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中國廚電行業,急需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近幾年,廚電行業已告別以往的跨越式增長,多數廚電企業陷入迷茫,如何才能打破增長瓶頸?《一點財經》認為,只有積極適應新形勢,探索新的經營方式,才能突出重圍。
以變革破局,在各行業各都有過例證。例如,在手機行業,當功能機無法帶來驚喜,蘋果的iPhone橫空出世,重新構建了消費者的手機操作體驗,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廚電行業也面臨相似的困局,當現有的產品品類簡單疊加,無法再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體驗,行業就要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滿足用戶體驗和社會需求?
12月11日,在老板電器發起的2023中國廚房生態大會上,提出了“重構烹飪全鏈路”的理念,同時中國廚房生態聯盟正式成立。
此番大會的核心要義在于“重構”——重新思考烹飪這件事情,重新構建產業鏈的合作關系,進而變革不合時宜的發展模式,建立新的發展秩序。
這場重構,極有可能重新定義廚電行業的未來。
破而后立,打破瓶頸
當一個行業的發展遭遇增長瓶頸,如何繼續向前?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破而后立。
當下廚電行業正面臨這樣的瓶頸。一方面,現代工業的標準化、快節奏正沖擊著傳承千年的烹飪文化;另一方面,廚電行業已經告別飛速增長的時代,需要尋找新的增量。
破局之道,正在于重構:其一是重構烹飪全鏈路,降低重回廚房的壁壘;其二是重構廚電行業生態,全方位打造完善的烹飪體驗。
這一切的原點,就是重新認識烹飪這件事。
時代滾滾向前,雖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在被忽視的角落,也在沖擊和瓦解著千年以來的飲食文化傳承。
首先,高度工業化帶來的標準化讓口味越來越單一。
快餐和糖類產品的泛濫,人們忘卻了美味,弱化了對食物口味的追求。人工香精等各種添加劑,將各色美食打造成程序化的產品,最終令人們的口味越來越單一化。
這也在無形中降低了人們對烹飪的預期,進而降低了進入廚房乃至購買廚電的興趣。
其次,滿是“科技與狠活”的劣質預制菜大行其道,高鹽重油始終在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可謂是“隱形的健康刺客”。也正因此,“預制菜進校園”的現象才引起全社會的強烈反對。
《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中國預制菜行業下游最大需求來自餐飲行業,預估頭部快餐連鎖餐飲企業使用比例高達80%,全國70%的外賣商家使用預制菜。其中不乏劣質預制菜,這背后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最后,過度依賴外賣消弭了烹飪的儀式感,令烹飪在社會文化價值層面,被嚴重低估了。
打包快餐的方式讓飲食淪為流水化過程,少了和家人團圓交流的氛圍和樂趣,也減少了維系情感的紐帶。
據《2023年中國外賣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在線外賣人均消費占人均餐飲消費支出的25.4%,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長此以往,人們對外賣的依賴加深,不僅會越來越陷入缺乏交流的情感黑洞,還會生疏烹飪技藝,丟失烹飪的文化積淀。
很多人并非不想通過烹飪來豐富口味和情感鏈接,也并非不知道預制菜和外賣的不健康,但現實困難在于,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無暇沉浸在烹飪美食上,并且烹飪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實現美味,無形中又抬高了烹飪的門檻。
降低重回廚房的壁壘,讓重拾烹飪變得簡單便捷,是解決當前飲食困局的第一步。此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合力,打造更好的烹飪體驗,即重構廚電行業生態。
近年來家電行業的發展陷入了低迷期,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家電市場規模增速下滑4.8%。廚電行業雖實現了3.4%的增長,但相比以往,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
如何創造新增量,就成為當前廚電全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以往單兵作戰的模式已不適合當前的發展特點,只有生態融合,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全產業鏈的力量,為用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中國烹飪和廚電行業,正急需這樣一場徹徹底底的重構。
重構烹飪,全鏈路進化
鼓勵人們重拾烹飪,是為了幫助大家擁抱更好的生活方式。
這一過程的關鍵地點在廚房。
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消費者對廚電的需求也在提升,雖然通過各式各樣的廚電,獲得了遠超以往的便捷性,但實際上,廚房的升級進化已遇到了瓶頸。
問題在于,廚房正面對更豐富包容的飲食文化,更多元細分的用戶人群和更加碎片化的用餐時間。因此,大家的烹飪需求千人千面,并沒有統一的模板,或許是為了慶祝而準備大餐,或許是下班回家做幾個簡單的拿手菜,對各式廚電的要求也不一而足。
現有的廚房,面對如此多樣的需求,需要提供更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覆蓋到烹飪的全過程。這意味著,廚電單品布局的時代已難以為繼,需要更深層次的全面進化。
如何更進一步滿足人們的全面需求?重構烹飪全鏈路或許是答案。
如果我們將烹飪視為一趟動態的“旅程”,那么從口味選擇、營養需求的準備階段,到烹飪方式以及后續洗刷,都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期間不僅會使用廚電設備,還會和櫥柜等廚房內一切設施進行聯動,然后才完成這個長鏈條過程。
