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速遞被國家郵政局進行生態環保行政約談。
1月26日,據國家郵政局官網消息,近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就連續使用抽檢不合格集裝袋問題,對極兔速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兔速遞”)進行行政約談。
約談指出,在國家郵政局組織快遞包裝檢查和產品質量抽檢工作中,2021年山西、四川,2022年天津、內蒙古、山東、青海等6省(區、市)極兔速遞使用的集裝袋分別檢測出重金屬超標。極兔速遞作為總部企業,存在履行快件包裝統一管理責任不到位的問題。
約談要求極兔速遞從三方面進行整改:
一是針對連續兩年使用集裝袋出現重金屬總量嚴重超標的問題,深入查找根源,制定整改措施,組織全面整改,實行銷號管理。
二是完善綠色采購制度,確保下轄子公司、分支機構、加盟企業采購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快遞包裝物。要理順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加強監督檢查。
三是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統籌,逐級壓實責任,扎實推進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加大綠色資金投入,管控有毒有害包裝,限制快遞過度包裝,推廣應用循環包裝。
極兔速遞表示,將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落實整改要求。對現有的快遞包裝供應商進行全面梳理排查,通過完善現有的綠色采購制度,加強對子公司、分支機構及加盟企業的管理,切實落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和總部快件包裝統一管理責任,助力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極兔快遞在印尼起家,經過快速擴張成為東南亞市場的領先企業。在進軍中國物流市場后,僅花費一年半時間就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目前其快遞服務已覆蓋全球13個國家及地區。
作為后來者,極兔比順豐、菜鳥搶先登陸港股資本市場,成功創造“成立時間最短,上市最快”的神話。
當時有市場人士直言,極兔走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快遞公司發展的路線,一方面高度捆綁了拼多多,另一方面敢于硬碰硬打價格戰,而且邊打邊收購,崛起速度太快了,但可能負作用也很多。
上海證券研報指出,“預計極兔速遞仍處于低價搶量的狀態中。然而,低價搶量的策略不具備可持續性,公司在中國市場何時可以盈利仍然是資本市場較為關心的問題。”
過去一年,快遞江湖風起云涌。競爭激烈也導致頭部企業單票收入進一步下降,價格戰卷土重來。在此情況下,面臨環保問題的極兔,不能只顧蒙頭狂奔,還需靜下心在運營端深耕細作。
文 / 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