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楊柘
頭發灰白、面帶倦意,孫宏斌再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幾乎一夜老去。
融創中國債務危機一日不解,孫宏斌一日不得輕松。上周,中國信達(香港)突然向法院呈請對融創中國清盤,讓公司第二輪境內債務重組橫添變數。
中國信達“發難”,馬上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1月10日,融創中國股價大跌,盤中最高跌幅近30%。
市場一度看好孫宏斌解決債務危機的能力。2023年,他帶領公司成功完成對160億元境內債展期。去年11月,公司宣布對境內債二次重組,很快就有8筆債券獲通過。
清盤呈請這個小插曲過后,孫宏斌會繼續利用時間換空間,為融創中國博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
突現清盤插曲
上周四晚間,融創中國公告,中國信達(香港)已向香港法院呈請對公司清盤,給正在第二次境內債重組的融創發出了強烈信號。
信達這次涉及的債務并不大,僅為3000萬美元本金及利息。法院已經將呈請首次聆訊時間定于3月19日上午。
中國信達是融創中國的“好朋友”。2024年1月,接手融創中國持有海南幸福城投資51%股權和對應的債權。當時,雙方友好地握手,成為資管企業參與房企紓困的典型案例之一。
讓外界沒料到的是,僅僅過了1年,正值融創中國(01918.HK)進行第二次境內債重組,中國信達突然“發難”。
這次重組,乃是繼2023年化解約900億元債務之后,融創中國對境內債務的再次調整。2024年11月14日,公司披露相關計劃,相比兩年前首次境內債務化解的展期方式,此次重組設置了現金要約收購、股票或股票經濟收益權兌付、以資抵債、全額長展期等多種方式,總債務規模超百億元。
據公開報道,上述債務重組涉及“H融創05”等10支債券。重組債務方案公開后,已經有8支債券迅速獲得通過,唯“H融創05”、“H融創07”未能達成有效決議,余額分別為13.97億元、20.18億元,有待于1月21日前再次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
另外,據傳融創中國有意進行第二次境外債務重組,不過方案尚未出爐。所以,上述境內外債務方案的出臺以及化解,事關公司未來發展走向。
在這個關鍵當口,中國信達系拋出的這顆“炸彈”威力巨大。1月10日,融創中國股價開盤即大跌,盤中跌幅最高近30%,全天以跌25.71%收盤。
?
失落的白衣騎士
上一次,融創中國遭遇債權人以向法院呈請清盤形式催債,發生在2022年9月。
當時,安徽金大地地產公司老板陳淮軍,為一支本金2200萬美元的優先票據“翻臉”。后來,孫、陳兩人博弈9個月有余,清盤呈請才撤銷。
無論是當年的陳淮軍,還是如今的中國信達,都是把強制清盤,當作催債常規工具“點穴”債務人。
如非形勢逼人,孫宏斌哪會受這種冤枉氣。就在幾年前,他到哪里都是座上賓,談合作、買項目,有錢敢花錢,且胃口巨大。
2016年,融創中國完成16筆收購,耗資595億元;
次年投資并購金額千億元以上,收購王健林萬達旗下13個文旅項目、76家酒店,耗資約632億元,在樂視身上也投入150億元;2018年,幾乎在不知不覺間,就完成200個并購案例;
2019年,以149億元接盤泛海國際旗下上海董家渡、北京泛海國際兩大豪宅項目。在行業已經風聲鶴唳的2021年,孫宏斌依然沒有收手,豪擲99.1億元拿下彰泰集團80%股權。
在媒體的筆下,孫宏斌出手歷來快準狠。比如,2019年和環球世紀老板鄧鴻首次見面僅僅1小時,就敲定近153億元的交易。
在這之后,黃偉的新湖中寶(現衢州發展)、盧志強的泛海國際、黃海濤的彰泰集團等,先后承蒙孫老板的“恩惠”。
目光所及之下,幾乎區域或國內知名的地產企業,都與孫宏斌有了交集。那幾年,他就是地產并購大戲中的大男主,一時風光無兩。
常年瘋狂收并購,讓融創中國業務規模迅速膨脹,也開始出現消化不良。2022年5月,公司4筆美元債優先票據到期難以償還利息,揭開了流動性危機的蓋子。
此一時彼一時,公司不得不陸續將手里的優質資產擺上貨架。去年底,還對萬達集團提起仲裁,索要98億元股份回購款。
危機突然降臨,“硬漢”孫宏斌也體現出了自己應有的擔當,曾經將自有資金4.5億美元無償借給公司使用。
?
跌進同一個泥潭
上世紀90年代,在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的資助下,孫宏斌在天津創辦順馳地產,涉足房地產中介行業。
從賣房到建房,順馳快速成長為天津當地最大的民營房企。此時,中國地產的黃金時代正在醞釀,保利、萬科、招商等房企正在全國性擴張。孫宏斌看到了潮水的方向,率領順馳順勢走出天津。
2003年,順馳地產摘得北京“地王”。這一年公司銷售規模達45億元,直逼國內最大房企萬科(63.8億元)。次年,王石成功登頂珠峰,但萬科卻被順馳地產以95億元銷售規模甩在身后。
行至巔峰時刻,孫宏斌難掩喜悅。媒體問他憑什么挑戰萬科?他霸氣外露,“萬科不是我們的對手。”
過于激進的擴張,導致公司現金流不斷惡化,2007年債務規模升至66億元。后來,孫宏斌不得不將順馳地產控制權賣給路勁基建。
但這一次滑鐵盧,并未將他打趴下。2008年北京西山壹號院項目橫空出世,孫宏斌很快重出江湖。
此時的孫宏斌遂祭出以小博大的策略,集中優勢資源在經濟發達區域開發精品住宅和商業地產。融創中國由此啟航,并在2010年登陸港股。
借助資本市場的優勢,孫宏斌再次難掩激進,開始在市場瘋狂搶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2013年,融創中國銷售規模實現508億元在行業排名第11位。
與此同時,他動用“鈔能力”,多次試圖橫向并購快速坐大。綠城中國、佳兆業等知名房企,都曾被孫宏斌視為囊中之物。盡管兩次挫敗,但孫宏斌表現輕松,表示“以后這樣的并購機會會越來越多”。
經此兩役后,融創中國規模進一步膨脹。2016年銷售規模達1506億元,已是上市當年的17倍。其后,融創繼續以黑馬之勢,在地產行業狂飆。
未曾想,市場環境突變,流動性危機終于爆發。
面對投資者時,孫宏斌顯示出足夠的真誠,表示將深刻反思過去的不足,吸取經驗教訓。當此之時,孫宏斌要做的,是帶領融創中國,跨過眼前的債務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