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楊柘
作為財信系的重要成員企業,財信地產、財信集團的重整申請,日前已獲得法院裁定受理。這不僅會影響到財信發展的控制權,還將引領財信系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重慶富豪盧生舉,從一個鐵器廠采購員干起,不斷拓展業務邊界,20多年來,初步鉤織出一個全金融牌照的民營資本體系,無奈地產和金融行業調整之下,他的金融帝國正在崩塌。
?
重整獲受理
懸在盧生舉心里已有4個月的重整事宜,日前有了新進展。
財信發展(000838.SZ)2月25日公告披露,其控股股東財信地產及間接控股股東財信集團,已獲重慶市第五中院裁定受理,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截至公告日,財信地產持有財信發展約3.9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6.25%,已被質押及凍結合計100%。財信集團持有財信地產100%股權。
這兩家企業,是盧生舉一手創建的財信資本系的核心,幾乎控制著財信系內地產及物管等所有經營業務。
據公開數據,財信地產控制86家企業,遍及地產、物管、環保、水務等業務;財信集團控制132家企業中,除了地產、物管之外,還有華澳信托,以及建筑、投資、經紀等企業及業務。
隨著這幾年地產行業周期調整,這兩家企業日子并不太樂觀,股權凍結、質押或者被質押等等司法措施,早已成為家常便飯,重整是唯一的活路。
據四川公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川公專審(2025)06號《財信地產資產、負債專項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財信地產資產為44.86億元,負債合計51.7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6.92億元。公司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財信地產經法院強制執行,有多起執行案件被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不過,在法院看來,財信地產還是具有一定的重整價值,財信地產持有麗晶酒店、財信發展控制權,以及通過項目公司合計持有土地儲備約240萬平方米等資產,已獲眾多投資人的認可。
對于財信發展來說,這兩家企業的重整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可能會影響公司控制權的穩定。公司公告提示,這次重整能否成功存在不確定性,后續重整實施不排除會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
盡管如此,還是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2月25日開盤,公司股價大漲,盤中最高漲幅6.12%,收盤漲幅2.52%,但昨日高開低走,收報于2.82元,跌幅1.05%。
?
主業萎縮
盧生舉2010年舉牌國興地產,交鋒數個回合后,成為這家房企的實控人,2015年正式更名為財信發展。之后,他以此為平臺發展房地產業務,這也是財信系唯一上市平臺。
受益于住房貨幣化和棚改紅利,房地產行業曾一度炙手可熱,公司迅速躋身渝派房企六朵金花之一,與龍湖、金科、協信等平起平坐。不過,自2020年開始的行業深度調整,財信發展走進低谷期。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約12.19億元。2024年的經營依然沒有得到改善。據業績預告,在部分項目計提和處置子公司股權虧損等因素影響下,預計期內歸母凈利潤虧損1.5億元至2.80億元,同比下降11.95%至40.03%。
其實,在行業調整開始之初,公司索性選擇不拿地的策略度過周期。
2021年至今,公司均沒有新增土地儲備,基本上在吃老本,由于商品房交付結轉量的減少,導致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大幅減少,已由2021年的50.55億元降至2023年的40.1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僅為7.48億元,同比大降77.43%。
據2024年中報,公司依然沒有新開工項目,期內竣工面積約4.62萬平方米、結算面積約12萬平方米,期內僅簽約銷售4.7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約2.34億元。
截至去年6月,公司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22.74萬平方米,剩余可開發建筑面積6.77萬平方米。這樣的體量,甚至不如龍頭房企一個住宅小區。
除了房地產投資業務之外,公司的第二大業務環保板塊,上述同期收入雖然增速近40%,但收入規模僅0.54億元,所占公司收入比重為8.42%。
?
帝國崩塌
盧生舉從大足縣鐵器廠的采購員干起,抓住改制機遇,獲得涪陵蜀東實業,然后西進重慶,涉足房地產行業。早期創業的路徑,和他的老朋友*ST金科黃紅云十分相似。
不過,在2010年殺入資本市場之后,他的創業軌跡逐漸和黃紅云漸行漸遠。黃紅云引領*ST金科(000656.SZ)為規模而戰,最終躋身千億房企陣營,而盧生舉則不斷拓展業務邊界。
在他的主導下,財信系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等形式,先后將信托、銀行、保險、基金及小貸等行業準入牌照納入麾下,基本實現金融全牌照的構想。唯一的遺憾,應該是在收購芝加哥證券交易所一戰中鎩羽而歸。
2016年,他帶領財團遠赴美國,對已有150年歷史的芝加哥交易所發起收購,這筆驚動海外內的收購,歷時兩年最終被美國證監會否決,但盧生舉一戰成名,魄力和膽識至今為人所稱道。
按照盧生舉的計劃,財信金融帝國,只差一張證券牌照就圓滿了,偏偏沒能如愿。
民營上市房企轉型金融全牌照企業的成功案例幾乎沒有,除了中天金融羅玉平,盧生舉應該是距離成功最近的一位。
隨著地產業、金融業先后調整,盧生舉的苦日子也拉開了帷幕。據天眼查,自2023年10月至2025年2月,他已被限制高消費58次,涉案總金額約66.19億元;去年10月至今,被執行總金額約44.13億元。
干采購出身的盧生舉,可能早已謀劃脫身之策。據媒體統計,2022年到2023年兩年間,他以減持股票、股權轉讓等一系列操作合計套現近18億元。
2022年12月,長城資產公開拍賣財信地產6.13億元債權;2023年5月,華澳信托發行的世茂信托等項目暴雷,財信系的窟窿徹底曝光于日光之下。
而此時,本就深居簡出的盧生舉,更是蹤影難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