當前,大部分家電企業只是在致力于構建平臺拉通全屋品類,只著眼于一件或多件產品的相互疊加,概括來說,是一個橫向連接的過程。
而老板電器則是走上截然不同的縱深路線,深入用戶烹飪體驗的完整閉環,針對烹飪場景前、中、后期的每個環節進行有序擴充,縱向打通烹飪整個鏈條。
顯然,對于烹飪這件事,兩種路徑的視角維度截然不同。當前業內其中一種思路,只是著眼于廚電品類的簡單擴充,并沒有一個更深入的邏輯。老板電器的規劃,則是思考烹飪這件事對于消費者本身,以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意義,即追求美好生活方式,這是一個深入烹飪本質的更高維度的視角。
新時代的廚電體系,應該提供更主動的智能服務,更懂得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內心需求,幫助大家做出合理的烹飪決策,并在烹飪過程中提供更到位的智慧服務。
這也就意味著,廚電企業不應止步于一家硬件提供商,而是要具備硬軟一體化能力,提供構建全產業鏈內容生態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夠將“千人千面”背后的細分需求完美解決。
老板電器數字廚電平臺下孵化的首位AI烹飪助理ROKI先生,既能串聯全部廚電設備,高效指揮協同工作,又能作為陪伴用戶烹飪旅程的好幫手,讓做飯的過程游刃有余。
從深層次來看,烹飪全鏈路重構背后,對全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環境來說彰顯了兩大價值:人文普世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方面,關懷人、輔助人、成就人,這也是重構烹飪全鏈路解決方案所帶來的人文普世價值。其對人們給予了應有的關懷和服務,讓人們變得會做飯、愛做飯,這一點,是冷冰冰的簡單廚電所無可比擬的。
另一方面,降低烹飪壁壘,鼓勵更多人重拾烹飪,有益于解決社會迅猛發展所帶來的飲食問題,幫助人們傳承中華飲食文化,擁有更好的生活方式,這也是重構烹飪全鏈路所帶來的社會價值。
當廚電行業陷入“堆砌品類”的怪圈時,正需要“破局者”打破行業桎梏,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帶領行業尋找新的方向。
在重構烹飪全鏈路的戰略之下,我們看到了尋回煙火氣的希望。
重構生態,和合共生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人如此,行業亦如此。
廚電品牌“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結束,行業邁向生態融合新階段,以強強競合、生態融合為基礎的新時代開啟了。
“創新理論之父”熊彼特指出,創新就是“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包括采用新的產品,采用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的市場,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實現新的生產組織。
跨行業、跨品類融合,推動廚房全產業鏈生態協同發展,正是廚電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這一定不是靠我們一家企業,單一的力量可以去完成的,我們需要聚攏上下游大量優質廚房生態合作伙伴的力量,大家發揮各自專長,共同構建一個和合共生的烹飪生態。”老板電器總裁任富佳在廚房生態大會上如此講道。
構建生態,聯合前行,類似的舉措在各行各業中不勝枚舉,早已滲透在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
其中底層邏輯在于,“鏈主型”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扮演著“關鍵先生”的角色,能夠將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串珠成鏈”,將眾多生態伙伴的能量化零為整,一同發揮“1+1>2”的協同作用。
廚房作為五大家居場景中最復雜的空間,必須由“硬件+軟件+內容+生態”共同支撐,才能完美覆蓋各種生活場景,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烹飪體驗。
具體來看,此次的中國廚房生態聯盟,有來自營養、內容、設計、數據、渠道、裝修等多個領域最權威、最專業的企業參與,聚合全產業鏈各展其能,高度協同。
由此可見,中國廚房生態聯盟做了具體且完善的部署,能夠發揮最大力量做好烹飪全鏈路這件事。這與大多數普通聯盟相比,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核心目標并非促銷賣貨,而是為用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這種價值體現在,一方面聯合生態能夠推動制定統一標準,令廚房各部分得到更完美的適配,這對于降低烹飪壁壘是關鍵。另一方面,聯盟可以吸納全社會資源,激發業內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充分滿足大家對智能化、便捷化、健康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這樣一個生態聯盟,為何必須由老板電器發起?
原因在于,只有具有前瞻眼界的頭部企業才能引領新的發展方向,老板電器在烹飪領域有44年的專注和積累,具備行業領先的競爭優勢,有能力帶動生態伙伴實現長遠發展。
中國廚電,正攜手一起,砥礪前行。
結語
中華飲食文化正在受到現代生活生產方式的嚴峻考驗。只有鼓勵人們重回廚房,愛上烹飪,才能傳承中華飲食文化,擁抱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同時,中國廚電行業正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階段,需要真正具有創新性的破局力量來引領行業發展。
重構烹飪全鏈路的發展途徑,并構建一個動員全部行業力量的生態聯盟,為社會飲食問題的解決和行業發展指引了方向。
這條路徑基于中國的飲食歷史和文化,同時洞察了行業發展困局,是值得支持并投身其中的的行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