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信源,11月30日,燕窩頭部品牌燕之屋在港交所主板的IPO正式招股,招股時間將從11月30日持續到12月7日,若無意外公司將于“雙十二”順利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為“01479.HK”。
根據計劃,燕之屋本次將共計發行3200萬股股份,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售價介乎8.80~11.00港元,每手400股,最多募資約3.52億港元,占其總市值的6.87%。
本次燕之屋的發行市盈率可以說是相當厚道,按照11港元的發行價上限計算,燕之屋的總市值約51.21億港元,以公司2022年經調整凈利潤約2.11億計算,發行市盈率約22倍,過去兩年的PEG約為0.75。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燕之屋已與包括公司主要經銷商在內的六大基石投資者簽署認購協議,基石投資者將按發售價認購總額1600萬美元(約1.247億港元)的發售股份。按發售價為每股9.90港元(即發售價范圍的中位數)計算,基石投資者將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將約為1259.92萬股。
燕之屋的六大基石投資者包括PT. Anugerah Citra Walet Indonesia;PT Niaga Cakrawala Sukses;PT Esta Indonesia;惠理集團(00806.HK);吳琛女士;以及黃成光先生。
除了發行價的友好之外,燕之屋所在的中式滋補賽道以及公司所處的頭部地位都使得本次打新充滿吸引力。
據其招股書顯示,2022年燕窩產業的市場規模(按零售額計算)達到了430億元,其中純燕窩為399億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7年時燕窩產業將繼續以16.7%的年復合增速增長至921億元,其中純燕窩市場增長至822億元。
簡而言之,燕之屋所在的燕窩滋補市場是一個有著千億元規模的大賽道。
而在這個大賽道中,燕之屋還是一個高確定性的“大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根據零售額計算,燕之屋以5.8%的市占率排名行業第一,這一體量與第二至第四名玩家之和相當。
這也說明,燕之屋在燕窩賽道額領先優勢明顯,而這一領先優勢來自燕之屋“品牌、研發創新、供應鏈、渠道端”的合力共振。
招股書顯示,成立于1997年的燕之屋是國內最早進入燕窩市場的玩家之一,公司在國內燕窩市場的規范化發展中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其次,燕之屋嚴格遵守燕窩原材料可追溯政策,公司是2022年溯源燕窩進口量排名第一的企業。再次,燕之屋通過對消費者的精準洞察,相繼推出“碗燕”、“鮮燉燕窩”的創新產品,很好的滿足了現代白領對燕窩產品“好吃方便”的訴求。
而隨著疫情之后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以及溯源燕窩產品的普及,燕窩消費重新煥發生機。據小紅書統計,2022年,燕窩滋補品是僅次于藥食同源食品的第二大傳統營養滋補品類。
燕之屋的業績也搭上了“健康熱與消費升級”這趟順風車。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五個月,燕之屋的營收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17.30億元及7.8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3億元、1.72億元、2.06億元及1億元。
除了業績同比增速在加速提升外,燕之屋的盈利能力在過去短短三年內也顯著提升。其中毛利率從不到43%提升至接近52%,凈利率從 9.5%提升至接近13%。這展體現出燕之屋的獨有的品牌溢價能力。
而在節點財經看來“品牌”是消費品企業的最大資產之一,也是消費品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燕之屋通過過去二十多年的積累,品牌名稱已能與燕窩品類高度綁定,這或許是燕之屋上市之后未能為投資者創造可觀回報的最大保障。
文 / 五洲