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百川智能不是出發得最早的,也不是在媒體舞臺上“聲量”最大的,但它火箭般的成長速度,反映出市場對王小川這位“技術極客”的巨大期待;②2020年,騰訊向搜狗完成全資收購后,王小川從一線后退,當了一段時間投資人。不過,熱衷科技的他從來都沒有離開科創最前沿。
《科創板日報》10月19日訊(研究員 田簫)大模型賽道又出獨角獸了,這次是王小川。
成立半年,百川智能宣布完成A1輪戰略融資,融資金額3億美元,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公司及多家投資機構參投。加上天使輪的5000萬美元,百川智能累計融資金額已達3.5億美元,成為最快達到獨角獸規模的國內大模型企業。
ChatGPT剛剛問世時,王小川激動地發布了一條朋友圈:“OpenAI的勝利,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其實,不僅僅是王小川,每家不甘落后的科技企業、每個心懷夢想的科技愛好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與到AI革命中來。
其中,百川智能不是出發得最早的,也不是在媒體舞臺上“聲量”最大的,但它火箭般的成長速度,反映出市場對王小川這位“技術極客”的巨大期待。
“技術”,天才少年的終極追求
作為一名天才少年,王小川從小就是典型的“技術宅男”。
12歲,他以成都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數學實驗班;15歲,他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入成都七中高中部;18歲,他拿下國際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金牌,被點招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即將升入高三的那個暑假,王小川有機會來到未來將求學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實驗室,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自己憧憬的未來。 “我第一感覺是高級、神秘,這就是科研在我心中代表的至高無上的方向。”王小川回憶說。
盡管最終沒有走向科研這條路,科技二字始終是這個技術高手的終極追求。
1999年,王小川到當時的ChinaRen公司兼職。他主持開發了CMS內容編輯系統,并開發了具有初步語義分析能力的提問式搜索引擎“孫悟空搜索”,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技術首秀”。
隨著搜狐對ChinaRen的收購,2003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的王小川正式加入搜狐。一年后,他帶領團隊推出了第三代互動式搜索引擎—搜狗搜索。27歲,王小川成為彼時中國互聯網界最年輕高管。
現在來看,搜索產品大獲成功帶來的高光時刻,對王小川并非人生頂峰,而是AI新征途的第一步。
作為最早的中文輸入法之一,搜狗輸入法給中文的語言AI打開了許多入口。2011年搜狗團隊開始研究語音識別技術,開發了出第一個公開使用的AI同傳。王小川也在這一年,開始在在內部探索語音輸入、跨語言信息處理等AI技術。
2017年,搜狗翻譯已經能夠綜合運用算法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將翻譯錯誤率降低10%—20%,錯誤率足以比肩谷歌同年發布的Transformer架構。
“小川十幾年前就研究機器學習了,可惜在搜狐的體系下沒有足夠資源,這也是他把搜狗獨立出來的原因。”有互聯網界人士曾透露。
如今,革命性的大模型技術在大洋彼岸嶄露頭角,身邊立刻有朋友對王小川說,“你特別適合做大模型,這正好需要用到過去搜索、輸入法等相關的AI能力。”
“之前的積累在今天確實用得上,這是之前沒想到的。因此我很感慨,老天對你很好,給了你一個機會。在搜索畫句號的時候,還有一次機會,把以前的經驗用來做一件原來做不到的事。”在近期的一場演講中,王小川帶著幸福的微笑說。
“理想”,樂在其中的創新人生
2020年,騰訊向搜狗發出全資收購后,王小川從創業一線后退,當了一段時間投資人。不過,熱衷科技的他從來都沒離開科創最前沿。
此前,2016年,王小川參與共建了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并擔任聯席院長,同時,他也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委員。他推動搜狗和清華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做了很多嘗試,例如包含1.3億原始網頁的SogouT開放數據庫,就以免費形式對科研機構開放,希望從語料質量上推動國內技術的發展。目前,它已成為NLP研究者和從業者最常用的數據庫之一。
這些“水面下”的努力,是王小川“理想主義”的一大例證。而另一方面,則來自他不懼落后的狠勁。
ChatGPT已經那么強大了,中國玩家誰能快速趕超?強敵當前的局勢,并不是王小川第一次遇見。
談及搜狗搜索的首次創業,王小川說,“在國內做搜索,比百度晚了 3 年,這種追趕在當時非常艱難”。但時過境遷,他也感受到,“原來想得很難,看似已晚了好幾年,但今天來看,處處都是機會。因此,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處處都可以在里面試。”
二次創業的半年來,讓王小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他直言,現在要比當年做搜索引擎時候的成就感更大:“挺愉悅的,我們的進度是在一個快樂的狀態。” 他解釋說,現在做的大模型與搜索模型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事情比原來更吸引人。
“我們對自己團隊過往的能力也好、經驗也好,是有信心的,能同時打好幾場仗。”面對公眾,理想主義者王小川仍舊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