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蟄伏幾多年,他們直到2025年才真正出圈——以DeepSeek、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等組成的“杭州七龍珠”成為外界一窺杭州科技產業生態最生動的名片,前來杭州取經的考察團絡繹不絕。
來源 I 投資界PEdaily
作者 I 周佳麗 馮雨晨
2016年6月,剛入職大疆不到兩個月的王興興,思前想后還是決定回到浙江,在杭州濱江區一間不起眼的寫字樓里創辦了宇樹科技。彼時距離他大約十五公里處,來自廣東湛江的梁文鋒正帶著團隊創業。兩年后,杭州政府考察團在美國波士頓的一間地下室里找到了強腦科技創始團隊,邀請他們落到了余杭。
蟄伏幾多年,他們直到2025年才真正出圈——以DeepSeek、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等組成的“杭州七龍珠”成為外界一窺杭州科技產業生態最生動的名片,前來杭州取經的考察團絡繹不絕。
當贊譽如潮水般涌來,杭州繼續發力。最新一幕是7月31日第三屆杭州產投融生態大會上,杭州又干了兩件大事:一是發布“五位一體”科創企業服務平臺——“杭創E站”;二是組建杭州市場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劍指科創。
“杭州將持續以開源生態降低創新門檻,以耐心資本灌溉硬科技成長,以數字基建重構城市基因。”杭州金投集團董事長沈立向投資界表示。這片土地繼續擁抱帶著夢想而來的年輕人。
1
杭州國資聯手
兩大科創平臺正式亮相
從杭州中心城區輻射開來,方圓20多公里內,北邊坐落著機器狗公司云深處,南端是《黑神話:悟空》的開發者游戲科學,西邊Rokid與強腦科技相望而立,東邊還有正在沖刺港交所的空間智能平臺群核科技,以及火遍全球的DeepSeek和宇樹科技——它們構成了如今的“杭州七龍珠”。
其實,杭州的科技創新版圖遠不止于此,西子湖畔聚集著“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2024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超1.6萬家,科技氛圍濃厚。但調研一圈下來,不少科創企業依然面臨著融資難、服務散、政策落地慢等痛點。
一如既往,杭州拿出“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擔當,站在企業一旁為之排憂解難。此次發布的“五位一體”杭創E站和杭州市場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場景公司”)便是又一次全新實踐。
具體來看,“五位一體”杭創E站是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由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簡稱“杭州金投”)及旗下數據集團牽頭建設運營,匯聚“投、貸、補、擔、保”五大資金要素和X項增值服務,聚焦科創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提供從股權投資、信貸支持、財政補貼、擔保增信、保險保障到政策、場景、配套等增值服務的全鏈條、陪伴式生態服務。
真正打通全流程服務的每個環節并不容易,“五位一體”平臺凝聚了多方之力——杭州金投、杭州資本、杭州銀行。
作為“五位一體”杭創E站的建設運營主體,組建于2012年的杭州金投多年來通過“子基金+直投”聯動模式,已形成覆蓋企業初創、成長、成熟全生命周期的投資鏈條。
這一次主導建設“五位一體”杭創E站,杭州金投旗下杭州市數據集團旨在助力企業破解成長過程中的各類融資與發展難題。一方面將專注于為科創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支持,另一方面杭州金投旗下的專業投資機構也將充分利用平臺的數智賦能工具和場景創新優勢,加大對早期科創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助力其突破起步階段的資金瓶頸,既為杭州科創產業升級注入動能,也能賦能產業合作伙伴、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對于科技金融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做早做小,而這有賴于一家銀行對行業的前瞻和深度理解。”杭州銀行董事長宋劍斌強調,杭州銀行將自己定位為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陪跑者”,做真正懂科技懂產業的銀行人。過往至今,杭州銀行已經在杭州支持6位院士創業貸款,約3/4的西湖大學孵化創新項目、一半的杭州光機所孵化項目,以及超90%的杭州獨角獸企業背后,都有杭州銀行的身影。
依托“五位一體”杭創E站,杭州銀行布設“潛龍計劃”信貸產品,專項針對杭州市五大產業生態圈及五大未來產業中的初創、高成長性企業,實現了“無需填報,授權數據一鍵出額”“500萬額度,純信用,隨借隨還”等多項突破,直擊早期科創企業輕資產、融資急的痛點。
作為今年杭州市重點工作之一,如此舉措無疑進一步為杭州科創生態注入強勁動力。杭州資本董事長孫剛鋒認為,這一平臺的建立,將讓數據流通更順暢,不同系統的數據能在安全、合規的環境下共享和交互,以數據資源的融合賦能為支撐,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差異化、接力式服務,增強財政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的能力,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與之相協同,場景公司的重心則回歸到一系列“落地”服務。以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場景公司定位為功能保障屬性的市場競爭類國企,秉承“場景牽引、創新驅動”使命,錨定“產品試驗場,產業加速器”定位,匯聚全市場景創新資源,以開放場景構筑開源產業生態,促進場景資源開放共享,打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成全市場景創新工作運營和市場化運作的平臺。
杭州金投向投資界提到,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意見》指出,“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要強化示范引領,通過開放場景等支持技術落地。”場景公司通過場景資源整合、場景建設和運營,立足杭州金投在數字產業、人工智能、數據要素、投資基金群、金融牌照等優勢資源基礎,發揮目前集團旗下或參與運維的6大服務平臺——“五位一體”杭創E站、“杭州e融”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親清在線·政策超市”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杭州算力調度平臺、數據基礎設施平臺以及人才碼平臺的綜合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務。
