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范建
不出意外地還是出意外了。
7月29日晚,一場超過一個半小時的發布會后,理想首款純電SUV i8正式上市。沒想到,一天之后,i8在對撞測試中的一段將一臺重卡撞得四輪離地的視頻,引發了巨大爭議。被部分網友直指違背物理常識,是在挑戰用戶智商。隨著輿論持續發酵,已逐漸演變為信任危機。
去年,MEGA失利,理想攜i8再度征戰純電市場。如果i8不能達到預期,可能會波及將在兩個月后上市的i6,甚至影響理想純電路線的整體布局。
?
對撞測試惹爭議
理想i8發布一天之后,讓人意想不到的爭議出現了。
發布會上,理想播放了一段體現車輛安全性的測試視頻:i8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與一輛重卡正面、側面相撞,i8的A柱、B柱、C柱、門梁等均未變形,車內安全氣囊全部打開,電池包無漏液、無起火,車門自動解鎖、門把手彈開。
如此高強度碰撞的結果,瞬間讓用戶對i8的安全性建立了信任感。
與i8對撞測試的那輛重卡就慘了。在正面碰撞中,卡車不僅駕駛室“磕頭”,耷拉在i8的前擋風玻璃上,而且,四輪離地,瞬間起飛。
眼尖的網友發現,這輛被i8撞出慘狀的重卡為乘龍卡車。紛紛要求乘龍卡車官方說明:一輛8噸重的卡車,為何在對撞時干不過一臺2.6噸左右的新能源乘用車?有網友直言,“沒撞過理想,不敢買了。”
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欺負”成這樣,乘龍卡車不淡定了。其官方賬號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回應稱,“被擺了一道,聰明人一眼看出假”,“真是接了大鍋,理想太虛假了”,“不知道背后導演想啥,實際碰撞你覺得會怎樣”……并表示公司法務正在行動。
更多的網友在看完這段視頻后認為,這一碰撞效果已超出了物理常識,是在挑戰用戶的智商,存在造假的嫌疑。
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建議,兩家公司的老板,開著自家的車來一次情景還原,看看最終誰能獲勝。
乘龍卡車并非等閑之輩,屬于東風柳汽旗下品牌,位列國內商用車頭部。昨日晚間,東風柳汽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理想汽車發布的正面碰撞視頻,已構成嚴重侵權,并超過正常商業競爭范疇,嚴重誤導和損害公眾知情權,對乘龍品牌及商業名譽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公司將持續高度關注此事,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昨日,我們注意到,理想汽車的各個抖音直播間里,已充斥著各種不理性的聲音。有些直播間無奈關閉了評論功能。
?
不夠驚喜的產品
i8是理想汽車的第二款純電車型。經歷了MEGA的失利,理想對這款又一次檢驗自身純電路線的產品更加重視。
產品上市之前,提前很長時間進行預熱,公司CEO李想親自下場當模特拍宣傳片。就連發布會場地的選擇,也征求用戶意見,以提升市場熱度。李想還在抖音開通賬號,連續發布多條視頻作品,來為i8爭取用戶。
李想很清楚,理想暫時還沒有小米的人氣,做不到沒有小訂直接大訂;也暫時做不到特斯拉那樣,沒有大小訂,連發布會都沒有,官網直接開賣。
最終,i8的發布會,選擇在首都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邀請了超過千人出席現場。這是理想有史以來租用過的最大場地、舉辦的最大規模發布會,整個發布會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時長創下了歷次發布會之最。
發布會最后公布價格,i8并沒有給市場太大的驚喜。Pro、Max、Ultra三個版本,售價分別為32.18萬元、34.98萬元和36.98萬元。
在i8上,理想沒有延續過去在L系列上的一貫套路,大家所熟知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并沒有成為標配,要想全部擁有這些舒適性配置,得上到頂配版。
更讓用戶難以接受的是,i8的Pro版價格到了30萬+,居然裝載的是欣旺達的電池,讓人感受不到品牌的誠意。
i8還可能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是,產品定義的模糊。理想官方對i8的定義是SUV,但從造型上看,它又不像一臺純粹的SUV。發布會上,李想多次將i8稱為“小MEGA”,是越野車+轎車+MPV,想用一臺車包辦所有。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心態,有可能走向另一個反面,讓用戶最終難以抉擇。
發布會已過去幾天,理想官方并未公布i8的預訂數量。
資本市場已表明了態度。發布會當天,理想汽車美股下跌6.20%,次日,理想汽車-W(02015.HK)更是暴跌12.84%。之后的一個交易日,理想汽車兩市繼續陰跌。
?
不能承受再失利
理想是中國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與蔚來、小鵬等同時期起步。
不同于蔚來、小鵬一開始就大投入代表未來的純電技術,理想選擇了見效更快、更適應當時市場的增程。
正是因為路線選擇的不同,理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的前半程脫穎而出,率先上岸。
最近幾年,車企紛紛上馬增程產品,在各價格段,與理想展開了用戶爭奪戰。
理想當然知道,增程只是新能源汽車的過渡性產品,隨著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電池技術的提升、超充技術的普及,所有車企都將在純電市場來一場終極決戰。
2024年3月,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上市,表現不及預期。其后,疊加2024款L系列遇冷,公司陷入一場危機中。
經過一段時間復盤,李想以一封內部信,對階段性失利進行總結:一是把MEGA的從0到1階段當成了從1到10 階段去經營,錯判了商業驗證期與高速發展期的區別;二是公司上下被銷量欲望綁架,犧牲了理想原本最擅長的用戶價值和經營效率。
其實,i8早在2021年就已立項,如果一切順利,應該在2024年8月量產上市。MEGA的失利,將所有的節奏都打亂了。
之后,理想投入重金,對已基本定型的i8進行了改動,尤其尾部,畢竟,這是MEGA身上被吐槽最最嚴重的地方。不過,i8還是保留了類似MEGA的前臉造型,讓它在眾多SUV中,有著較高的辨識度。
據媒體報道,理想內部對i8的銷量,并沒有設定過高的預期,當前公司更在意產品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兩個月后,理想的另一款純電5座車型i6也將發布,按照理想L系列的套娃模式,i6大概率是一臺縮小版的i8。
如果i8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承擔著銷量重任的i6,不可避免也會受到波及,MEGA的悲劇可能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