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訊念祎 / 文
4月初,重慶啤酒以2021年業績報告拉開了啤酒旺季的序幕。
19.9%的營收增速與8.3%的凈利增速,讓這個在質疑聲中完成重組的企業逐漸恢復往日榮光。在高速增長之下,烏蘇啤酒作為重慶啤酒旗下的“優等生”,為業績提升貢獻出“絕對力量”。
事實上,烏蘇啤酒近兩年間不斷布局疆外市場。與深耕疆內市場不同是,更高的終端售價,更“網紅”的人設建立,均將渠道利潤空間不斷提升,促使經銷商趨之若鶩。
當烏蘇啤酒以高端產品立足疆外餐飲市場時,如何面對包括青島啤酒、雪花啤酒以及百威啤酒再被的高端啤酒品牌多維擠壓,成為烏蘇啤酒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圖片來源:烏蘇啤酒官方
01
“優等生”烏蘇啤酒
4月1日,重慶啤酒發布業績公告顯示,以產品檔次劃分,以烏蘇,嘉士伯,1664為代表的10 元以上高檔產品銷量提高40.48%至66.15萬千升。銷售收入提高43.47%至46.82億元。
通過梳理近三年重慶啤酒業績報告不難發現,高端產品產銷量均不斷提升。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1年,重慶啤酒高檔產品產量分別為8.23萬千升、46.94萬千升、65萬千升,同比分別增長12.25%、36.71%、38.47%。同年,重慶啤酒高檔產品銷量分別為9.49萬千升、47.09萬千升、66.15萬千升,同比提升0.69%、30.4%、40.48%。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重慶啤酒近兩年高端產品迅速提升均得益于與嘉士伯重組,包括嘉士伯、1664以及烏蘇啤酒在內的多款高端產品均“收邊”至重慶啤酒旗下。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嘉士伯、1664等進口高端品牌而言,國產啤酒烏蘇啤酒在疆外營收的提升,也是助推重慶啤酒高端增長的又一內生動力。
在高檔產品銷售業績不斷提升的背后,烏蘇啤酒作為其中的“優等生”成為提升業績最大的引擎之一。
對于近年來烏蘇啤酒在疆內以及疆外銷售情況,酒訊致電重慶啤酒董秘辦,截至發稿前,電話未接聽。
綜合各大證券公司研報數據,烏蘇啤酒2019年烏蘇品牌的銷量增長45%;2020年銷量62萬噸,約占公司全部銷量的26%;2021年前三季度,烏蘇在疆外市場銷量同比增長75%。
以不斷雙位數業績提升的烏蘇啤酒,無論是在嘉士伯體系中,還是在整體重慶啤酒體系中,均稱得上是“優等生”。因此,這樣的背景下,嘉士伯中國也不斷給烏蘇啤酒“超近道”的機會。
對此,重慶啤酒總裁李志剛曾公開表示,烏蘇無論從銷量還是收入上,都已經成為重慶啤酒最大的品牌。對于烏蘇品牌,重慶啤酒將積極拓展疆外市場,通過優化分銷和網絡渠道,以及烏蘇品牌內部組合升級。
圖片來源:烏蘇啤酒官方
02
疆外“抄作業”
隨著近年來烏蘇啤酒逐以“網紅”新身份在終端市場業績不斷提升之下,重慶啤酒也越發對“優等生”格外關注。從銷售體系,到產能共享,每一步都助推烏蘇啤酒從單一的疆內市場走向開放的疆外市場。
在疆內深耕了三十余年的烏蘇啤酒,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走向疆外,首年便實現45%的增量。此后,2020年烏蘇啤酒全國銷量增長27%達62萬噸,其中疆內外銷量各占一半。
當烏蘇啤酒逐漸在疆外市場奮起直追,加之嘉士伯與重慶啤酒重組完成,具有“網紅”基因的烏蘇啤酒也逐步得到重慶啤酒的重視,快速推進烏蘇啤酒全國化成為了重慶啤酒默認的目標。
盡管目標明確,但是擺在烏蘇啤酒面前的挑戰卻格外嚴峻。
自2019年以來,中國啤酒市場格局基本固定,在全國化較高的青島啤酒、華潤啤酒以及百威啤酒的競爭下,全國市場被瓜分得所剩無幾。不僅如此,還有包括珠江啤酒、燕京啤酒等區域啤酒酒企的嚴防死守,烏蘇啤酒很難撬動更多市場份額。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啤酒在黔、皖、川、遼等地占有率在60%以上,東區收入占比近50%;青島啤酒在魯、陜等地份額接近80%,其中山東區域收入占比約60%;百威在華南份額領先;燕京在京、桂市占率超70%;珠江啤酒聚焦廣東。
“在市場格局競爭激烈且相對固定之下,烏蘇啤酒想要擠出市場份額就不得不從渠道以及產能兩方面入手。而這些僅僅憑借年輕的烏蘇啤酒是無法完成的,背后還需要重慶啤酒支撐才行。”對此,業內人士指出。
面對嚴峻的市場格局,重慶啤酒出手了。