“我們集團是產業投資平臺,有產業情懷,愿意和企業共同成長。”杭州金投董事長沈立所言,種種探索之下,杭州正在成為最容易創業成功的城市之一。
2
一座科創之都崛起
素有“人間天堂”之稱,人們往往知曉其西湖文化、錢塘江文化、運河文化等文旅亮點,但這里的硬核一面其實也不容忽視:
杭州,坐擁超100萬戶企業,是全國第4個企業超百萬戶的副省級城市;連續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全國第一;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總量躍居浙江省第一。你可能不知道,杭州已經連續3年居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14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居全國第4位。
科創色彩遠比想象中濃厚,杭州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圍繞發展若干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已逐步完善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而今年“六小龍”的崛起,則進一步強化了杭州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全球話語權。一個未來科技城市圖景漸漸顯現。
一座更高水平創新活力的城市背后,往往離不開創投的力量,“杭州模式”歷來為一級市場津津樂道——杭州組建了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再由其參與投資N支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專項子基金等,最終形成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由杭州資本管理的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金投管理的杭州并購基金構成,杭州銀行也為此提供了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
一批耐心資本云集杭州。2024年10月,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與杭州對應的市區兩級國企簽署合作協議,意向落地基金規模達900億元,這也使得杭州成為全國第一個與五大AIC實現全面合作的城市。
伴隨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在這里成長壯大,杭州進一步加強產業基金支持,包括投向人工智能相關方向的產業基金規模超1000億元;組建規模為20億元的潤苗直投基金,還有30億元規模低空產業基金,以及30億元規模的第三期省科創母基金等等。
細數這兩年VC/PE募資地圖,杭州無疑是最熱門目的地之一。據杭州市創投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杭州市注冊的創業投資基金約3000只,認繳規模約4000億元。
尤其是2025的杭州,平均每天誕生280多家企業,超過70件專利獲得授權,近1700多萬元的資金投向初創型科技企業。“硅谷天堂”越來越近。
3
何以杭州?
今年2月一個晚上,Rokid創始人祝銘明組織了一場飯局,與游戲科學的馮驥、宇樹科技的王興興、DeepSeek的梁文鋒、強腦科技的韓壁丞以及其他幾位創業者一同在家里吃了一頓飯。席間,幾位大火的創始人不約而同地聊起——
“為什么(科創企業)會出現在杭州?”
何以杭州?這樣的問題也擺在很多頭部城市面前。“杭州的爆發不是偶然,是二十年磨一劍的厚積薄發。”聊起這一幕,杭州資本董事長孫剛鋒認為關鍵的因素在于:政府“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營商環境、熱帶雨林式投融資生態及人才磁極效應,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干好難而正確的事,這是杭州的一貫堅持。
人因城聚,城因才興。在《黑神話:悟空》的制作人馮驥的回憶里,“游戲科學”是2019年冬天決定搬到杭州的,“就是喜歡這座城市的氛圍,杭州的人才環境非常適合做游戲的藝術設計,因為這里有中國美院,而且整座城市的動漫氛圍和人才基礎非常好。”
為保證《黑神話:悟空》開發人員心無旁騖投入工作,杭州三年內給予最高100%的房租補貼或減免,政府幫忙申領各級獎補以及游戲發行版號,聯系食堂和物業公司每天送飯上門等。
如此一幕幾乎成為杭州相關部門的日常:宇樹科技在2017年耗盡融資卻仍未能實現交付時,一筆來自杭州的融資讓它起死回生。當公司急需系統性的知識產權快速保護,杭州推出專利快速預審服務,并上門介紹、指導操作等等。可以說是: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而追溯杭州科創版圖的崛起,浙江大學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這里被稱為“中國創業率最高的大學之一”。2000年杭州就提出,對標美國硅谷打造“天堂硅谷”,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鼓勵師生下海創業,成為“兩棲型人才”。如今,這樣的人才正批量從浙大走出,投身到中國科技崛起的歷史洪流。正如“杭州七龍珠”中,就有四家企業創始人來自浙江大學。
除此之外,杭州還有西湖大學,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以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劍指世界前沿科學技術。十年之間,西湖大學成功孵化成果轉化企業51家,對外融資25億元,估值近200億元。
在這樣的土壤下,那些不擅長與政府打交道的“技術理想主義者”們,得以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研發、謀創新。
想起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年初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采訪時曾表示,“財力再緊張,也不能去壓減科技投入,讓創新始終成為杭州的城市氣質。”正如今年杭州財政專門統籌15%的產業政策資金,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支持,以培育更多類似于DeepSeek、宇樹科技這樣的創新企業。
西子湖畔,風起云涌。眼前中國城市正經歷一場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遷,屬于杭州的產業新征程同樣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