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6月,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全球氣溫都明顯較正常水平偏高,這帶來了諸多問題; ②氣象學家稱,到2027年,巴黎協定目標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C的努力很難實現; ③據氣象機構稱,歐洲今夏很可能繼續干旱,加拿大則充斥野火,給美國帶去更多煙霧。
財聯社7月3日訊(編輯 馬蘭)各國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議上約定,努力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高于工業化前水平1.5°C以內。然而,根據氣候專家們觀測,這一目標正在變成難以實現。
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此前指出,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已經連續多日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C以上。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長期預測主管Adam Scaife則補充道,到2027年,氣溫升溫達到1.5°C的可能性為66%。
6月的糟糕表現已經讓全球感到不妙,在眾多氣象學家眼中,7月的開局更是一團糟。
全球大范圍升溫
6月,北美部分地區的氣溫比季節平均值高出約10°C,森林火災產生的煙霧籠罩著加拿大和美國東海岸,造成嚴重霧霾,碳排放量更是達到創紀錄的1.6億噸。
此外,亞洲地區中,印度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因高溫導致的死亡人數激增。越南、中國等多地則遭受了酷熱的考驗。
歐洲的西班牙等國也出現了極端高溫,西班牙一些地區白天氣溫甚至達到44°C。這讓更多人懷疑,去年圍繞歐洲的酷夏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常態。
海洋升溫同樣嚴重。3月下旬,全球平均海面溫度就達到21°C,4月和5月則都創下該月的歷史上最高溫度紀錄。據澳大利亞氣象機構警告,到10月份,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溫度可能會比正常水平高出3°C。
英國利茲大學氣候物理學教授Piers Forster表示,全球變暖、厄爾尼諾、撒哈拉海洋沙塵減少以及低硫航運燃料的使用是造成海洋升溫的四重因素。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氣候學家Annalisa Bracco則指出,海洋變暖可能意味著風雨減少,進一步加劇炎熱天氣。
7月以史詩級難度開局
據英國氣象局稱,7月當地氣溫可能高達30多攝氏度,有望創下最高紀錄。其6月持續的高溫似乎已經打破了1976年時的噩夢,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6月。
而炎熱天氣之下,更嚴峻的問題在于水資源的獲取,對歐洲來說,這一幕去年已經有所領教。瑞典數月的干旱已經讓莊稼大量枯萎,西班牙和法國干燥的土壤也在發出“哀嚎”,德國的重要商業水道——萊茵河則在逼近水位季節性低點。
與此同時,北美則繼續受困于熱穹頂現象和野火,熱空氣像罩子一樣籠罩在大陸上方,高溫則可能導致加拿大不斷出現野火,并進一步向美國彌漫滿是煙霧的空氣。
氣候專家們希望各國可以盡快就新的形勢達成共識,并共同作出應對。但6月15日結束的波恩氣候大會顯然讓他們感到沮喪。
世界自然基金會稱波恩的氣候談判缺乏動力,令人擔憂。各國在化石燃料和金融支持措施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這讓人也擔憂11月在迪拜舉行的COP28氣候大會能否出現突破。
綠色和平組織駐北京高級氣候顧問李碩則關注本月即將到來的中美氣候談判,美國氣候特使John Kerry到時將到訪北京。但李碩認為本次會面更像是一次建立信任的接觸,不太可能出現切實的氣候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