2021年在“大城市戰略”41個城市之外,又為烏蘇額外增加了20個城市,這20個城市均為此前烏蘇的空白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南和華東。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嘉士伯中國將烏蘇啤酒全國銷售劃分為新疆、寧夏、重慶啤酒、云南、嘉士伯國際品牌5大業務單元。其中,重慶啤酒管理四川、重慶、湖南三省市場;云南業務單元負責云南市場;嘉士伯國際品牌負責廣東、貴州、安徽、江蘇、青海、西藏、甘肅7省市場,外加全國電商平臺和全國29個大超體系;新疆寧夏業務單元負責前四個業務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市場。
這也意味著,嘉士伯全國銷售體系和渠道體系向烏蘇啤酒開放。無疑,借以嘉士伯渠道的烏蘇啤酒相較于其他啤酒品牌而言,在終端市場與銷售渠道上,早已抄了近路。
不僅如此,相關報道顯示,為進一步加強烏蘇啤酒整體銷售規模,嘉士伯將全國的生產能力與烏蘇啤酒共享。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市場的擴容對烏蘇啤酒來說是一把雙刃劍。為烏蘇啤酒帶來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對烏蘇內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481%渠道利潤
一面是母公司在渠道體系、銷售體系以及產能層面的助力,一面是烏蘇啤酒為經銷商提供的巨大利潤空間。
疆外如何拓展?根源在于渠道鋪設。對于烏蘇啤酒,甚至說所有啤酒酒企而言,渠道利潤空間提升,則意味著更多經銷商的加入以提高業績。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市場暢銷啤酒品牌,經銷商利潤約為6元/箱,終端利潤在20元/箱左右。相比于烏蘇啤酒而言,經銷商利潤是普通品牌利潤的1.7倍,約10元/箱,終端利潤更是普通品牌利潤的2倍,約40元/箱。
“在高利潤之下,烏蘇啤酒經銷商相較于其他品牌經銷商而言,更有動力進行渠道拓展與布局。銷售收入提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對此,業內人士指出。
如果說烏蘇啤酒在疆內占據大部分消費市場的原因在于大本營市場,那么在省外市場仍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便在于更高的渠道利潤。
據公開數據顯示,620ml紅烏蘇疆內終端指導價為6月/瓶,而同款產品在疆外市場售價卻提升了150%,達15元/瓶。
不僅如此,從重慶啤酒業績公告以及證券公司渠道調研數據顯示,烏蘇啤酒疆外經銷利潤達到242.86%,終端利潤更是高達480.95%。據開源證券研報顯示,12瓶裝620ml紅烏蘇出廠成本價為21元/箱,廠商售價52元/箱,經銷商售價72元/箱,終端售價122元/箱。
在巨大的渠道利益面前,烏蘇啤酒迅速打開了疆外市場,從餐飲渠道,到商超渠道,終端滲透力不斷加強。
根據光大證券研報數據,疆內/疆外的整體噸酒價分別為4000元和6000元。在疆外市場紅烏蘇具有很高的渠道利潤,廠商毛利率約為60%,經銷商利潤通常為20元/箱,終端毛利率達 60%以上,相較于其他主流啤酒的經銷商利潤和終端利潤高出很多。
對此,朱丹蓬表示,烏蘇啤酒火熱反映了當下消費者多樣化的啤酒消費需求,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該產品主要消費群還是集中在西南、西北和華北等地區,這些地方的消費者有喝高度酒的習慣,因此鋪貨進去沒有太大問題,而東南、華南等地一直以低度酒為主,經銷商貿然鋪貨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近日,酒訊走訪了北京部分終端市場發現,餐飲終端國產啤酒產品主要以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進口啤酒產品則以百威啤酒、1664等品牌為主。部分餐飲店銷售烏蘇啤酒,但由于啤酒度數較高,點單量較低。
業內人士指出:“以烏蘇啤酒為代表的區域酒企若想深耕餐飲渠道,不僅僅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持以及廣闊的經銷商網絡外,還需要較強的品牌力支撐。盡管未來餐飲渠道仍然是啤酒消費的主陣地,但面對頭部企業以及進口啤酒品牌的雙重打擊,區域酒企若想占據餐飲渠道一席之地,仍具較大挑戰。”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