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廣泛的細分領域,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蔬種植、林木種植以及特種作物種植等。
12月27日,種業概念盤中震蕩走高,截至收盤,康農種業上漲19.86%,神農種業上漲16.33%,
秋樂種業上漲11.24%,荃銀高科上漲10.66%,敦煌種業、隆平高科、萬向德農漲停。
消息面上,近期農業農村部稱,2025年,我國將全力以赴抓好糧油生產,各地將在用足用好補貼、保險等已有政策基礎上,落實糧油種植專項貸款貼息以及主產區獎補激勵、產銷區橫向利益補償等新增政策,調動各類主體種糧積極性。
技術提升種子質量過關
在農業部還稱在夯實糧油豐產豐收基礎支撐上,2025年,我國將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在主攻方向上,2025年我國將堅持提高單產和品質并舉,把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糧食生產的關鍵舉措。小麥要強化冬春田間管理,玉米適度增加種植密度,水稻重點推廣集中育秧、機械栽插,同時將鞏固大豆油料擴種成果,奮力奪取糧食豐收。
眾所周知,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廣泛的細分領域,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蔬種植、林木種植以及特種作物種植等。近年來,我國種植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達到7.76萬億元,到2024年預計將達到8.17萬億元,同比增長5.28%。
正如農業部所言,要提高種植質量,加強耕地保護,那么,種子的品質與種植技術的提升就是繞不過去的關卡。
目前,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農業種植的生產方式正在逐步改變。通過采用智能傳感器、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可以實現精準播種、施肥、灌溉等作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種子方面,據部省兩級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種子發芽率抽檢合格率和發芽率平均值均高于上年,用種質量總體有保障。2024年,部級共抽查種子88份,發芽率全部符合要求,其中玉米種子發芽率平均值為96%,高于國標(85%)11個百分點;雜交稻種子發芽率平均值為89%,高于國標(85%)4個百分點。
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種子生產技術也在不斷創新。通過采用先進的育種技術和設備,可以實現精準育種、快速繁殖和高效篩選,從而提高種子的質量和產量。同時,我國還加強了種子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控制,確保種子的純度和一致性。
糧食安全成為重要議題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4130億斤,比上年增加221.8億斤,增長1.6%。這是全國糧食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進一步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其中,2024年稻谷產量為4150.7億斤,比上年增加18.6億斤,增長0.5%;2024年小麥產量為2802億斤,比上年增加70.2億斤,增長2.6%;2024年玉米產量為5898.3億斤,比上年增加121.5億斤,增長2.1%。這主要得益于播種面積的增加和單產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不斷加強種子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凈化了種子市場環境,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此外,我國還建立了完善的種子質量追溯體系,可以追溯到種子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確保種子的質量和安全。
相對應的,我國加強了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提高了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和懲罰力度,激發種業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更多優質品種的推出。
國金證券指出,在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地緣政治震蕩的格局下,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加劇,糧食安全成為我國重要的議題。
在此背景下,多個種業上市公司不斷深耕,開發更優質、抗病,穩定性更高的種植種子產品。
其中,康農種業是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的14家國家玉米種子補短板陣型企業之一。公司以“扎根湖北,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發展愿景,擁有完整的研發體系和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持續完善“育繁推一體化”布局。
新品種康農玉8009在今年黃淮海區域出現極端天氣情況下,各地的實際測產中仍表現出優異的豐產性,刷新了國家單產提升計劃中高密度品種的高產紀錄。
神農種業是海南本地企業,以雜交水稻種子的選育制種、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主,從事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等農作物品種創新、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以及農藥、化肥的銷售。
公司致力完善、推廣“一站式糧食生產供應鏈管理服務”經營模式,利用已有的品種優勢、資金優勢、品牌優勢,通過組建“一站式糧食生產供應鏈管理服務”農業專業合作聯社,針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為納入項目管理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土地流轉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