連衣裙的長款版本。了解到消費者需求后,他們馬上跟進做了長款,沒想到“這句話”使得他們多賣了幾千件衣服。
銷量提升是肉眼看得到的,而看不到的、能帶來更多勢能的是“品牌價值感”的提升,企業們正試圖借助抖音電商平臺重新定義自己的品牌。
打造企業品牌第一步,是這些企業能被看見,抖音電商給了企業足夠多的表現空間,也就有了“講故事”的機會,企業有機會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內容場域來塑造自己品牌形象。
商家們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方面是建立抖音賬號的矩陣,主要包括個人IP號以及商家號,傳遞專業內容的同時講述創始人的個人故事;另一種是用個人的視角講述商品和品牌的故事,比如抖音賬號“襯衫老羅”,從短視頻主角到直播主播都是他親力親為,有120萬的粉絲數,目前已經是抖音電商上目前襯衫銷量第一企業。
當然,“好貨”才是保證品牌的堅實基礎,而這些存活至今的產業帶們自然各有各的產品優勢,完整成熟的產業鏈以及堅實的產品實力才是商家們的大后方。
抖音電商也順勢面向服飾鞋包領域推出了“王牌工廠”項目,助力優質制造商孵化工廠自有品牌,專門為一二線的服裝品牌做代工的“襯衫老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站在更高、更大的視角上,我們或許還能發現“全域興趣電商”助力產業帶產生了更多的效能。
一方面基于新平臺企業將供應鏈和流通組織方式從“以生產制造為核心”調整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降低了供需錯配,縮短了從供給-需求的距離,也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本質上在于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推動線下世界線上化,結構性的變革拓寬商戶提供服務的半徑,以滿足消費者各時段的特定需求,由此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從而帶來了“新增效應”。
全域興趣電商+產業帶的模式毋庸置疑已經釋放了更多效能。向內,產業帶內部通過資源的聚合形成了極強的集聚效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向外,其聯合抖音電商描摹出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如今,像“大嘴王”這樣的商家賬號在抖音電商平臺上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圖景,而依托于當下新的電商模式、借助內容的力量、利好的平臺扶持,傳統的產業帶正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