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悉,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潛力巨大。當前,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如今,低空經濟風頭無兩。
11月6日,A股低空經濟板塊再度拉升,概念下多股漲停。其中,威貿電子30CM漲停,賽為智能、藍海華騰、光韻達20CM漲停,拓斯達上漲16.32%,榮盛發展、天汽模、山河智能、紫江企業等10CM漲停。
消息面上,工信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會議強調,要積極穩妥發展低空產業打造新型工業化典范。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包括補貼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
政策密集出臺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以來,無論中央或是地方,對低空經濟的支持持續升溫。如,此次會議還提出要抓好頂層謀劃,謀篇布局低空裝備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和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生態。
在國家級部門的推動下,多地也在近期密集發布了低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方案。
深圳市發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旨在通過一系列資助和獎勵措施,促進低空經濟企業的落戶和發展。
山東省則印發了《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形成10個以上標桿應用場景,開通50條以上市內無人機航線和20條以上城際無人機物流航線,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上海楊浦區政府也發布了《楊浦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旨在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和商業應用高地。
整體來看,低空經濟已經進入了政策密集出臺期。從國家級部門到地方政府,都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而此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國家級部門對低空經濟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
是機遇也是挑戰
未來,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一方面,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全方位賦能低空產業體系,推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和深化,將推動低空經濟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
據悉,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潛力巨大。當前,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是技術方面挑戰。低空經濟中的飛行器需要具備高效、安全的飛行能力。然而,目前飛行器在飛行效率、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如長續航、輕量化、低噪聲等技術的突破仍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部分關鍵零部件如電池、芯片、導航模組等仍依賴進口,且國內在飛行控制、智能避障等核心技術上尚未完全掌握,這限制了低空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
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挑戰。通用機場等起降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國內通用機場數量總體不足,且分布不均,難以滿足低空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隨著低空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新型低空基礎設施如空域管理系統、低空飛行服務平臺等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難以滿足當前及未來的發展需求。
第三是空域管理與安全挑戰。低空經濟發展要求將低空空域資源順利轉化為可配置的經濟資源。然而,當前國內空域確權與可計算空域仍需不斷完善,空域資源利用不足成為制約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且低空經濟中的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安全風險,如無人機非法改裝、監管技術手段不足等。這些問題不僅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還可能影響公眾對低空經濟的信任度。
第四是商業模式與市場挑戰。目前,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雖然日益豐富,但尚未形成大規模效應,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不足。部分應用場景缺乏相對清晰的商業化路徑和盈利模式,這限制了低空經濟的商業化進展。
行情持續性如何?
介于低空經濟目前的火熱行情,多個證券公司發布研報,討論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性。
海通證券認為,低空經濟作為新興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珠海航展開幕在即,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將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
中信證券認為,低空經濟的發展進入政策密集出臺期,行業發展有望加速。應積極關注政策對低空經濟的支持力度及資金、項目落地情況。
東吳證券表示,國家級部門和頂層設計落地,將會推動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場景的持續落地。因此,各地的總牽頭單位和有望獲得直接訂單加持的產品型廠商,將是率先受益方向。
目前,A股低空經濟概念成分股共270只。
威貿電子持續拓展飛行汽車、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業務。飛行汽車方面,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控制臺線束與充電系統線束組件項目處于小批量試產階段,后續預計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和進度推進量產交付。
佳力奇則專注于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長期深耕軍用航空領域。公司已承擔眾多型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和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殲擊機、運輸機、無人機、教練機、靶機、導彈等重點型號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